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史记》是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在史学界的地位极其重要。今天,我们从史学史的角度来认识一下这部著作。一、一部作者用生命谱写的不朽史作《史记》的原名叫《太史公书》,称作"史记"开始于东汉桓帝之时。其实,"史记"在该书的正文中出现过多次。如《太史公自序》中就有:"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史记"就是对历史的记载。用"史记"称谓这部著作是很贴切的。《史记》共130篇,每篇一卷,也就是130卷。《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从《太  相似文献   

2.
《管晏列传》与司马迁的隐衷张丛林司马迁在遭受腐刑的屈辱中写就了《史记》这部长达五十余万言的历史巨著,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史记》一书,凝聚着作者毕生的心血,是作者“含幽忍垢”的发愤之作。《太史公自序》说:“昔西伯拘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对司马迁的《史记》给予很高的评价,赞美这部不朽的巨著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史学界对此多有论述。至于“无韵之离骚”这个精辟的概括,不少文章虽有所涉及,但尚无专文论述。有人解释:所谓“无韵之离骚”,“即是说《史记》不但是一部最优秀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它虽然是散文体裁,没有韵律,但它同诗歌中的《离骚》一  相似文献   

4.
无论翻开哪一部古籍整理研究成果的索引,我们都会或多或少地发现一些有关《三国志》的论著目录.《三国志》65卷,是西晋陈寿(233—297)所撰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根据《晋书》、《华阳国志》等记载,这部书刚写成,当时读过稿本的行家就给予高度评价,把陈寿跟司马迁、班固相提并论,“称其善叙事,  相似文献   

5.
一、作家作品 1.古代作家作品司马迁,字子长,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著有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为正史二十四史的第一部,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济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著有《新序》、《说苑》等。编订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又称《国策》,全书33篇,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这部书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吴均,字叔庠,南朝梁人。《与朱元思书》是他写的一篇骈体文。  相似文献   

6.
《史记》是一部科学而严谨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杰出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堪称东方的“荷马史诗.”基于此,人们从多方面对《史记》进行了研究.对司马迁的文学观,许多前辈学者也都程度不同地进行了探讨.本文意在前人的基础上,钩稽一下司马迁的文学观.司马迁写这部史书的宗旨很明确:“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①但是,当时文史尚未“分家”,司马迁关于文学的见解,往往和史论结合在一起,文心和史识是融汇贯通的.从他对历史问题的见解中,从他对文学家和文学作品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到司马迁对于文学的明确观点.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古典小说,和历史有着不解之缘。按理,历史是科学,而小说,则是艺术。不过历史和文学确是近邻,而且古代的历史著作,实际上是小说的一个重要源头。看看《左传》吧。这部为《春秋》作传的煌煌巨著,对历史事件的铺叙,对历史人物的刻画,简直就可以当小说读。同样,太史公的《史记》,以一部历史著作,闯进文学的殿堂,并且在文学史上占据了崇高的地位。为什么会这样?司马迁是语言大师,但更重要的还在于司马迁以其伟大的天才,为历史科学创造了一种独特的  相似文献   

8.
读史·史记     
黄济 《中国教师》2007,(8):31-33
<正>《史记》,由司马迁(前145—约前86)撰写,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史书。上起轩辕,下迄汉武,历时数千年,包容了数百个历史人物。本书在司马迁逝世后才传世,初名《太史公书》《太史公记》等,到魏晋时期,才定名为《史记》,实现了他"藏之名山,传之其人"的宿愿。  相似文献   

9.
提起《汉书》,一般人都知道它的作者是东汉人班固所作,其实,这部书并不是他一个人撰写的,而且成书也有一个过程。原来班固的父亲班彪(字叔皮)就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他曾经感到司马迁的《史记》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用他全部的生命,“述往事,思来者”,谱写了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的《太史公书》。他在这部伟大的史诗里,以他对社会和人生的深睿认识,启迪着炎黄子孙的智慧,以他是是非非的正义裁决,滋育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司马迁的一生遭际是极其悲惨的,他既无辜罹受专制帝王残无人道的摧残,还备尝封建士大夫的诟辱讪笑;司马迁的一生又是无比光辉的,他的高峻浑雄的人格永远值得后人仰慕,他的名山事业赢得了全人类的普遍崇敬。“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司马迁用《太史公书》为自己建造了一座坚过金石的不朽丰碑.  相似文献   

