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64例疲劳骨折患者影像诊断及治疗,结果显示,疲劳骨折主要X线征象为骨膜增生、骨痂形成、骨折线等,其发病部位以胫骨上段及跖骨常见。疲劳骨折经保守治疗后均完全治愈。说明疲劳骨折好发于青少年,X线表现与,临床结合可做出正确的诊断,经保守治疗大部分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2.
总结颅脑损伤患者并发麻痹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对15例颅脑损伤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患者采用西医治疗、配合足三里穴位注射、针刺、中药汤剂服用中西医结合施护方法.结果:患者的梗阻症状缓解明显,预后良好.结论:通过中西结合治疗、护理方法解除梗阻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痛苦,使患者的病程缩短,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了31例结肠癌,就其X线改变分为五型:即增殖型、溃疡型、浸润型、混合型、梗阻型笔者结合文献分析了各型X线征象及其X线改变,并讨论了早期诊断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31例结肠癌,就其X线改变分为五型:即增殖型、溃疡型、浸润型、混合型、梗阻型。笔者结合文献分析了各型X线征象及其X线改变。并讨论了早期诊断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病因、诊断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7例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临床资料.结果:27例手术后早期肠梗阻发生于手术后5~15d,平均8d,非手术治疗21例,观察2~17d,手术治疗6例,全部治愈.结论:手术后早期肠梗阻大多数为炎性肠梗阻,应先行一段时间非手术治疗,只要无肠绞窄、腹膜炎出现,应避免早期手术治疗,经非手术疗法多可治愈,保守治疗至少应2~4周以上.  相似文献   

6.
颈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成人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成人新鲜齿状突Ⅱ型、浅Ⅲ型骨折,在C形臂X线监视下,行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随访8个月~5年4个月,平均11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无明显颈部运动受限,无螺钉断裂、移位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13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例因合并颅脑损伤者遗留头痛、头晕。结论:颈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技术是治疗Ⅱ型、浅Ⅲ型齿状突骨折最佳选择,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固定牢靠及愈合率高等优点,正确的选择适应征、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精细的手术操作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归纳总结一套急性肠梗阻的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减少盲目手术和手术探查阴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08年6月急诊收治的239例肠梗阻患者行有效肠减压的治疗效果。结果:239例患者中,196例患者在有效减压12小时后症状缓解或好转,总的缓解或好转率为82.0%。43例患者在保守治疗无效行急诊手术,总的急诊手术率为18.0%。108例患者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行手术治疗,总的手术率为45.2%。56例粘连性肠梗阻,8例动力性肠梗阻,2例炎性肠病。2例血运性肠梗阻(结合溶栓治疗)和20例不明原因的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完全治愈,总的保守治疗有效率为36.8%。结论:有效的减压治疗可作为急性肠梗阻的常规治疗措施,广泛使用于除外绞窄性肠梗阻外的大多数肠梗阻患者,特别是在急诊条件下检查不完善时,诊断困难及原因不明的肠梗阻。  相似文献   

8.
目的:细支气管肺泡癌的X线表现多种多样,易误诊,为提高认识,探讨其X线特点。方法:收集我院90年以来经病理和手术证实21例,两次以上平片16例,体层8例,CT15例。结果:首次胸片误诊8例(38.09%),1~2月内复查或CT后纠正诊断4例(19.04%),根据影像表现分为四型:1,粟粒型;2,多发结节型;3,单发结节型和肺炎型。结论:各型X线表现有其特点,全面分析,及时复查,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9.
肠梗阻为外科常见急腹症。本科对一些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麻痹性或痉挛性肠梗阻、蛔虫或粪块堵塞引起的肠梗阻和既往有腹部手术史或腹腔感染出现的肠梗阻 ,在外科常规治疗的同时 ,给予大承气汤中药胃管注入或灌肠 ,得到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现将治疗及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60例 ,不完全肠梗阻 4 0例 ,完全肠梗阻 2 0例。其中非手术原因引起的 2 4例 ,男 18例 ,女 6例 ;手术后出现症状的 36例 ,男 2 6例 ,女 10例。1.2 诊断依据 所有患者均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四大症状 ,有的可见肠型 ,均闻及肠…  相似文献   

