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延年先生是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是我国现代版画艺术大师之一。在他八十大寿之际,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出版《赵延年木刻鲁迅作品图鉴》。我想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赵先生的版画创作,以鲁迅作品插图为多,已近200幅。他是我国版画界钻研鲁迅作品最为深刻,实践鲁迅木刻教言最为勤奋,获得艺术成就最为辉煌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以黑白为多。鲁迅说:“木刻究以黑白为正宗。”他是我国黑白木刻的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鲁迅先生之所以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全力倡导新兴木刻运动,固然是因为“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但他还说过:版…  相似文献   

2.
经常逛书店的读者可能还记得:2002年夏秋间,有两种极具吸引力的好书——赵延年木刻插图本《阿Q正传》和赵延年木刻插图本《狂人日记》。翻一翻版权页,前者首印6000册。至同年11月已是第3次印刷,印数21000册;后者首印10000册,4个月后也印了第3次,印数达到25000册。这两种书,受读者欢迎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正【前记】赵延年,1924年出生,浙江湖州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版画家。他于1939年开始版画创作。从艺七十多年来,创作木刻作品八百多幅,培养了几代版画新人。他从1956年开始,创作以鲁迅形象及作品为题材的木刻,仅鲁迅小说的插图,就刻制了一百五十馀幅。曾先后荣获中国版画界最高荣誉奖——"中国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和"有突出贡献老文艺家金质奖章"。  相似文献   

4.
林穗芳 《出版科学》2007,15(4):18-28
200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新版《鲁迅全集》18卷.与以前的1958版和1981版比较,编辑质量在多方面有所提高.但是,仍然存在的一个重大缺陷是:标点体例混乱,往往导致标点用法失范.本文在具体探讨新版现存问题产生的根源之后,就《鲁迅全集》编辑工作如何进一步改进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闻出版交流》2002,(4):37-37
新版《鲁迅全集》将于2003年9月出齐。有39篇佚文书信将增补进修订版;有的要从《全集》中抽调;对《两地书》原信作编辑处理;对“注释”要减负。2002年3月8日5版《文汇读书》周报上,朱自奋同志对“五大看点”作了简要介绍:鲁迅一生所著大量作品,绝大部分已收入1981年版《鲁迅全集》。近年来《鲁迅佚文集》的出版,引起了不知情者的好奇,以为都是新的发现,其实其中既有确是鲁迅的文章,也有未必可靠,需要加以鉴别的。这次收入新版的佚文就是根据编辑细则,对一批已发现佚文(有些是1981年已经发现,有些则是1…  相似文献   

6.
林穗芳 《出版科学》2007,15(3):21-29,39
200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新版《鲁迅全集》18卷.与以前的1958版和1981版比较,编辑质量在多方面有所提高.但是,仍然存在的一个重大缺陷是:标点体例混乱,往往导致标点用法失范.本文在具体探讨新版现存问题产生的根源之后,就《鲁迅全集》编辑工作如何进一步改进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梳理了鲁迅先生作为一个文人,与一群画家——客家籍木刻版画艺术家的关系及其原因,鲁迅在新兴木刻运动时期以各种方式对客家籍青年画家进行栽培和鼓励,直接或间接培养了一批客家籍青年成为中国新兴木刻版画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8.
自2001年6月中旬启动,至2005年11月正式出版问世,十八卷本的新版《鲁迅全集》,历时四年半时间,由众多人付出坚实的劳动,终于完成了鲁迅著作出版史上的又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和学术突破性的成果。新版《鲁迅全集》是在 1981年版全集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校勘、正误、补遗和修订,在充分保留原有版本基本面貌、已有优势和学术成果的同时,取得了许多新的可喜的进步。就本人承担的《鲁迅全集》第一卷的《坟》、《热风》和《呐喊》的修订工作来看,可以说是相当艰辛,相当复杂,相当耗费时间和精力的。它所花费的劳动,远在我独立完成一部学术著作所需要的付出之上。  相似文献   

9.
2008年,许广平诞辰110年,逝世40周年。怅然撰写本文,以为纪念。 鲁迅猝然逝世,许广平化悲痛为力量,很快就投人了整理和补充鲁迅遗著的工作。她编好了《夜记》。她编好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拾遗》、《译丛补》。她最后确定了《汉文学史纲要》的书名。这些书除《夜记》外,又都由她编入1938年版《鲁迅全集》。许广平的这些工作,为参与编辑出版1938年版全集的胡愈之、郑振铎、王任叔所肯定,也为冯雪峰、王士菁编定的1956年版全集和胡乔木、林默涵最后定稿的1981年版全集所肯定。许广平的这些工作,大半个世纪以来,更为海内外千千万万鲁迅著作的读者和广大鲁迅研究者所肯定。  相似文献   

