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传统课程体系的学科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一种课程形态。其课程价值是把以知识为中心转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上,强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社会实  相似文献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学校执行、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本的课程。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问题为内容,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以研究性学习为基本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一类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在“调查”、“考察”、“访问”、“设计”、“实验”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  相似文献   

3.
王昌余 《天津教育》2023,(9):112-114
<正>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积极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弥补小学生动手能力差、实践能力弱的短板,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基于“生本”理念,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面向学生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以培养学生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4.
开放式课程管理的显著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构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开放型”课程体系,把整个小学课程分成核心课程、拓展课程两大类。核心课程构建了“开放性”课堂教学新模式,使课堂的基本价值取向在体现知识性、工具性的同时,指向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主动发展。拓展课程构建了“开放式”的实践教育模式,课程内容打破年级,横跨学科,吸纳最新科技成果和地方传统文化,在长江边建设了以“人与自然”、“人与生活”和谐发展为主题的“三学”(学农、学科、学军)基地———新世纪“地球村”,初步形成了综合化的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校本课程。与“开放型”课程体系相配…  相似文献   

5.
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它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周”活动,实现了学生自我服务、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具有较强的推广性。  相似文献   

6.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生活与经验为核心,,以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重要特征,与学生自身生活、社会生活和时代发展紧密联系的一门课程。因此,其课程资源大量存在于个体生活的自然环境、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综合性学习,强调自主和探究,强调亲身体验,强调主动进取。虽说“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  相似文献   

7.
陈刚 《中国德育》2014,(24):68-69
正强调知识传授、统一步调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方式需要从"单一"走向"多样"。山东省宁阳一中以课程体系建设为抓手,以学生需求和适应社会发展为出发点,充分利用和挖掘校内外资源,优化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初步构建了基础课程、德育课程、校本课程和实践类课程等四大课程体系,构建了高中培养多样化模式。建立个别化的教育体系,在关注  相似文献   

8.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生活与经验为核心,以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重要特征,与学生自身生活、社会生活和时代发展紧密联系的一门课程。因此,其课程资源大量存在于个体生活的自然环境、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综合性学习,强调自主和探究,强调亲身体验,强调主动进取。虽说“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就综合实践课程运行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家在选择实践活动内容上感到困难。确定丰富多彩的实践内容,是跨进综合实践的第一道坎。就中小学学生的实际而言,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应着眼以下方面。一、与生活和弦著名教…  相似文献   

9.
翁建芳 《上海教育》2001,(24):44-4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分科教学,过分强调学科知识、强调学科体系,缺乏对知识的整合,忽视对生活的思考和感受。学生一离开书本,进入社会,就显得与社会不相适应。基于对这种弊端的思考,课程改革提出了设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是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这一课程的开设,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对丰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类型,切实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和教师教学观、课程观的更新均有独特的作用。那么学校究竟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本期“课改在线”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和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实践课程对法学本科学生养成法律人的素质,提升职业技能,培养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在建设实践课程体系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实践课程与传统的理论知识性课程的关系,科学合理地构建实践课程结构与内容;建立多样性、开放性和多功能的专业实习基地;创建以司法实习为中心,以“模拟法庭实验”和“法律诊所”为主干,以其他实践课程和实践教学活动为辅助的多层次的实践课程体系,以期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已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这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要体现时代要求.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使得“教育回归生活化”“课程生活化”的理念.强调把学生的现实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课程的内容.充分利用家庭、生活区以及社会的课程资源.使得课堂与生活实际保持一种密切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实践和生活成为了学生自身发展的一个源头.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分科教学,过分强调学科知识、强调学科体系,缺乏对知识的整合,忽视对生活的思考和感受。学生一离开书本,进入社会,就显得与社会不相适应。基于对这种弊端的思考,课程改革提出了设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是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这一课程的开设,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对丰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类型,切实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和教师教学观、课程观的更新均有独特的作用。那么学校究竟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本期“课改在线”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和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王双 《教师》2010,(20):105-105
《生物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生物教学要遵循“联系社会,贴近学生生活”和“突出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总体思路,将教学内容中和学生生活相联系的部分作为主要内容,构建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即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人手,从生产生活实际入手,强调教学过程中,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王君 《语文天地》2013,(10):42-43
新课程标准强调:高中语文“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可见,语文课堂教学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离不开学生的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16.
天津市第二十一中学以“尊重选择、提供选择、教会选择”为重点,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构建了包括基础型课程、体验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四维、多元的“选择性教育”学校课程体系,在丰富课程选择、完善课程制度、改进评价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其中,基础型课程主要聚焦学生基础素养的培育;体验型课程强调亲身体验、动手实践,并将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纳入其中;拓展型课程着力发展学生艺术情趣、健康生活等方面的素养;研究型课程旨在深化和拓展基础课程的内容,提升学生科学、人文等方面素养。  相似文献   

17.
综合实践活动应当以“过程导向”的后现代课程观为理论基础,其开发、设计和实施必须“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推进学生与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情感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强调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提倡自主参与式实践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等基本概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以下性质:它是一种正式和必修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既是国家课程,又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8.
徐润基 《中学教育》2007,(12):28-29
综合活动课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同时,综合活动课程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程度最  相似文献   

19.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以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  相似文献   

20.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努力实施“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的,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所倡导的课程理念与总目标。在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领会以下几点:①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②强调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③加强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④联系生活、联系社会,突出“科学、技术、社会”(STS)的观点。本文通过教学实践与反思,就初中物理教学,谈几点粗浅认识,以共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