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将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苦恼》与鲁迅的《祝福》进行比较阅读:姚纳和祥林嫂都经历了丧子之痛,都想通过向人讲述来减轻一点悲伤。前者是清醒自觉的自我拯救,后者是不自觉的意识相对模糊的自我拯救;前者最终只能向一匹马讲述悲伤,后者有倾听者,但讲述的结果更为残忍。向别人传达痛苦是艰难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将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苦恼》与鲁迅的《祝福》进行比较阅读:姚纳和祥林嫂都经历了丧子之痛,都想通过向人讲述来减轻一点悲伤。前者是清醒自觉的自我拯救,后者是不自觉的意识相对模糊的自我拯救;前者最终只能向一匹马讲述悲伤,后者有倾听者,但讲述的结果更为残忍。向别人传达痛苦是艰难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小说《药》和《祝福》是鲁迅20年代前后创作的两篇小说,前者出自《呐喊》,后者出自《彷徨》,两篇都是高中第三册小说单元的重要讲读作品。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两篇小说的诸方面进行比较,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领一悟。 一、标题含义 两文标题均简洁、鲜明、醒目,内涵丰富,含义深刻。标题《药》含义有三:一是揭示主题——愚昧的群众享用革命者的鲜血不是医治病苦的良药;资产阶级脱离群众的革命,不是疗救中国社会的良药;要医治群众的病苦,疗救中国社会,必须唤醒群众起来  相似文献   

4.
《祝福》和《红楼梦》放在一起同时阅读,可以使我们更完整、更深刻、更透彻地认识到封建社会的黑暗、封建思想的罪恶及其对中国所有女性的迫害。  相似文献   

5.
《苦恼》与《祝福》比较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契诃夫的《苦恼》和鲁迅的《祝福》,在人物设置、动物描写、叙事类型等几个方面均不无接近之处,由此可以见出《祝福》在题材内容和艺术技巧上对《苦恼》所作的吸收与借鉴,但它绝不是一次简单的模仿或复制的结果,《祝福》通过对乡土中国的人与事的言说,显示出了作者鲁迅特有的艺术个性,并烙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的印迹。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的《祝福》写于20世纪20年代,老舍先生的《月牙儿》写于30年代;前者的主人公是农村妇女,后者生活在城市。尽管作者以及时代社会背景不同,这两篇小说都是文学巨匠以女性为主人公的不朽的悲剧作品,两位主人公的形象也有相似之处。首先,《祝福》中的主人公祥林嫂和《月牙儿》中的主人公“我”有着相同的社会地位,同处于社会最底层。作为农民,祥林嫂处在社会底层;作为农村妇女,她深受封建思想的压迫、束缚和毒害,处在底层的底层。作为城市贫民,“我”处在社会底层;作为城市中孤苦无助的贫民女性,“我”处于被侮辱被损害被玩弄的地位,也…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的《祝福》写于20世纪20年代,老舍先生的《月牙儿》写于30年代;前者的主人公是农村妇女,后者生活在城市。尽管作者以及时代社会背景不同,这两篇小说都是文学巨匠以女性为主人公的不朽的悲剧作品,两位主人公的形象也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8.
一、《祝福》 1.“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鲁镇永远是过新年”,“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情是祭祀”。 小说反映的是1911年后农村的现实:辛亥革命依赖由封建官僚地主与军阀所转变的官僚资产阶级,因而农村里封建意识与封建势力仍是主流意识与统治势力。所以,鲁镇一年中最重要的事就是封  相似文献   

9.
1.“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鲁镇永远是过新年”,“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情是祭祀”。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文学史上对农村与农民的关注始于鲁迅,鲁迅农村题材的小说以其突入生活、突入社会的现实性与战斗性影响了后来一批又一批的乡土小说家.孙犁以冀中平原农村的生活与斗争为表现对象的小说对鲁迅的创作方法也有所继承和发扬。试从鲁迅的《祝福》与孙犁的《荷花淀》两部作品的艺术风格入手,分析两者的异同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1.
《边城》与《祝福》中社会环境迥然不同,原因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作家的创作动机不同:二是作家创作个性不同:三是两地环境受到的文化的熏陶不同。  相似文献   