10.
小儿以反复腹痛为主诉临床就诊者较多,很难确诊,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由于纤维胃镜尚不能普及,因此用X线检查对腹痛患儿有诊断价值,现将我院1992年1月—1994年10月对50例反复腹痛患儿,X线消化道钡餐透视检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牙科手术显微镜(Dentaloperatingmicroscope,DOM)联合超声器械处理复杂根管病例的临床效果,为推广应用显微根管治疗技术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375例显微根管治疗病例,共586个根管的数据信息,按根管钙化、根管变异遗漏、根管治疗不完善、器械分离、根管侧穿等原因分类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各种治疗类型的临床效果。结果323颗患牙成功完成治疗,成功率86.13%;521个根管成功完成治疗,成功率88.91%。疏通钙化根管、探查遗漏根管、根管再治疗、取分离器械、修补侧穿的成功率分别为85.71%、96.03%、88.52%、82.22%、90.32%。结论显微根管治疗技术处理复杂根管的成功率高,可使许多不同类型的复杂根管病例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SP_(27)在消化道癌中的表达状况和意义。方法:收集食道癌、胃癌和大肠癌标本168例,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结果:HSP在食道癌、胃癌和大肠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6.04%、37.04%和34.43%;在食道癌中高分化组阳性率(75%)明显高于低分化组(38.46%)。HSP表达与性别、年龄、癌侵润深度、淋巴有无转移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HSP在食道、胃、大肠癌中表达率依次下降,HSP表达率与癌分化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襄樊地区大专学生膳食中铜、锌、锰、铁的营养状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膳食指导。方法:对襄樊地区1230名在校生进行了膳食调查,以学生每日进食量对照表测定五种食物中铜锌锰铁的平均含量对在校生铜锌锰铁日摄入量水平进行估算。参照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标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三版微量元素供给标准,对大专学生膳食中铜、锌、锰、铁的营养状况作出评价。结果:男女学生每日铜摄入量分别达供给标准(RDA)132%和122%;锰日摄入量分别达RDA141%和126%;铁日摄入量分别达RDA106%和74%;锌日摄入量分别达RDA45%和41%。结论:女生铁的摄入不足,男女生锌的摄入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53基因表达与胃癌、肠癌、食管癌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了消化道癌中(胃癌22例、肠癌22例、食管癌60例)P53蛋白的表达率.结果P53蛋白在胃癌中表达率最高达63.6%,肠癌中表达率为55.0%,食管癌中的表达率为61.7%.结论P53蛋白在消化道肿瘤中普遍表达并且当癌浸润较深和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本通过36例病人行中心静脉导管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简称TPN)的临床治疗效果的观察,结果认为:TPN支持治疗使由于大剂量化疗而长期不能进食的病人化疗得到顺利实施,使肿瘤晚期病人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能帮助消化道手术病人度过危险期。  相似文献   

16.
试验系统解剖、观察和测量了15只成年黄鼬(9♂、6♀)的消化器官。并将务器官的形态结构与水貂等一些小型肉食动物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黄鼬身体细长而有弹性,犬齿锐利,四肢跳跃能力强是优良的捕鼠体型。2)胃贲门松弛宽大,易于呕吐。3)肠管总长度与体长之比低于水貂、猫和狗。4)肠道淋巴组织发达,消化道防御能力较强。5)消化腺发达尤其肝脏和胰脏相对重量大于水貂、猫和狗。肝分叶明显。胰的右叶形态特殊,阔而薄呈中空的椭园形。黄鼬消化系统务器官的形态结构特征进一步表明了典型肉食兽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有效肠减压的有效性和生长抑素在有效肠减压中的使用时限;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肠梗阻病例4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生长抑素和营养支持的有效的肠减压方法,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腹痛腹胀症状改善情况,手术中转率,术中所见肠管水肿情况及治疗前、使用生长抑素后的血象、生化指标、X—ray变化情况。结果:使用生长抑素加肠外营养支持的有效肠减压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总的有效率高,可明显降低手术探查率,使用有效肠减压的平均有效时间约为5.3天。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将127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人随机分成二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承气汤胃管注入及保留灌肠,同时配合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可显著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 is a procedure widely used to diagnose and treat conditions of biliary or pancreatic ductal system. The post-ERCP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 accompanied with duodenum perforation is rare but serious, remaining a challenge in clinic. In this study we report two such cases. Two Chinese women were treated for clinical suspicion of bile duct obstruction and underwent ERCP after admission. Both developed duodenum perforation and SAP after ERCP, and were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