11.
对司马迁受腐刑的年代,《史记·太史公自序》和《汉书·司马迁传》有互为矛盾的记录,这是因记录重点不同而造成的差异。排比《史记》、《汉书》和《报任少卿书》等史料,勾勒“李陵之祸”过程,可以确定司马迁“李陵之祸”是从天汉三年初下狱开始,至太始二年受腐刑出狱止,历时四年。《自序》中“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一句,就是记录了从司马家在舜时为史官到司马迁出狱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第22课《文学、史学与宗教》中讲到:“他(司马迁)决心写一部《春秋》那样的历史书。谁知开始写作不久.因替朋友辩白.惹怒了汉武帝.被处以残忍的宫刑,关押在监牢中。”(第126页)  相似文献   

13.
正初识经典《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我国西汉时期的司马迁撰写而成。《史记》记载了上自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史记"二字本是古代史书的通称。《史记》一书最初没有书名,有时被称为"太史公书",但随着它的影响逐渐增强,最后《史记》反  相似文献   

14.
一、《易经》也是一部教育宝典 如果说《易经》是占筮书、哲学书、历史书、礼书、天文书等,人们会认为这是老生常谈,并无新意。近年来,柯云路阐发的《易经》还是一部气功书的见解,随着他的专著《人类神秘现象破译》的发行,亦传播极广。倘若说《易经》也是一部教育书,恐怕不少人会不以为然的,认为这是牵强附会或胡联系。的确,在中国教育史的研究中,很少谈到《易经》。但是,《易经》这部超凡人圣的先秦典籍,与教育有着千丝万缕、息息相关的联系,确实蕴藏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很值得研究、挖掘。  相似文献   

15.
尚惠芬 《成才之路》2009,(17):36-37
《史记》是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通史。对于司马迁的这部可以说用整个生命写成的不朽著作,鲁迅曾经予以高度的评价,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要》)。这两句评价极为中肯,一方面指出了它的历史价值,另一方面又说明了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孙莹 《山东教育》2009,(9):32-33
“生活”就是一部书,人人是作者。善读“生活”这部书,从中读出味,悟到理,有益于人生发展和事业成功。围绕“生活的启示”这一专题,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四篇课文,篇篇都是作者从“生活”这部书中得到的启示。其中,《钓鱼的启示》就是故事性强、语言质朴、发人深思的美文。  相似文献   

17.
合浦珠还     
聪聪 《下一代》2008,(5):47-47
在1500多年以前的我国南朝时期,著名学者范晔编纂了一部纪传体的东汉史书《后汉书》。这部书共分130卷,在其中的《循吏列传》中,有一个富有神异色彩的美丽传说故事,这就是  相似文献   

18.
读书滋味     
如果说人是奇迹的创造者,那书就是奇迹的催化剂。曾有一部书导致了一场战争。美国作家斯托夫人于1851年发表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描述了当时美国南方奴隶制的黑暗压迫,引起社会上的广泛关注。这部书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将《史记》写成后,让其女另抄一份,作为“副本”留在“京师”,而将原稿作为“正本”“藏之名山”。其外孙杨恽从小爱读外公这部尚未公开的书稿。后为官,因揭发“霍氏谋反”有功,取得宣帝信任,遂借机将这部书稿公开面世。杨恽,一生好交“英俊诸儒”,轻财好义,但行为不检,终导致身首异处。但他让《史记》公开面世的历史功绩,我们是不能忘记的。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不但是一部体大思精、无与伦比的历史名著,也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司马迁以其如椽大笔,淋漓尽致地刻划出三千年来各色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