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例]苏教版第三册《夕阳真美》师:学了课文,谁知道“夕阳真美”是什么意思?生:是说夕阳的色彩美。生:是说傍晚的太阳下山时的景色确实美。师:对。说明你已读懂了课文。爷爷说“夕阳真美啊!”表达了爷爷对夕阳有怎样的感情呢?生:爷爷热爱美丽的夕阳。生:爷爷热爱夕阳映照下的壮丽景色。师:再想一想,谁知道“爷爷满面红光,望着奶奶说,‘夕阳真美啊!’”这句还有什么意思?生:……师:课文中写日落时的变化过程用了“它那圆圆的脸变红了”,“脸变得更红了”,“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等句子,这是把太阳当着什么来写的?生:是把太阳当着人来写的…  相似文献   

2.
____即景     
<正>习作要求朝阳喷薄而出,夕阳缓缓西沉;林中百鸟争鸣,园中鲜花怒放……大自然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奇妙和美好。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根据自己的观察对象,把题目补充完整,如“雨中即景”“日落即景”“田野即景”“窗外即景”。(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  相似文献   

3.
《第一场雪》最后一小节讲到:我想,这就是人们为什么把及时的大雪称为“瑞雪”的道理,点明这是场及时的大雪。全文紧紧围绕“瑞雪”展开,教学时可以此为突破口,逐层深入文章的内在天地。一、扣“瑞雪”之大——赏景初读课文后,让学生抓住景物的特征,对这场雪有一个感性的认识。(1)想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的?(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雪大,找出这些词语。在学生读、划、议的基础上,发现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雪前,通过天气的骤然变化暗示一场大雪;雪中,通过纷纷扬扬,“大片大片”写降雪大而密,一会儿就白了”。“不断往下  相似文献   

4.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 ① 半江红。可怜② 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 ③ 月似弓。[注 ]①瑟瑟 :形容颜色碧绿。②可怜 :可爱。③真珠 :珍珠。《暮江吟》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 ,也是一首写景诗。诗人在诗中描写了两组景物 ,一是红日西沉的暮江之景 ,一是新月初升之景。第一句写夕阳 ,一个“铺”字将太阳接近地平线时余辉泛照的情景表现得形象 ,同时“铺”字节奏舒缓 ,也可突出秋阳柔和的特点。第二句写江水在夕阳余辉的映衬下半绿半红 ,水面波光粼粼。诗的三、四句又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月夜图。头上是一轮圆月挥洒着清辉 ,“…  相似文献   

5.
以《假如我是……》为题,写一篇想像作文,最后把题目补充完整。本次习作要重点抓住“假如”,展开大胆而合理的想像,同时做到内容具体。一、想像要大胆。可以把自己想像成日月星辰、江河湖  相似文献   

6.
《夕阳》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和画一般的手法,描写了日落迷人的神奇之美,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这一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设计理念】本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以读为主”的教学理念,教学中紧扣“迷人”,以读为主,层层落实,读中悟情,教活全文。关注学生“感悟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内在需要,尊重学生“主自意识、合作交流意识、探索意识”。最终达到阅读的四层次:我看了——观看夕阳层;我想了——思考夕阳层;我懂了——理解、欣赏夕阳层;我迁移——动笔写夕阳层。…  相似文献   

7.
“努力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课程”这一理念要求我们,在想像作教学中要加强作资源的探索、开发和整合,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但囿于现状,很多教师进行想像作教学时仅仅满足于教科书提供的范例,未能走出教材的藩蓠.未能发掘本以外的广袤天地,使想像作陷入于“为而造史”的窘境.不利于想像作  相似文献   

8.
当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标准颁布后,小学生的习作有了一个新的表达天地和自由想像的空间。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作文要“运用联想和想像”,要“写想像中的事物”,要写“想像作文”,这一提法对于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一  小语新大纲对“作文要求”修改幅度较大 ,体现了作文教学的全新理念 ,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降低了要求。改变了作文的提法 ,低年级叫写话 ,中高年级叫习作 ,旨在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 ,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想像写出来 ,因而不再提“有中心”。“有条理”也改为“有一定条理”。2 .淡化了文体。在文体上新大纲没有强调写记叙文和应用文 ,而是把作文分为两部分 :记实作文 (把熟悉的人、事、物真实写下来) ;想像作文 (充分发挥想像力 ,培养创造力 )。3.让学生…  相似文献   