10.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在中国革命化的旗手鲁迅先生倡导和扶植下,开拓了我国新兴的木刻运动。一位名叫沙飞的革命学青年和木刻工作,认识了鲁迅,并在鲁迅先生指引下走上了从事摄影事业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在风景如画的胜地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十日下午,在阳朔饭店的大会议室里,一位自发稀疏、年过花甲的老人,正在作关于新版《鲁迅全集》编辑经过的发言。这次会议,是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举行的首次出版研究年会的最后一次大会。此刻正在发言的这位身体赢弱,面容清癯,中等个儿的老人,就是新版十六卷《鲁迅全集》的定稿人之一,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著作编辑室主任,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理事王仰晨同志。“……我们终于赶在鲁迅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大会召开之前把整套的新版《全集》搞出来了。这是党的三中全会以来的正确路线指引的结果,是和乔木同志、林默涵同志的具体关怀和指  相似文献   

12.
周海婴日前建议,重新编辑和出版《鲁迅全集》。周海婴是鲁迅先生之子。他说,18年来,鲁迅研究领域取得了大量新成果,有的研究者还发现在1981年版本中存在不少批误。我们理应在以往各种版本的基础上,通过汇校整理出版一种更为准确无实的《鲁迅全集》,这对于正确理解鲁迅和更好地普及鲁迅作品都具有重要意义。周海婴建议新编《鲁迅全集》  相似文献   

13.
略说《鲁迅全集》的五种版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1月新版《鲁迅全集》的问世,是学术界、文化界和出版界的一件大事。这一历时四年半的修订工程,在1981年版的基础上,增补了一些遗佚的篇什,并对原著文本、注释做了诸多校勘和修订,相信对未来的鲁迅研究会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人们依然可以看到,对《鲁迅全集》这部世纪经典的完善,是“一个可能永远没有终结的过程”, 2005年新版《鲁迅全集》仍留下许多遗憾之处。朱正、孙玉石、孙郁三位先生在鲁迅研究领域堪称翘楚,他们深味甘苦的介绍和别具慧眼的评说,可以为读者打开一扇窗户,了解《鲁迅全集》出版编辑史上的时代风云、甘苦艰辛和成败点滴。胡粲然  相似文献   

14.
200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全集》是目前最"全"的"鲁迅全集",可是《几个重要问题》这篇文章仍被遗漏。从《几个重要问题》的来龙去脉及其在当时的社会影响,以及后来一些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唐弢、严家炎态度来看,《几个重要问题》理应编入《鲁迅全集》。同时这篇文章也有助于我们理解鲁迅晚年的心态以及左翼文学界内部的论争。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鲁迅文章和著作的评析,认为鲁迅的作品并非全属文学著作,对《中图法》鲁迅作品的设类提出了质疑,指出了鲁迅作品应各入其类。  相似文献   

16.
毛主席在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一日对周海婴同志关于鲁迅著作注释、出版和研究工作的信,作了重要批示。《鲁迅手稿全集》就是根据毛主席批示的精神,由《鲁迅手稿全集》编辑委员会编辑,文物出版社影印出版。《鲁迅手稿全集》共包括五个部分。先出文稿、书信、日记三个部分,计划在一九八一年鲁迅诞生一百周年以前,陆续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 本刊2006年第7期发表了倪墨炎先生的《破解鲁迅茅盾"电贺"红军之谜》一文.在文中,倪先生提出了《鲁迅全集》中收录的"联名电贺"一信并非鲁迅和茅盾所写,而有可能是红军内部人士撰写等观点.  相似文献   

18.
鲁译刍议     
王得后先生在《〈鲁迅译文全集〉终于出版了》一文中提出两点:一是研究鲁迅的人是非读《鲁迅译文全集》不可的,二是研究中国现代翻译理论和翻译史的人也是不可不读《鲁迅译文全集》的。有意思的是,我们是在研究中国现代翻译理论和翻译史项下去研究别位译者,别种译著;只有涉及鲁迅,第一点才可以单独提出。  相似文献   

19.
以1925年《台湾民报》转载《鸭的喜剧》为起点,鲁迅作品开始了它的台湾之旅。之后大致历经日本殖民者禁绝汉文期跨越国界的“左翼”传播路径,战后初期的鲁迅小说出版风潮。“戒严”期地下传阅与翻印,及1987年“解严”以来新一轮的鲁迅出版热潮。这一过程曲折、坎坷却始终未曾中断,呈现出台湾知识分子的文化生存环境、内在精神世界与鲁迅著作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文学出版事业从这里开始。”——这句朴实的话语,高挂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会议室的墙壁上,也镌刻在出版社每个员工的心上。他们为这句话而自豪,为这句话而流汗;他们为这句话贡献出了美好的青春年华和毕生的精力。他们热爱人文社,因为这里是一流编辑,一流学者、专家、翻译家荟萃之地;因为人文社建社五十多年来,编辑出版了大量优秀的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同时还因为,解放后的第一套《鲁迅全集》,就是在这里编辑出版的。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每一个喜欢文学的读者,从而喜欢了人民文学出版社;每一个热爱鲁迅的读者,也热爱了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文版图书,在读者中间长期保持着良好的信誉。《鲁迅全集》则代表了人文社的品牌。《鲁迅全集》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镇社之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