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一 中、西均有龙,其外表貌似相近,但其性质与内涵差异颇大。  相似文献   

2.
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凝结着和展示着一个民族共同体的生存经验和价值观念。伽达默尔说:“节日就是共同体的经验,就是共同体自身以其最完美的形式来表现。”(伽达默尔:《全集》,第8卷,图宾根,1993年,第130页)中华民族是一个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民族,它的传统节日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容,而其核心则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清明节形成于唐代,  相似文献   

3.
李军 《华夏文化》2000,(1):25-27
中国酿醋历史久远,作为酸性调味品的醋,早在汉代就成为人们每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的日常生活品,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显现着它独特的魅力与韵味。  相似文献   

4.
一、“方圆”都有何义? 方圆一词最为人们熟知、应用最广的含义是“范围”和“规矩”,其实,方圆一词内涵丰富,在历史上还有方略、变通、谋划等义项,这些义项的出现是因为方圆本身蕴含着丰富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5.
江平 《寻根》2005,(3):62-66
婺源,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建县,地处皖、浙、赣交界之灵秀山区,千峦献奇,万谷汇碧,田野、茶园、溪瀑、竹树环绕村落,古桥,古道、古宅、古墓散布乡野,如诗如画。婺源近年来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AAAA级旅游区,已经渐为人知;而最知婺源的,莫过于生于斯长于斯、离乡后魂牵梦萦于斯年年归游于斯的游子。  相似文献   

6.
唐代是中国服饰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继承了魏晋时期那种打破礼教束缚、崇尚新奇的审美标准,吸收了异域服饰的精华,形成辉煌灿烂的服饰文化。其中首饰文化是唐代服饰文化中最具光彩的组成部分。簪、钗是唐代普遍使用的头饰用具,不仅形式多样、种类繁多,而且蕴涵着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7.
在具有五千年明史和十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里,和平、统一历来是国人为之努力奋斗的大主题,而和谐则是达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桥梁。和谐是一种化。和谐是社会明进步的标志。和谐是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保证。历史发展到今天。在世界经济迅猛发展.化渗透日益加快.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在中国提出建设和谐社会不但是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更是国民所需,众望所归。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那么,究竟什么是和谐文化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何建木 《寻根》2012,(1):79-81
仙居地处浙江南部山区,历属台州辖地。仙居最早的居民是古瓯越人,战国时为越国领土,东汉时期今仙居、天台一带聚居着众多国内高僧名道,是著名的宗教圣地。仙居原名乐安、永安。  相似文献   

10.
广告是为了某种特定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广泛而公开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其本质是传播。而媒体无外乎是一手抓"影响力"的传播,一手抓"广告商"的投放。作为现代传播媒介史上的经典文本,《新青年》的广告实践及其,对中国五四时期的期刊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解读《新青年》广告情况及特点,分析《新青年》广告的媒介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一个民族深层理念的外在展现;是一个国家经济和政治的集中反映。现代的文化.也必须体现现代的需求。弘扬和谐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因此.研究和理解和谐文化的现代理论内涵.对于我们弘扬和谐文化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全面的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不断巩固与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优质、高速度发展,同时也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为其提供坚实的道德基础、精神支柱、知识力量。其中,作为精神明建设的重要一环,化建设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肩负重责、并因此获得发展自身的绝佳契机。即,化建设必须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大作为,同时在其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和谐及其进步。作为其基础,我们应当大力发掘和谐化遗产,扬弃传统和谐精神,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传统的资源、化的根据,也为实现社会主义化和谐、推进社会主义社会的整体和谐奠基。  相似文献   

13.
会馆建筑是清代流动人口在异地通都大邑建立的一种凝聚乡情的活动场所。一般会馆建筑均能体现原籍家乡建筑的文化特色,会馆建材也大多来自故乡,围绕会馆开展的各类文化活动,多以故乡元素为主。会馆成为地方文化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4.
<正> 无论是从创作数量还是作品影响上来讲,贾平凹都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作为一个具有人文精神的知识分子,他的文学创作充分体现出传统文化与现  相似文献   

15.
黄刚 《华夏文化》2008,(3):19-22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理念,中国历代思想家在论述其思想体系的时候都不可避免地要谈到“和”或“和谐”问题,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共同特征,融于儒、道、墨、法、阴阳、释等各家各派的普遍文化精神之中。  相似文献   

16.
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诗虽不是讨论哲学和宣传宗教的工具,但是它的后面如果没有哲学和宗教,就不易达到深广的境界。诗好比一株花,哲学和宗教好比土壤,土壤不肥沃,根就不能深,花就不能茂。西方诗比中国深广,就因为它有较深广的哲学和宗教在培养它的根干。”其实何止是诗,整个学,整个化,乃至整个民族的精神世界,何尝不是如此。俄罗斯学、俄罗斯化一向以其浓烈的忧患意识、突出的超越精神、独特的道德体系、深广的博爱情怀称且构成其震撼人心的独特魅力,这不能不主要归功于既是其宗教也是其哲学的东正教。  相似文献   

17.
普慧 《华夏文化》2006,(3):21-2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或民族共同体的灵魂,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团结一致和谐共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发愤向上、自强不息的内动力和原创力的源泉。 民族精神在历时性的特质上,往往与宗教信仰粘连在一起,构成了民族的集体无意识,指导着该民族的生活、思维方式,支撑着该民族不断进取,引导着该民族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8.
紫禁城作为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宫殿建筑群,堪称中华古建筑的经典;紫禁域从设计到施工,从结构到装饰,无不蕴涵中国古代建筑师的智慧和理念:尤其紫禁城殿顶的设计建造,更是其智慧和理念的体现——作者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经济全球化趋势正在向纵深发展,各国在贸易、环境、安全等问题上的对话与合作不断加强,建立一个人与人、人与社会、国与国之间和谐共处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选择。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曾在出席联合国成立60周年大会时,特别强调了不同文化、地域、民族和国家之间加强对话和加深理解的迫切性,提出要以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的倡议。在构建和谐世界中,语言、文化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和谐世界离不开语言和谐与文化和谐。  相似文献   

20.
农家乐“和谐”的传统文化内涵,是实现与“天”相通的顺应。“天”乃为我们生存的环境。尊重自然法则就是对天规道行的依归,违背天理的行为就要遭到天的惩罚。在当代农家经济仍主导着事实农耕的农村,尤其要注意对生存环境的保护,因为农家乐“和谐”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又是在现实农耕状态下导向农业现代化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