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教育放弃:部分农村家庭无奈的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村家庭由于受家庭经济状况、子女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风险等因素的限制,其中部分家庭被迫在子女初中毕业后即做出了放弃高中教育机会的抉择。调查分析表明:农村家庭承担高等教育成本不断提高与对高等教育期望收益值却明显降低是产生这一问题的直接原因。农村家庭的教育放弃使其子女无法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来实现自身向上层社会的流动,造成社会阶层固化,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构成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改革一直是高等教育领域一个重大的课题.本文对在杭两所省属高校大学生对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政策的背景、认知及其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意愿和影响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表示理解这一政策,不管家庭地址位于哪个地区,户口的性质是什么,学生的考研意愿都很强烈;家庭年收入对考研的影响呈现一条U型曲线,高收入和低收入家庭的考研意愿要比中等收入家庭的考研意愿更显著的强烈些;学校的引导和鼓励以及本科大学生自身的内在因素对学生考研意愿的影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奖学金占学费的比例为60%-80%和学费标准定在10000-15000元比较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总的来说,研究生实行全面收费在实践上具有可行性,但需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明确收费的目的,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和健全资助体系,以便更好地推行研究生全面收费这一政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社会分层时教育分层影响的理论为基础,以西安5所民办高校 3624份学生调查问卷数据和其他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学生家庭背景对于他们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和毕业去向意愿的影响。研究直接或间接地发现,家庭职业和教育背景对于子女能否接受高等教育具有正向影响;接受民办高等教育或公立高等教育学生的家长在不同教育程度的分布比例上存在差别;家长的受教育水平对于子女进入民办高校中计划内招生项目、学历文凭试点项目或自学考试招生项目具有正向作用,家长的职业和经济收入水平对之却有负向作用;家长的受教育水平、职业和经济收入水平对于子女毕业后升学意愿具有正向影响。我国社会分层对于教育分层产生的多方位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结构及影响的不确定性,也预示着今后社会分层将会对教育分层产生越来越稳定的影响。这种发展趋势具有深刻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4.
影响农村贫困家庭教育投资意愿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借助Logistic和probit回归模型对影响江西省农村贫困家庭教育投资意愿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父亲受教育程度、学校教育质量、在读子女数量、投资者对教育的态度以及其对国家教育支出政策的满意度是影响农村贫困家庭教育投资意愿的显著因素;而信贷的可得性仅在Logistic回归模型中对农村贫困家庭教育投资意愿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21,(58):7-8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当中,不仅仅是学校在教育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家庭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育者探索各种各样的教育方式,寻求教育理念以及传统教育思想的变更,也需要结合学生的家庭背景来展开。在一些特殊家庭当中,学生不仅面临着学校教育的压力,同时也面临着家庭方面带来的压力,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地区,受家庭条件困难和教育资源匮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所需要承担的压力往往更大。基于此,文章针对农村地区特殊家庭的学生,展开了探究和分析。希望深度挖掘这些学生的教育现状,了解这些农村特殊家庭的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面临的困境,并且在条件允许的前提条件之下,为这些学生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 2013年农村家庭数据,考察了我国1986年《义务教育法》与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对农村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影响.本文使用转移矩阵方法描述了我国农村地区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基本情况,发现父代与子代的受教育程度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从教育代际流动性和教育代际向上流动的角度,实证分析了以上两项教育政策对农村居民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影响,发现义务教育政策与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并没有改善农村家庭代与代之间的教育相关性,但显著提高了农村家庭的教育代际向上流动性.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的结果表明本文的研究结论是可靠的.政策建议包括:政府应进一步推进教育体系的开放性;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缓解贫困家庭与受教育程度较低家庭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资金约束等.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处于脱贫攻坚的最后阶段,解决教育贫困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目前,河北省农村教育存在基础设施差、教师资源少、留守儿童求学意愿不强、政府的财政投入少等问题。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有经济落后、缺乏优秀教师、家庭贫困、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等方面。可从以下途径展开教育扶贫工作:扶志与扶智并举,增强农村适龄学生受教育的愿望;引导与政策同行,完善贫困农村教育扶贫体系;巩固与跟踪并重,阻断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农村"普九"情况,尤其是农村女童受教育的状况,作者牵头展开了为期两个月的调查,通过方便抽样了解了十堰农村儿童失学的一些真实情况,得到初步的结论:儿童失学主要与家庭经济状况和学生个人的学习态度有关系,女童失学比率比男童高,但家长在儿童接受教育的性别观上没有多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农村地区发展中,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地区的发展融入新动力,还给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创新发展带来了很大机遇,为大学生的创业营造可持续发展生态。通过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可以让学生参与农村地区的创业。基于此,阐述了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优势,分析了创业教育对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介绍了影响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的因素,提出了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的引导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马琳 《学周刊C版》2019,(7):181-181
家庭资本对子女的受教育机会和质量有重要影响,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资本对儿童受教育机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家庭资本存量的影响上,即家庭所拥有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本文从家庭资本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教育的现状,提出了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11.
西藏实施的三包政策不仅大大改变了农村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而且减轻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读书意愿问题。以学生的读书意愿为视角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学生读书的期望值普遍较高,相反,读书意愿却普遍较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学生的读书意愿与性别、家庭所在地是城市还是农村、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均不相关;与学生的年龄和年级相关,学生的读书意愿在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年级具有显著差异。解决农牧区学生辍学问题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出发才有较强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西南地区农村绝大多数民族家庭,由于经济困难和教育成本的增加,使得他们只能承受最多不超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他们的孩子由于不能完全接受从幼儿到大学的整个过程的教育,经济机会就相对较少;较少的经济机会反过来又影响其教育成绩。然而,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机会与民族家庭的教育态度与行为的互动也有肯定的一面,既良好的经济机会可以促使民族家庭对教育产生积极的态度,良好的教育进而使受教育者得到更多的经济机会。因此,笔者建议必须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来增加民族地区农村家庭的经济机会,从而调动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对学校教育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使教育投资风险凸现。本文选取中部地区湖南省的部分县市作为调查样本区域,针对就业难对农村家庭的教育选择意愿的影响实施了田野调查,并运用三阶段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大学生就业难总体上降低了农村家庭的教育投资意愿,对就业风险的预期使农村的弱势家庭以及欠发达社区农村家庭面临着更大的选择困境。一方面,预算约束使部分农村弱势家庭有放弃子女教育的意愿,另一方面,在没有更好选择的情况下部分弱势家庭的教育意愿又非常高。由于经济机会的缺乏,欠发达地区的家庭更愿意通过上大学来改变子女的命运,这就是教育致贫产生的根源。当前,需要通过有效的补偿和保障机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高中教育处于困境之中,师资力量薄弱,生源流失严重,高等教育升学率低。农村高中教育陷入困境主要是由于政府的经费投入太少、农村家庭缺乏投资动力、学生升学信心不足。这将对我国未来整体的人力资源开发产生不利影响,会进一步扩大城乡差距,导致“读书无用论”的重新抬头。因此,未来我国应改变城乡二元的惯性思维,重视改善农村教育环境,提升农村高中的教育质量,为农村青年接受高等教育创造更多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农村高中的教育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高中生正处于心理趋于成熟的阶段。因为这个时期的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差,价值观取向极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很多学生尤其是男生的问题突出,本文主要根据自身的体会和观察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阐述农村高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田贞训 《职教论坛》2014,(10):42-46
我国高职教育成本分担现状不容乐观,现行教育成本偏低,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基本需要,其教育成本分担比例不尽合理。通过对高职教育经费投入情况、教育经费弹性系数、个人负担率及居民家庭对高职教育的支付能力等多角度的数据分析,表明学生个人及家庭分担比例过高,负担较重,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对高职教育成本的分担比例极低,政府的财政投入也有待提高。我国高职在校生主要来自于农村及城市低收入家庭,教育经费的个人负担率较高,支付能力不足。国家应加大财政投入、强化企业的教育成本分担责任、合理确定学费标准及学费资助政策,建立政府主导的以学生个人及家庭、企业等其他社会力量为重要主体的高职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以实现公平的高职教育。  相似文献   

