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胜荣 《青年记者》2008,(13):14-16
在上个纪70年代,我主要做记者,开始做体育记者,后来多次进入柬埔寨进行战场采访,这段经历是令我难忘的.  相似文献   

2.
一边是经济生活中大量的宏观政策、专业术语,一边是媒体受众要求的既有可读性又有深度性的新闻报道,对于我们经济记者来说,采写经济新闻永远都处于这样一种两难境地.在几年的采写经验中,我渐渐悟出:要让枯燥的经济新闻鲜活抢眼,经济记者必须练好专业和写作两个内功.  相似文献   

3.
一个优秀的财经记者,必须保持新闻理想,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善于发现经济领域的新动向,同时要考虑读者,尽力使稿件既专业又通俗.《解放日报》经济部的记者李蓉曾四次捧回中国新闻奖,在这位优秀的女财经记者身上,我们也能看到一个优秀财经独特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中国广播》2009,(1):80-80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 为向驻京境外记者及时介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给境外记者提供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新闻信息,2008年12月12日中国记协主办的第二期“新闻茶座”在京举行。本期“新闻茶座”的主题是:“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60多位外国驻京记者、驻华使馆新闻官以及港澳台在京记者部分中国境内记者参加了此次活动。  相似文献   

5.
笔都最近与负责外宣的同志交谈,说起记者的廉洁从业状态,他以记者接受馈赠礼品时的不同表现为例说,一般而言,外国记者会拒绝,国内大媒体记者不索取,小媒体记者会很在意.  相似文献   

6.
做记者就要做有爱心的记者,做记者就要做有社会责任感的记者.这样的记者,才是百姓喜欢、党和政府信任的记者. 笔者在鲁中晨报做记者十年了,十年来,在每一次的采访中,不单单为了写稿而采访,而是通过采写稿件,策划好每一次采访,为社会做贡献,为百姓服务.  相似文献   

7.
去除"官味儿" 其实,经济报道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即使是重大经济题材也不例外,关键是记者如何寻找切入点.如果记者能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群众最关心的衣食住行着手,告诉人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和启示,这样,即使是再宏观的经济新闻也能找出民生视角来.  相似文献   

8.
大学毕业生在成为正式记者之前,有一个试用期,这个试用期一般为一年,这段时间内的记者被称为见习记者,此后转正定级,成为正式记者.见习记者,都由单位的老记者传帮带,没有多少硬任务,一年后单位才按正式记者责权安排采访,然后正式参与考核.  相似文献   

9.
《今传媒》2010,(6):59-59
水均益(1963年9月20日-),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 甘肃省兰州市人.1980年至1984年兰州大学外语系,英国语言与文学专业.1984年至1993年新华通讯社国际新闻编辑部,任编辑、记者.1989年至1991年新华社驻埃及中东总分社,任驻外记者.1993年至今先后担任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记者和主持人,<焦点访谈>主持人、记者、制片人,<国际观察>、<高端访问>、<环球视线>节目主持人等.  相似文献   

10.
经济报道难,难在其专业性强.术语难懂,让人如坠雾中;数字枯燥,记者写着劳神费力,读者读起来"就像喝了一杯苦涩的水".与其大家都痛苦,还不如记者换换思路,用另一种方式把报道写漂亮,写得"有滋有味".这就需要记者进行巧妙的构思,新闻是要讲究构思的,经济报道更是这样,构思不同,采访方式不同,写作方法不同,写出的文章质地也有所区别.构思独特,报道也必然"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11.
范列 《传媒》2004,(1):54-56
梁衡是中国新闻界和文学界颇具影响的人物.作为一名地市报记者,我曾与梁先生有多次工作上的接触,聆听过他的教诲.2003年11月上旬,当梁衡先生到浙江衢州主持生态与经济"双赢"论坛时,记者采访了梁衡先生.于是,有了以下关于新闻的对话.  相似文献   

12.
山西现"记者村",无业青年争当假记者敲诈煤矿."当记者",在山西忻州已渐渐成为城乡无业青年的一种"职业".这里已经出现了忻府区合索、曹张乡的令狐庄和原平市的神山村等当地闻名的.记者村".这些"记者"的目的只有一个,敲诈煤矿等单位的钱财.  相似文献   

13.
2008年,频频发生的记者被抓案,让新闻记者一次次成为新闻事件的主角.作为被抓记者朱文娜和李敏的代理律师周泽,其言论必然会为公众瞩目.<青年记者>2009年2月(上)刊登了一篇题为<受贿罪阴影下的记者被抓现象>的人物专访.本文力图从法律的角度,对周泽律师的观点提出质疑,就记者受贿究竟是"错"还是"罪"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新形势,农村大众报提出“2009年为经济新闻年”的口号.要求记者做企业话题、行业话题、产品话题、服务话题,将“政策手册、科技宝典、致富向导、生活益友”的报纸定位落到实处。在此过程中,年轻记者们“两腿跑下去,心思沉进去,稿件写上去”,思想逐渐成熟,业务能力逐步提高。本刊特辑此组稿件,探讨农村报如何做好经济报道。  相似文献   

15.
《今传媒》2010,(6):81-81
张建伟(1956年-),高级记者,著名编剧. 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75年参加工作,历任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中国青年报>编辑、驻天津记者站负责人、机动记者部主任、编委、副总编,高级记者.著有新闻文集:<第五代>、<命运备忘录>、<深呼吸>.他开创了"张建伟模式",被称为"中国第一记者".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  相似文献   

16.
胡萍 《中国记者》2014,(2):77-78
在2013年第十五届江西报刊新闻奖评选中,《江西日报》"记者走赣鄱·与企业同行"系列报道获一等奖。回顾这组报道的采写过程,记者深深体会到:只有真正"走转改",真正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才能采写出鲜活、好看的稿件。  相似文献   

17.
景洋子 《中国记者》2012,(10):85-86
自从选择了心仪的新闻学(经济新闻方向)专业后,我一直向往着真练实战.机会在这个暑期来了:我当上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哦,实习记者.别看是实习,却让我真切体会到作为记者所独具的职业精神、专业素养,以及无处不在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笔者是<记者观察>杂志的忠实读者,又是<记者观察>的发行员,10年来征订<记者观察>7000余份.新近,笔者读了新改版的<记者观察>2011年第一期,爱不释手,有几篇文章我一连读了两遍,如记者刘荣星写的<新山西新在哪里>和<满眼春潮涌三晋>.  相似文献   

19.
我是2001年大学毕业后从<扬子晚报>开始记者职业,进入单位半年后就被先后派到江苏经济最发达的苏锡常三个城市的记者站工作,在每个城市都呆了1年,为了帮助年轻记者快速、健康成长起来,单位特意从总部给我们年轻驻站记者派来一位德才兼备的老记者做指导老师.工作一年后,再调回总部南京工作了一年,又被派到无锡记者站工作.以达到锻炼驻站记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对权威信息需求的大增,让西方新闻界准备好张开双臂拥抱数字新闻业的春天,但其背后持续不减的裁员潮和对互联网平台更深入的把控,预示着隐藏在复兴表象下的真正危机.全职新闻记者大量被裁员和"零工记者"不断增加的趋势,以及平台权力成为主导、新闻机构逐渐成为中介性内容提供商的变革,推动着新闻劳动朝着愈加不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