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普通物理教学中,所研究的对象一般都有几个因素共同作用,若全部因素都加以考虑,势必把问题复杂化,因此在具体分析中,把一些影响不大,次要的因素给予忽略,使问题简化了。这就是物理教学中常说的“忽略不计”因素。本文列举一些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2.
上学期期末,笔者所在城市的一次高一年级物理调研试卷中有这样一道单选题:把调准的摆钟,由西宁移至上海,这个钟 A.变慢了,要使它变准应该增加摆长 B.变快了,要使它变准应该增加摆长 C.变慢了,要使它变准应该减短摆长 D.变快了,要使它变准应该减短摆长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中给出本题的正确  相似文献   

3.
在解数学题的过程中,忽略某些条件的讨论,从而造成答案的错误或不完整,这是屡见不鲜的,有些书刊杂志已经发表了不少关于这方面的好文章。笔者在教学中感到,另一类问题更容易引起学生疏忽,那就是:答案正确而解  相似文献   

4.
在物理电学的学习中,学生容易进入一些误区.本文分析了常见的几种误区,旨在帮助学生走出误区,指出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6.
初中物理第一册P171页《实验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在课本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编著的实验册里是这样叙述的 :①按照图 14 10安装好滑轮组 ,记下钩码和弹簧秤的位置 ;②匀速拉动弹簧秤 ,使钩码G升高 ,从弹簧秤读出拉力F的值 ,用刻度尺测出钩码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秤移动的距离S。图 1  由《功的原理》知道 ,若钩码和动滑轮由n段绳子吊着 ,测量结果应该是S =nh。但在实验中 ,学生稍不注意经常会出现S >nh的现象 ,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老师稍不注意 ,就会旋转一边 ,忽略而过。  问题产生的原因是 :若在未拉动细绳前 …  相似文献   

7.
我在《平面解析几何》的学习中,应用直线方程解题时,发现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下面把我的体会写出来,请老师们指教。初中数学课本里,直线的倾斜角a规定取0≤a<π,而直线的斜率定义为这条直线倾斜角的正切,即k=tga,直线的倾斜角a允许取π/s,而在直线的斜率的定义a≠π/2,这样,在此定义中自然就将直线垂直于ox轴(a=π/2)的情况排除  相似文献   

8.
初中《代数》第三册P70—P72阐述了分母有理化,并先后归纳了分母有理化的两种方法:“一是分子和分母乘以同一个适当的代数式,使分母不含根号”。这是一种一般性的方法;二是“也可以先因式分解,再约分”。后者是特殊方法。我们知道,分母有理化的根据是分式的基本性质,不论是采用哪一种方法演算,都必须是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碰到一个物理结论,学生对其很难理解,而大多教师则往往仅限于讲清这个结论,却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推论: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面上匀速下滑时,斜面对水平面的摩擦力为零,这一过程中再在滑块上施加一个竖直平面内任何方向的作用力(如图一),在滑块停止向下滑动之前斜面对水平面的静摩擦力依然为零。  相似文献   

10.
初中物理第一册P171页<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在课本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编著的实验册里是这样叙述的:①按照图14-10安装好滑轮组,记下钩码和弹簧秤的位置;②匀速拉动弹簧秤,使钩码G升高,从弹簧秤读出拉力F的值, 用刻度尺测出钩码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秤移动的距离S.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一些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上先后登载多篇有关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结合求物体对容器底部压力或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的文章。但是仔细看后,不禁大失所望。为了避免给初中物理竞赛辅导造成混乱,实有必要加以说明。为说明之方便现选摘如下两例。 1有一质量为 m、半径为 r、体积为 V的半球形物体,浸没在盛水容器底部,如图 1所示,半球与容器底部紧密结合,水深为 H。试求该半球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2如图 2所示,一个高为 h、底面积为 S、体积为 V的圆台状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结合,圆台上表面距液面深度为 h′,试求圆台体所受浮…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一个标准大气压为何不能支持10.3m高水柱?究竟能支持多高水柱?”笔者还从未见有一个合理的答案。贵刊2002年第5期36页刊载了江苏李洪建同志的文章:说是由于“水中溶解有相当多的空气”所至,而实际上空气中氧气、氮气、其它气体分别约占21%、78%、1%,其分压也分别约占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一个标准大气压为何不能支持10.3 m高水柱?究竟能支持多高水柱?"笔者还从未见有一个合理的答案.  相似文献   

14.
题目:已知m为有理数,当k为何值时,方程 x2-4mx 3x (2m k)=0的根是有理根?这是《中学教与学》2001年第1期一文中的例题,作者给出如下错误解法:  相似文献   

15.
判断定质量理想气体在等温、等容、等压和绝热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时,一般的方法是:(1)气体温度ΔT变化决定其内能变化:ΔT>0,内能增加;ΔT<0,内能减少;ΔT=0,内能不变。(2)气体体积ΔV变化,决定气体对外界做功,还是外界对气体做功:ΔV>0,气体对外界做功;ΔV<0,外界对气体做功,ΔV=0,气体对外界做功为零。(3)气体吸热或放热则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E=W Q确定。上述判断定质量理想气体内能增、减和吸、放热的方法对气体发生的任意过程都是适用的。但是,判定气体是对外做功,还是外界对气体做功的“方法”却不具备普遍意义,不能将其推广到  相似文献   

16.
现行初中物理教村中,许多概念、规律的引入要用到数学中的比例知识。由于学生数学基础不足,带来了教学上的困难,这是一个相当普遍,且非常突出的矛盾。剖析一下这个问题的产生原因,研究一下应采取的措施,对于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防止学生掉队,提高教学质量是有意义的。一、问题产生的原因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安排初三下学期学习“正比例和反比例函数”,所以,初中物理必须用到的比  相似文献   

17.
问题一:如果你不小心丢掉100块钱,只知道它好像丢在某个你走过的地方,你会花200块钱的车费去把那100块找回来吗? 回答:一个超级愚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教学《物态变化》一章后,很多教师在总结复习时,为使学生对物态变化有一个总的印象,常仿课本第74页图4—2“萘的熔解和凝固图象”,画出如下图所示的“摄氏零下某温度的冰,升温—熔解—升温—沸腾—升温”的图象,并据此引导学生分析图象各段的物理意义及物理过程的特性。此图严格来讲是不科学的。问题出现存三段升温图线的斜率上。众所周知,冰、水、水蒸气三者的比热是不相同的,(若忽略温度对其比热的影响的话)特别是水的比热明显地比冰和水蒸气要大,所以CD段的斜率应明显地比AB段和EF段的斜率要小。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一个抛出点和落地点不在同一水平面内的运动学 问题容易错解的原因,给出了要达到一定水平抛射距离所需最小初速度的正确求法。  相似文献   

20.
[问题]1牛顿的水能否浮起大于1牛顿重的物体?很多同学都会持否定的态度.理由是:浮力等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既然是1牛顿的水,充其量也只能浮1牛顿的物体,岂能浮起大于1牛顿的物体?同学们的错误认识其根本原因是没有真正理解阿基米德原理.要讲清这个问题,不妨先看下面一个例题.例题:一个底面积为200cm2的园柱形容器,内装10cm深的水,将一个底面积为180cm2的烧杯放入水中.在烧杯中放一个物体A,烧杯漂浮在水中,烧杯浸入水中的深度为20cm,(水未溢出)求:(g=10N/kg)(1)容器中水的重力.(2)烧杯和物体A的总重力.解:(1)水的体积:V=sh=200×10-4m2×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