10.
我并不想像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母亲那样现身说法大谈成功的方法;也不想写一本《谁动了我的奶酪》来揭示成功秘诀;我更不想老调重弹地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我要说的成功之“道”,不是道路和道理,而是“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尽管我还无法理解天地的大道,但我仍希望引用庄子说的三个小故事来阐述对“成功”的浅见。  相似文献   

11.
“无声”之景最难写,因为它除了给人一片宁静的感觉外,人们很难捕捉到直接信息。但在看似相同的“无声”之景中,却又有着种种不同的特点。要把这类景物准确而逼真地描摹出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文学名著中关于“无声”之景的描绘,给我们写作上提供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古往今来,一些骚人墨客,无不见夕阳而生感慨。借黄昏而抒胸臆。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对时光流逝、世代沉沦,寄寓了深沉的感兴;叶剑英的“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阳明”,反李商隐迟暮消沉之意而为之,抒发了一代儒将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而茅盾先生的这篇《黄昏》。则是用散形式写黄昏之景、抒胸中之情,可谓别有一番风味。  相似文献   

13.
在海边     
高山下,大海边,有一座可爱的乐园,夕阳映照着海滩,两行脚印一深一浅。一条直线,一条曲线,向前延伸好远好远,牵着他和妈妈的笑声,系着辽阔的海和天。他向大海献出纯真,大海馈赠妈妈一片蔚蓝,他像那欢跳的海浪,妈妈是平静的海滩。诗离不开想像。本诗是诗人刘崇善慕名去浙江岱山“铁板沙”海滨游览后所作,但诗人在诗里却没有描写“铁板沙”景物的奇特,而是从海滩散步、嬉戏这一角度,以丰富的想像,表现了母子之间的情爱,升华了“世上只有妈妈好”这个主题。我们写以人物为主的文章,常常从仪态、动作刻画人物的性格,诗也可以这么写。如本诗从“脚…  相似文献   

14.
祁阳师范,有一位年逾花甲的教师,他叫符号。符老师的屋里,挂着一幅《松鹰图》,图的两边写着:“苍鹰恋云海,青松爱夕阳。”对联表达了主人的心境。  相似文献   

15.
想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想像力特别丰富。儿童时期是培养想像力的黄金时期。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想像作文,要求我们“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想像作文给儿童的思维空间打开了一片广阔的天地。那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开展想像作文呢?  相似文献   

16.
杜甫《登岳阳楼》的艺术手法是诗中景与情(即物与我)的奇特结合。所谓“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从某种意义上说,都离不开一种映衬方式。景与情的关系不外“相辅相成”(以乐景写乐、以哀景写哀)和“相反相成”(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两种。或日“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陆机《文赋》);或日“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引导学生不拘形式地写见闻、感受,要重写“实”,写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人、事、景、物,做到实实在在地说真话,写自己真实的情感和体验;还要不拘形式地写想像,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思想自由地翱翔;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什么?《课标》指出:“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写出来。”小学作文教学,应定位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我认为,只有让学生“不拘形式、自由地写”,才能达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的目标。“不拘形式、自由地写”,正视了学生个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通感和比喻     
《红楼梦》中香菱论诗,谈及王维“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的“白”“青”二字时,说这“含在嘴里,倒象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朱自清《荷塘月色》写荷花之香与塘中月色时,说“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塘中月色  相似文献   

20.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提挈本段,兼及山、水。“美”字为“文眼”,“谈”字领起下文。)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紧承上句,一写山,仰视;一写水,俯观。)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先写河岸陡峭,石崖如壁,状景之奇;再写竹木葱茏,四季如春,显景之秀。)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抓住朝暮的特征,概括地描绘出一天的景色。前两句写山间晨景,诉诸听觉,“乱”字状鸣声的繁杂;后两句写水上晚景,诉诸视觉,“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