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6 毫秒
1.
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已经失落多年,现在<语文课程标准>把它与工具性统一在一起界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这也为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任务:如何把握人文精神的内涵,如何使之在语文课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如何去挖掘课程中这些丰富的人文内涵?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花一番大气力学习、研究人文思想的由来、发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中所阐释的人文思想在教材和教师层面上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积极弘扬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的教育,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的一大特色。笔者现就语文教学如何渗透人文精神略谈个人管见。  相似文献   

3.
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道、人生、人性为本位的知识意向、价值意向,是现代人才不可或缺的基本精神,是人个体发展的精神动力。《语文课程标摧》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在捍卫语文课程工具性的同时,突出了人文性。尽管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统一的整体,但当务之急是研究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浸润人文精神,体现和落实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积极弘扬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的教育,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的一大特色.笔者现就语文教学如何渗透人文精神略谈个人管见.一、立足教科书,深化课堂教学人文精神,指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关注,重视人的精神境界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人文精神"其精髓是"以人为本",通过尊重人、关心人、服务人,达到解放人、发展人、提升人的目的。如何充分认识人文精神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挖掘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热爱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作为一方滋养人文精神的沃野,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如何在强调语文教学工具性的同时注重人文精神的培育呢?笔者以为,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中学生当前普遍存在的感情淡薄,价值观迷惘,缺乏人生目标等人文精神缺失现象,本文结合语文课程的学科特点,对如何充分结合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加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多元文化背景的逐渐丰富,使得教育部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必须要加强对学生们人文精神的渗透。语文课程中所蕴含的教学内容比较丰富,时代的发展促进了多元文化之间的有效交流,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可以使我国的文化传承加深,也能够丰富国家的文化精神内涵。初中阶段的语文课程学习,对学生们综合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老师必须要从各个阶段来对学生们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从而提高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效率。本文对多元文化背景下初中语文的人文精神渗透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自从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给予明确之后,随着中学语文课改的不断推进,广大教师对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体现和把握人文精神的关注和探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喜人局面。但是,由于人文性的外延非常宽泛,人文精神的内涵非常丰富,而且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甚至不同的教育阶段,对人文精神的解读都会有不同的内涵。因此,如何科学地理解人文精神,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准确地把握它、体现它,自然也成了很多中学语文教师感到困惑却迫切需要加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规定:"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教育中注重并提倡人文性这一观点,已经逐渐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每一个中学生的"个性"和"人格"都是无比丰富、无比生动的.这也就决定了中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人文精神的丰富性、生动性.那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体现人文精神呢?本人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1.
正人文精神的培养应当渗透到语文课程教学的始终,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所在。教师不仅要善于对教学素材做出有效挖掘,同时,也应当适当做好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延伸,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让文人精神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得以渗透。一、把握教材的人文精神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方法非常多样,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种就是对于教学素材的有效挖掘,要充分让课本中那些经典的文章中蕴含的人文精神能够得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语文课的意义不仅在于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  相似文献   

13.
开拓人文的、情感的语文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标准》在字里行间突出人文一词,给我们语文教师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一定要充分挖掘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追寻失落的人文精神。人文性乃语文课程的灵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了语文课程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从课程理念看,语文植根于人文精神。人文中国,礼仪之邦,自有其人文精神在;灿烂文学,自古以来,自有其人文精神在。教育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一千多年前,我国唐朝大文学家韩愈也曾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的教育既要承担起“教书”、“授业”的责任,又要“育人”、“传道”和“解惑”。  相似文献   

15.
人文性的实质是人文精神,语文课程人文性的生成过程直接体现在学生人文精神的生成过程中。《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的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定义在确定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同时,首次提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这种由语文单一性(工具性)向双重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转变,标明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全新的课程观念和全新的价值取向。一、人文性,反映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1、从语文课程选择的教学内容来看,语文属于人文社会科学。从必修课…  相似文献   

16.
人文性的实质是人文精神,语文课程人文性的生成过程直接体现在学生人文精神的生成过程中。《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的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定义在确定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同时,首次提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这种由语文单一性(工具性)向双重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转变,标明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全新的课程观念和全新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高金秒 《河北教育》2004,(10):35-36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文课程是认知的工具,二是语文课程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揭示的是语文课程的内在意义和价值,其核心是“人文精神”。它的教育价值,就是使人的思想更加健康,使人的品质更加高尚,使人的个性更加张扬:因此,语文教学在重视语文工具性的基础上,也应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是人的文化素养、情感、人格和教养的综合表现。新的课程标准在涉及语文学科定义时,强调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突出了语文学科在体现人文精神中的得天独厚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的作文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立足语文教学的优势,充分弘扬人文精神。如何实现写作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我们认为,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今后的写作教学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性质、特点的表述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是一个客观存在,关注语文课程和教学的人文精神,不是什么应该不应该的问题,而是一个自觉程度高低的问题。《课程标准》中强调了语文要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从提高人文素养的  相似文献   

20.
潘静 《时代教育》2012,(23):235
近些年来,人们对于高职教育语文课程的教学投入了越来越大的精力,很多人致力于高职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工作当中,改革的目标就是要使得语文课程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在人文精神方面的塑造作用,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