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燕京大学积极开展乡村建设实验,是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一支生力军。燕京大学重视为乡村服务,与乡村建设运动的兴起、教会大学世俗化和中国化的发展潮流以及校长司徒雷登的教育理念等因素密不可分。燕京大学的乡村建设实验经历了萌芽、初步发展、发展高潮和特殊发展四个阶段,具有整体性、国际性、宗教色彩等特点,对当代中国大学参与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燕京大学积极开展乡村建设实验,是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一支生力军。燕京大学重视为乡村服务,与乡村建设运动的兴起、教会大学世俗化和中国化的发展潮流以及校长司徒雷登的教育理念等因素密不可分。燕京大学的乡村建设实验经历了萌芽、初步发展、发展高潮和特殊发展四个阶段,具有整体性、国际性、宗教色彩等特点,对当代中国大学参与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刘苗苗 《教育》2013,(17):56
燕京大学:燕京大学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教学质量最好、环境最优美的大学,创办于1916年,司徒雷登任校长,曾与哈佛大学合作成立哈佛——燕京学社,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其校园为今天北京大学主校区——燕园。在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被撤销。辅仁大学:辅仁大学是1925年由罗马教廷创办的,20世纪初与北大、清华、燕京并  相似文献   

4.
卜舫济和司徒雷登分别是圣约翰大学和燕京大学校长.他们掌理校政过程中存有诸多共性,如注重实践校训理念、多方筹款自比"乞丐"、精打细算治理学校内务、倾注真情增进师生关系等.这些执掌校政之道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5.
近日,读到一则司徒雷登的小故事。司徒雷登在燕京大学任校长期间,每到新生开学,不管多忙,他都要到其所居临湖轩小院,搞一次"校长见面会"。他站在其居所外松墙边,准备清茶、糕点,笑容可掬地招呼大家,与到访的学生一一握手,嘘寒问暖,打恭送祝福。读到这儿,我真的很感动。校长主动跟新学生握手送祝福,真是鲜有闻。我们常见的倒是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大学校长与教师的关系对一所大学的发展至关重要。司徒雷登在任燕京大学校长的二十七年里.糅合美国文化的民主自由、基督教的博爱与中国儒家的道德观,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教师观。他从制度、物质和人文环境方面为教师提供了安心从事教学与学术研究的条件,与燕大的教师结成了和谐平等的关系,谱写了一首精彩的燕园曲。这也为当今大学精神与文化的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陈祥 《大中专文苑》2010,(12):69-70
司徒雷登在中国的名气之大,不在于他个人在历史中留下过几多痕迹,而是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一文被选入语文课本,影响了一代代人。作为传教士、燕京大学创始者、中国通的司徒雷登,只剩下了一副面目苍白又平庸可憎的面具,人人知道他是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代表,但又不清楚他具体犯下哪些滔天罪行。于是,这些鸿泥雪爪被整齐一致的教育事业所湮没。  相似文献   

8.
司徒雷登在近30年的燕京大学校长、校务长的职位上,为建设当时中国的一流大学进行了积板探索与创新,最终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办学宗旨、学科设置、师资建设、学生培养和学术交流等大学之道,丰富了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思想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司徒雷登是燕京大学的灵魂。在主政燕京大学时期,他根据中国社会需要开设职业教育专业,增加职业教育课程,重视合作办学和校企合作,加强专业建设,将课堂教学与实践实习紧密结合起来,将燕京大学逐渐融入到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历史当中。不仅为当时中国社会培养了一批专门技术人才,满足了中国社会的需要,而且为促进中国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校训往往是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对学校师生和学校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燕京大学是旧中国最负盛名的一所教会大学,其校训“因真理得自由而服务”,反映了“注重学术”和“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对今天燕京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司徒雷登是一位出生在中国的美国人,在华生活了50年,其间就任燕京大学校长近30年。他接受了中西文化的熏陶,筚路蓝缕,创建了美仑美奂的燕园,为建设中国一流的燕京大学,奠定了基础,得到了国内外特别是教育界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2.
司徒雷登是中美教育关系史上的重要角色。具有复杂文化背景的司徒雷登认同中国文化,把宗教观融入中国教育。在司徒雷登办学理念的指导下,燕京大学作为传播中西文化和教育的载体,实现了向中国化和世俗化的转换,成为中美教育关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3.
又到了开学时节。读了郑连根先生大著《昨夜西风》,传教士司徒雷登的一则小故事,让我觉得很有意思。司徒雷登在燕京大学当校长,其办学方针,走的是包容性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校招生》2011,(11):44-44
1949年后,中国高校就经历了一次集体改名。国内较好的大学包括国立中央大学、国立西南联大、国立浙大、国立武汉大学等国立大学取消“国立。二字,北洋大学更名天津大学,所有私立大学包括教会大学(齐鲁大学、燕京大学、金陵大学)都改造为公立大学。此后的1952年,新中国摒弃原有欧美大学模式,采用前苏联模式,编译而联教材,全国大学...  相似文献   

