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读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人,都知道鲁迅笔下有一个童年乐园——百草园,神奇而富有诗意。但现在,鲁迅故乡绍兴的那个百草园,往往令慕名而去的人感到失望,觉得那只是一个极普通的园子。这篇作品中的苇塘,其实也很平常,但在作者的童心里,却是一个充满奥秘、魅力无穷的世界,和鲁迅笔下的童年乐园一样迷人。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名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这么一段: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文章,大多如投枪、似匕首,充满了战斗性和论辩性。但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却渗透进了另一种信息,“像这样风格闲淡、自然的文章,在鲁迅的作品中并不多见”(厦大人文学院副院长朱水涌语),令我们读来感受到“回眸时看小於菟”的脉脉温情。这篇回忆性散文写于1926年9月,这时鲁迅已到厦门大学教书。当时处境艰难的鲁迅为什么写作了这么一篇充满着盎然童趣的作品呢?我们且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对作者当时的创作心理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里这样写道:“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  相似文献   

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9月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是初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文中的“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上私塾读书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7.
老师讲授排比的修辞手法,常常先举课中出现的例子:“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相似文献   

8.
立足文本中关键字词选定散文教学内容,合理解读文本,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达,分享作者在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经验,是语文教师解读散文的抓手和愿景.文章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从“乐”字入手引导学生感受作者从美好回忆中找到精神寄托的情感,通过关键字的解读选定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9.
鲁愚  刘祥魁 《现代语文》2002,(10):21-22
鲁讯先生于1926年9月所写的散文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回忆自己幼年初进三味书屋的经过时说:“从一扇黑漆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是一幅画,面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对该书塾张梓的这幅画,迄今通行的认识是:以“鹿”谐  相似文献   

10.
同学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其中的“味”却不解其味。  相似文献   

11.
站在鲁迅故居的百草园,我捕捉不到任何《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述的快乐,我感到茫然,仿佛所处的并不是百草园,百草园尚在另一个为我所不知的地方。似乎总是—风景在别处。导游说。“这里只有两个地方是原来的,浞墙根和石井栏。”就因为是原来的,泥墙根已经被砖墙护起来了,成了墙中墙。事实上,它矮得根本不像一堵墙,  相似文献   

1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前半部分“百草园是我童年的乐园”中写的“美丽的自然之景”、“奇妙的女蛇传说”和“快乐的雪地捕鸟”等内容。不仅学生喜欢读,而且老师也愿意引导学生品析其内容、语言、写作技巧之妙。对于后半部分“记叙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也许是作者对枯燥的书塾生活流露的不满,一直以来不仅学生厌恶,  相似文献   

1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传统名篇,按照“新课标”编选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语教材下册,都选入了这篇章。为了帮助同学们学好这篇课,并开拓视野,扩展知识,引起大家探究的兴趣,我们在这里发表一组有关章,供大家学习研究。  相似文献   

14.
孔悉明 《学语文》2002,(6):26-26,25
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中学语文的传统篇目,有关对该文一段理解的文章屡见报刊书籍。纵观这些议论,无非是“似乎”和“确凿”两词并用不但不矛盾,而且还含有深刻的意义。笔者以为就此理解固然不无道理,但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5.
王斌  庞丽 《教师博览》2005,(12):44-4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9月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是初中语教材的传统篇目。中的“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上私塾读书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少时求学的地方,从他以后的作品中多次提及“三味书屋”,足可见鲁迅先生对于“三味书屋”的怀念,足可见鲁迅先生受“三味书屋”影响之深。我读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觉得“三味书屋”的陈设布置很有人文的熏陶作用。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众多学子欣赏品鉴。但文章的主题,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有些教参认为文章旨在批判封建教育制度;本文试着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解析探讨文章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丁桂江 《学语文》2007,(3):18-18
我从教35年,不知多少次教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那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精彩的描写,我和学生不知赏析和陶醉过多少次。2006年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回忆童年生活的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作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读后令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事受、美的熏陶、美的启迪:笔认为,章的内容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20.
读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忘记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没有去研究鲁迅先生的幽默笔调,我只是沉浸到了百草园的快乐里,想起自己也曾有过这样的美好时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