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区域经济的总体规划和空间界定是产业布局的前提,产业布局也是实现区域规划的抓手和引擎。产业的发展和布局在整个经济联动发展中占据了结构洞的位置。区域规划、产业布局与企业发展是最终推动内蒙古地方经济的路线图。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的背景下,如何规划与布局地方的产业是内蒙古区域经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转型的关键,也是地方经济融入全国经济总体乃至全球经济的直通车,还是促进地方区域经济转型的拉动力量。要形成国家整体区域布局规划下的内蒙古一体化经济区与区域布局,必须构建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和产业创新平台,这是本文研究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借鉴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研究成果——"竞争力监测模型(CBCM)",测算和分析了河南省的产业竞争力状况,显示了河南省的区域产业优势程度及存在的差距,为河南省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性产业的选择和发展规划提供了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45年来产业布局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布局在静态上看是指形成产业的各部门、各要素和各环节在空间上的分布态势和地域上的组合模型。而在动态上产业布局则表现为各种资源、各生产要素、甚至各产业和各企业,为选择最佳区位而形成的在空间地域上的流动、转移或重新组合的配置与再配置过程。因而产业布局是静态与动态的协同,是存量与增量的统一。正是由于经济活动总是在一定的区域空间展开的,加上区域资源差别、地理位置差别以及由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形成的发展水平的差别,使产业布局成为生产要素分配和资源配置,从而成为产业发展模式中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因而,产业布局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极大地影响着一国经济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地方高校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区域经济发展为地方高校提供存在和发展的空间。目前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尚未形成,依据"三螺旋"理论,地方政府应积极为地方高校和企业提供互动平台,依托此平台,企业可以支持地方高校的发展,地方高校可以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产业一体化的过程中,存在地方政府盲目争夺企业投资的现象;与此同时,在人才流动与开发过程中,人才市场的作用机制也不够完善.若将产业布局和人才流动与开发综合研究,则会发现两者内部问题的新逻辑:"人才-产业布局-地方政府"之间应有的强连接关系,被本来应当作为弱连接关系的"地方政府-企业-人才市场"三角形错位取代.文章将产业布局称为明线,将人才流动与开发称为暗线,用实线表示强连接关系,用虚线表示弱连接关系,通过博弈论构建理论模型、分析现实状况,并在广泛借鉴国内外区域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以博弈论的解决之道为指导,提出长三角各地政府可以从政治层面建立产业与人才等经济合作的立法、执法框架.  相似文献   

6.
办好高职教育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责,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是地方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只有政府、行业企业、高职院校之间形成有效互动,才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本文以襄樊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如何实现"与产业对接、与企业融合、与经济结合"的服务区域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宏观经济系于微观企业,上市公司作为区域或行业优秀企业的代表,对减缓区域经济下行压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整体经济水平具有宏观战略意义。通过对西南地区217家上市公司的分布数量、产业布局以及经营绩效进行系统描述,初步分析了上市公司产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关联性;其次,利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出各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序,深入研究了上市公司产业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系;最后,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合理调控上市公司产业布局,提高上市公司整体经营绩效,进而优化西南地区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适应产业布局而生,为产业良序发展培养与持续输送应用型人才。产业发展则需要大批不同层次的各类人力资源,保障产业布局区域形成强势聚集力,形成产业区域结构竞争力,直至打造国际商品品牌。泉州信息工程学院锁定先进制造、电子信息、软件工程等闽南地区优势产业布局,努力构建与区域产业链、技术链、创新链紧密结合的学科专业体系,深度融合地方产业与行业的客观需求,期以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布局发展合理契合度目标。  相似文献   