15.
司徒雷登是中美关系中一个重要的、有争议的人物。在中国的50多年,他先后完成了传教士、校长和大使三个身份的转变。在担任燕京大学校长期间,他为中国的教育和中美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1946年出任大使后,他逐步成为美国对华政策的代言人,形成了自己对中国政局的独特观点,并在矛盾中履行着使命。1949年以后的司徒雷登逐步成为中美关系从对抗到对话再到正常化的一个缩影。在新时期,重新梳理司徒雷登的在华活动以及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有助于中美两国释疑解惑。  相似文献   

16.
来先生 ,听说您在台湾讲学时 ,辅仁大学校长称您为有成就的校友 ,您也经常在文章中满怀深情地提起辅仁往事 ,您是不是认为辅仁四年对您一生的学术影响至关重要 ?■是这样的。我入大学的年代正是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华、并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时候 ,北平的大学不是改变性质成为敌伪大学 ,如伪北大 ,就是与英美有关而被封闭 ,如燕京大学。只有辅仁大学因为是德国教会主办的大学 ,而德国是轴心国 ,与日本是盟友 ,自当给点面子 ,所以成为一所形式上独立的教会大学。无论是老师 ,还是学生 ,都向往入辅仁 ,许多知名学者纷纷应聘执教于辅仁 ,尤其是…  相似文献   

17.
具有教会背景的燕京大学,是在中国较早系统开设社会学课程的学校之一。首位中国籍系主任许仕廉接任之后,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加快推进学科中国化,一方面表现在承继了由步济时开创的注重社会调查的学科传统,同时也得益于许仕廉对社会学系应担负的社会使命和责任的判断。燕京大学清河试验区的筹备和办理过程正是社会学中国化努力的实际体现。  相似文献   

18.
徐旭 《生活教育》2013,(4):34-39
按:1910年代前期,陶行知就读金陵大学,司徒雷登一度执教该校。抗战胜利后,司徒雷登任驻华大使,陶行知表示美国这一行动,"不但能增进中美友谊与相互的谅解,而且也可以帮助中国,促进远东和世界和平"。陶行知逝世后,司徒雷登撰文纪念。本文或可使读者从一个侧了解陶行知成长过程中多元化的思想渊源。作为一位生于中国、长于中国的美国传教士,司徒雷登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历史的见证者,他是政治家,也是教育家。1946年7月,司徒雷登出任美国驻华大使,在任期间,他曾力促美国和新中国建立外  相似文献   

19.
解放初,我国尚有二十一所教会大学,至一九五一年底全部收回自办。经过一九五二年至一九五三年的院系调整,原教会大学的校名全部取消,或改名,或与其它大学合并。下面将这些教会大学的始末情况分别作一简要介绍。辅仁大学一九一二年中国天主教爱国教徒马相伯、英敛之向罗马教廷建议创办学校,后因欧战停顿。一九一九年起正式进行筹备,一九二五年夏开始招生,定名“辅仁社”,一九二六年正式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20年代后,作为教会大学早期代表的圣约翰大学和和后期代表的燕京大学,面对中国变革中的社会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前者固守自身传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消极应对;后者主动调适,努力适应中国社会的发展。不同的发展方针为两校带来了不同的结果,一个走向衰败,一个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