12.
<正>作品文本阐释即文本意义生产,体现出文本、作者和读者三个要素的相互作用。文本意义、作者意图和读者会义三者,存在着某种张力关系。文本意义和作者意图相互制约,这种制约又反过来制约着读者会义的形成。正是三者的互动和制约关系决定了文本意义具有某种弹性。如此看来,一些阅读教学直接将教师乃至编者的读者会义当作文本意义,消解了文本意义的弹性  相似文献   

13.
<正>《祝福》与《装在套子里的人》两篇小说,艺术技巧高超,思想内涵深厚,单篇阅读的难度都很大,比较阅读则更难。但比较阅读是有必要的:比较阅读能更好地体现两篇小说各自的特点;在比较中发现同中之异、异中之同,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热情,也更能深化读者的思考。本文运用叙事学(又称叙述学)理论,从叙述者、叙述空间、外来者三个方面比较两篇名作。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7,(16):10-11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与鉴赏提到要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鲁迅的作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和现代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对待鲁迅先生的作品我们可以以创新的思维进行比较阅读,从作品的写作背景、人物形象、思想价值等方面进行比较阅读;即通过异类相比法,"异中求同"的原则在比较中进一步深入对鲁迅思想及艺术特色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药》、《祝福》作为鲁迅小说的名篇,集中反映了鲁迅小说反封建反礼教,哀民众之不幸,怒百姓之不争,批判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无边的主题。人们已经对小说形象的意义基本达成了认识。但这种传统的认识与分析过于概括,多少给人一种概念化、政治化的印象,特别是有些问题,无法给人一个清晰的解释。比如《药》的两条线索为什么这样安排而不把它调换过来?  相似文献   

16.
文勇的这堂课有许多亮点.我只能拣其中比较突出的点到为止。首先,他对《祝福》有深刻的研究,不像某些教参那样.把祥林嫂的死仅仅归结为封建势力.而是尖锐地指出,祥林嫂之被虐杀是没有刽子手的.是被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观念,一种传统观念杀死的。这种观念。并不仅仅存在于鲁四老爷头脑里.而且存在于鲁镇所有人的思想深处.寡妇有罪,歧视有理,是天经地义的准则。文勇特别聪明的地方是.引用了丁玲的话“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  相似文献   

17.
[孙绍振点评]文勇的这堂课有许多亮点,我只能拣其中比较突出的点到为止。首先,他对《祝福》有深刻的研究,不像某些教参那样,把祥林嫂的死仅仅归结为封建势力,而是尖锐地指出,祥林嫂之被虐杀是没有刽子手的,是被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观念,一种传统观念杀死的。  相似文献   

18.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的小说单元中,录有鲁迅的《药》和叶圣陶的《夜》。这两篇小说分别写于 1919年、 1927年,时间前后相隔 8年之久,但两者在很多方面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   一、小说取材   这两篇小说均取材于重大政治事件,都描绘了革命低潮时期的中国社会。《药》反映的是辛亥革命中徐锡麟、秋瑾被害;《夜》则反映了“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而作家们也正是以敏锐的目光,犀利的笔,关注生活,反映生活,探寻中国的前路。   二、标题艺术   《药》《夜》都是一字标题,简洁至极而又意味深长。这两个标题都虚实结合,富…  相似文献   

19.
《祝福》是鲁迅的代表小说之一,文章应用明暗两条线索进行组织。祥林嫂死于中国人民的相互祝福声中;旧中国的劳动人民死于封建,资本主义的祝福声中,祥林嫂更死于她自己的魔掌中,她更是在自己对自己的祝福声中忽忽地离去,留给他们的除了她的那些“阿毛的故事”外,另一无所有。  相似文献   

20.
《祝福》是鲁迅的代表小说之一,文章应用明暗两条线索进行组织。祥林嫂死于中国人民的相互祝福声中;旧中国的劳动人民死于封建、资本主义的祝福声中,祥林嫂更死于她自己的魔掌中,她更是在自己对自己的祝福声中匆匆地离去,留给他们的除了她的那些“阿毛的故事”外,别的一无所有。鲁迅写这篇小说的真实目的是对封建礼教的控诉,揭露了封建枷锁下的劳动人民的真实处境。也许他在文章写作之初并非考虑这么多,真没想到一个祥林嫂足以揭露整个封建礼会,但实际效果却达到了。这充分地展示了鲁迅对中国劳苦大众的厚爱。而在封建社会,主要的经济是“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