9.
引导集群企业发展、促使产业集群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已成为助推区域品牌创建的新举措。产业集群作为区域品牌形成的原动力、传播的加速器、发展的维护者,以独特的产业组织形式贯穿于区域品牌建设全过程,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地方政府的指导和扶持、集群企业的主导和支撑、行业协会的组织和服务,促进了区域品牌的形成和发展,由此形成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岳阳市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现状,采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模型量化研究岳阳市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之间协同发展的相对效率。选取物流产业的两个产出指标(物流产业的增加值和货运量)和区域经济的两个产出指标(人均GDP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作为衡量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相对效率的投入产出变量,测量2009年至2020年岳阳市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相对效率。结果表明,二者之间的协同发展具有较高的相对效率。岳阳市应加大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的投入水平,扩大物流业和区域经济的规模,提高物流业和区域经济的技术水平,促进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高效率协同发展;同时应做好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注重发展民营经济,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在区域内发展,提高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实现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树立服务区域经济的教育观、合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布局、培养区域产业不可替代性人才、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拓展服务区域经济的范围等。  相似文献   

12.
西部大开发中如何选择和培育经济发展“增长极”是我区在21世纪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大课题。增长极理论强调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把有限的稀缺资源集中投入到具有创新能力、发展潜力大、规模经济和投资效益明显的少数产业、企业或区位,形成聚集经济和规模经济并通过市场传导媒介力量带动相邻地区共同发展。在新环境下选择和培育工区经济增长极必须提倡以创新、活力、潜力、效益为特色的产业和区域发展思路。利用资本市场来培育增长极、克服增长极形成过程中的问题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在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三市的主导产业。长株潭区域经济的发展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托,区域知识资源禀赋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条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增长,带动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4.
论区域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的动力机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具有宏观分布的点网性、中观布局的圈层性、微观选址的节点性特征。自然条件与旅游资源的禀赋、区位因素与集聚效益、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市场需求、旅游产业政策等因素共同作用于旅游产业,形成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的动力机制。未来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将呈现由资源禀赋地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向客源市场地靠近、旅游城市和旅游区的互动性增强、产业布局的区域化和城市成为产业的核心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从物流规模、物流资源、物流布局的维度构建淮安市物流业发展指标体系,从经济基础、居民生活、经济发展潜力、绿色经济等四个方面构建淮安市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对淮安市物流业发展与区域经济进行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分析,确定两者间的耦合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淮安市物流业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青岛市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商贸流通产业现已成为带动国内消费、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之一。青岛市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现状具有所有制结构多元化、经营结构日趋合理、布局结构日趋均衡等特征。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批发市场辐射功能薄弱、商业布点缺乏科学论证等。基于构建区域性商贸中心的战略目标,从城市功能优化的层面出发,应重点推进十大战略,培育形成四大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与经济市场化相联系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或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温州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温州区域经济的优势定位,主要表现在区域经济内的产业优势,其标志是这种优势产业能够在区际乃至国际市场上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区域经济内优势产业群体的形成,是在市场力量作用下众多投资者和厂商的群体选择,是由市场选择、竞争定位的。以小商品为主要载体的温州劳动密集型产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起来的。但是,伴随着市场结构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以及经济全球化、国内市场国际化,这种处于全球和全国经济分工体系中的粗放型劳动密集产业,必然会由于其所固有的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乃至很强的替代性,而逐渐丧失其比较优势,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危机,客观上要求必须着力培育新的更高层次的比较优势,并把这种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8.
江西原中央苏区三个地区的产业布局,是在改革开放后中央实行非均衡产业布局政策,产业布局政策均倾向于东部的背景下依靠自身力量进行的区域产业布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地政府都在试图重点发展能够迅速给当地带来经济效益的产业部门,但有时因相邻区域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相似,必然导致产业结构同质化现象严重。因此,在协调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的过程中,必须综合权衡,因地因时因业制宜,发挥比较优势,优化发展,合理布局产业,以获得较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19.
城乡统筹发展的载体--县域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县域经济是我国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城乡统筹发展。县域经济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涉及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和市管县体制的原因,长期以来县域经济发展较为缓慢。通过对全国百强县发展经验的借鉴和学习,促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通过体制创新,充分发挥县级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城乡统筹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