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像本期"神奇观象台"里的李西西一样得了"开学综合症"?你是不是对班级活动不感兴趣,更想一个人呆着?你是不是觉得没人理你、很孤独?你是不是觉得爸爸妈妈总歪曲你的想法,有时真不想理他们?等等这些,往往是心理问题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在你心里,学习是头等重要的,还是无关紧要、应付应付的?学习以外的活动你是乐此不疲,还是视而不见、能推则推?也许你一时难以断定自己是哪一种类型的。下面的试题能帮助你判断。请你用最快的速度,即以你的第一感觉"是"与"否"来回答。  相似文献   

3.
你是动不动就生气的"小气鬼"吗?遇到下面的情况,你会气得火冒三丈吗?生气时你又能否控制住自己?请你对照下列各题自测一下,希望对你了解自己的性格有所帮助哟。  相似文献   

4.
正处在高三"风口浪尖、水深火热"的同学们,也许,你也曾因为一次小失误成绩下降而紧张沮丧?也许,你也曾担心自己情绪波动影响高考而焦虑?也许,你也曾为自己排名久久不能靠前而难过?也许,你身在重点高中尖子班却毫无优越感,反而每天被老师"你们不努力就只能放弃名牌大学"的话而打击?如果你的答案是"是",那么恭喜你,因为你的高三"前进"步伐蕴藏着比别人更大的空间和可能,记住一句话吧:态度决定一切。尝试做一个勇敢的"后劲"生吧,拼出身上所有青春力量,用高三最后一年的冲刺改变命运,谁又敢对你的勇气和毅力说"不"呢?  相似文献   

5.
司直 《动漫界》2022,(17):22-23
宝宝,你的玩具柜里有什么?奥特曼?泰迪熊?积木?还是芭比?你知道爸爸妈妈童年的时候,他们的"玩具柜"里有些什么吗?一起来看一看吧!  相似文献   

6.
解密"family"     
小朋友们,你一定熟悉"family"这个单词吧,它的意思是"家,家庭".提起它,你是否会想到自己的爸爸和妈妈呢?为什么?因为"family"这个单词本身就包含了爸爸和妈妈,而且还表达了对他们的爱呢!下面就听我细细地为你解读吧!  相似文献   

7.
童年时,你做过的哪些"傻事"至今还让你记忆犹新?右边搜集了一些儿时的趣事,看一看,你做过吗?  相似文献   

8.
每天你像牛一样在学科田里耕耘不止,还时不时地接受着爸爸妈妈的耳提面命,你还能保有那份"心平气和"吗?你的"心平气和"串味了吗?想知道答案,赶快来做下面的试题吧!  相似文献   

9.
孩子与妈妈一起逛商场时,漂亮的衣服令妈妈非常开心,可你知道矮小的孩子看到的是什么吗?你曾经蹲下来跟他一起看过吗?你的好心是否也让孩子只看到"大人们的腿"呢?  相似文献   

10.
当孩子和你发生冲突,"威胁"你"你不答应我,我就跳下去""你再跟我啰嗦我就死给你看"时你会怎么做?是恼怒于他的不配合而说出更激烈的话,还是屈服于他的要挟而什么都答应呢?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在这个"针尖对麦芒"的时候,要把握四原则,即重视、冷静、情感表达、寻找替代行为,跟他进行有效沟通,缓解矛盾.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