17.
李雪生 《湖南教育》2003,(23):16-16
根据调查统计,农村初中学生一年内在校时间为200天,校外时间为165天,二者比约为11∶9。这就是说学生没有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时间为45%。农村学生中因父母外出打工谋生等原因,由其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监护的学生不断增多,且占有相当的比例。我校930名学生中,有113名学生是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友监护的,占12%。这些学生中品德行为俱差者占有一定比例。学生全程教育主要是挖掘学校、家庭、社会的一切教育资源,采用多管齐下,综合管理,将学校教育向家庭延伸,向社会延伸,向未来延伸。1.向家庭延伸向家长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  相似文献   

18.
一、教育成本与教育成效的内涵 (一)教育成本 1.教育成本的概念 所谓教育成本,就是教育活动所耗费的资源总和,即指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期间,所支付的直接与间接的教育费用,甚至包含精神层面的投入.  相似文献   

19.
钟华 《现代企业教育》2014,(20):301-301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目标,而实现农村的教育公平对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了教育应为人民服务,促进教育公平,合理的配置教育资源,并多为农村、不发达地区等服务。解决家庭困难的学生,努力的使农民工子女能合理的接受教育,保证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20.
自从毕业以来,不知不觉已在农村学校工作近13年,在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的今天,我认为加强改进农村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我们每一名农村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我结合多年的工作经历浅谈自己的观点:一、影响农村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因素首先是家庭因素的影响。当前的农村孩子一般都成长于农业家庭,拥有土地多的家庭忙于农业生产,家长往往缺乏家庭教育及思想上的沟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