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反思就是对过去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行为进行重新思考.教学反思包括教师的反思和学生的反思.数学教师在教学一节课或经历了一个阶段的教学后,只有不断进行反思,才能不断调整教学设计,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学生在学习数学内容后或课后作业时,只有不断进行反思,才能对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成绩.一、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就教师的反思而言,教学反思应按教学的进程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  相似文献   

2.
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更好地提高个人素质,并出色地培养学生。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更要以学促思,让自己在教学之余不断反思,以提升专业水平和素质。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正是本着这样的思想,特别注意积累自己教学之后的反思,我相信善于反思并不断反思的教师不仅能提升个人素质,还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郑成万 《考试周刊》2011,(81):21-22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也就是说教师只靠以往的经验不可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直至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只有通过教学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4.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同样需要不断的反思,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才能使我们及时地发现问题,冷静地分析与解决问题,认识到理念与实践的差距,从而才能使新的教育理念内化为个人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5.
汪国强 《农村教育》2005,(10):63-64
学生物理学习反思能力的形成要靠教师的正确引导,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对活动所涉及的知识、自己的思考过程、物理模型的建立、物理思想方法、有联系的问题、解题思路及推理过程进行反思,才能让学生逐步形成一种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并在物理学习中自觉地进行反思。通过学生物理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选择性、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真正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是一门充满些许遗憾的艺术.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经过反思的教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会得到提升。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反思教学就是指教学的主体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探索与解决自身的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教师的“学会教学”与学生的“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教学反思。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切身体会到:只有在教学中时常反思.教师才可以获得可持续发展.只有在教学中时常反思.教师才能冲破经验的束缚.其教学能力和水平才能不断地得以提升.一、教学理念必须反思  相似文献   

7.
反思性教学正在逐渐成为影响当今各国教育实践的一种教学思潮,而且也成为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颇有影响的研究领域.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才能不断地提高教育和教学能力,才能提升专业素质,才能把自己锻炼成一个合格的、优秀的专业教师.  相似文献   

8.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写课后反思成为一种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加以反思总结,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反映出教学反思埘教师成长的重要性.教学反思就是对过去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行为进行重新思考.作为教师在教学一节课或经历了一个阶段的教学后,只有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不断调整教学设计.不断积累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艺术,是教育的重要渠道,需要教师拥有平和的心态、欣赏的眼光和教育的智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学会耐心地等待,真诚地期待,理智地对待,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才能使课堂上闪烁出师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才能在生命的对话中催生出生动的精彩.现通过对一个教学片断的描述与反思,说明了停顿不仅是一种简单的教学行为,更体现了教师的一种教学态度、一种教学思想,也是一个教师的教育价值取向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或他人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不断对自己或他人的教育实践进行深入反思,积极解决教学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一、教学反思的意义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离不开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反思——教师失当教学行为的“矫正器” 毋庸置疑,每位教师的教学都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无可挑剔的境界。因此,教师只有将反思作为一种习惯,不断地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恩,在心理上形成一道“警戒线”,才能随时对自己的教学保持应有的警觉;通过有针对性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解读《纲要》、《标准》,研读典型教育教学案例,就能进行理论性知识新构建;常与同行、同事相互切磋,进行课堂观摩、评课研讨、评估诊断等反思性合作学习,就会提高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3.
正古人曾这样说过:"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那如何才能变呢,首先要反思,而且要善于反思。如何反思,作为一名科学教师,不仅要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更重要的是要善于进行教学后的反思,只有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笔者根据自身经验谈一谈如何进行小学科学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14.
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教学内容或是所面临的各种突发问题进行有系统的反思,这是促成新教师自身成长过程中重要因素.而时刻对教学进行系统的反思就无疑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理论素质,自觉总结反思实践经验,谨慎改进教学,超越自我,才能在自我发展中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才能达成教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5.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G.J.Posner)提出的: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才能提升自我。  相似文献   

16.
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创造有效教学活动的最佳方法。进行教学反思,需要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等各个不同阶段进行深刻剖析。教师只有通过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使教学活动的预设更加科学合理,才能把教学中出现的教学现象处理更加灵活机制,对教学后的整理反思更加全面和具体,从而创造更有质量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7.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 反思.他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足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反思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索行为,是一种再创造的学习,也是教师自觉地对自己教学活动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和调节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反思还是发现的源泉,是改进教学、提高自身能力的极好方法.教师只有在不断反思自已教学行为的基础上,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才能与时俱进,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有效地展开.这既是新时代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也是教师适应时代发展、自我成长的需要.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做一名反思型的政治教师呢?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真正实现有效教学,教学前的准备和教学后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我认为事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基础,事后备课,即进行教学反思是有效教学的保障和深化,只有把课前备课和课后反思相结合,我们进行有效教学研究才能落到实处。只有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反思下,才能更好地实现有效教学。一、教师教学的自我反思"教学反思"是什么?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要想在真正意义上达成有效教  相似文献   

19.
反思情境是教学情境中最重要的一种,它因实际需要渗透于任何有效课堂之中。作为教师,只有深刻领悟反思情境创设的时机、方法与价值,才能让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也才能更稳健地推动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梅黎红 《中学文科》2007,(10):36-36
对话和反思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行之有效的两种策略,对话是反思的基础,反思是对话的升华。教师只有在对话中反思,在反思中对话,才能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