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箭毒蛙     
《课外阅读》2011,(8):69
箭毒蛙,也称作毒箭蛙,又名树棘蛙科或丛蛙科,是白天活动的青蛙。它们是中美洲及南美洲的原住民,因为当地部族将它们身上的毒素涂在箭上,故得此名。大部分箭毒蛙都有耀眼的皮肤颜色,是对掠食者的一种警示。它  相似文献   

2.
蓝色毒标蛙是一种体色呈蓝宝石色的青蛙,属于生活在中南美洲地区的箭毒蛙科家族中的成员之一。不同于多数蛙类动物,它们主要在白天频繁活动,通常身体呈现明亮的颜色。  相似文献   

3.
<正>当妈妈的箭毒蛙爸爸箭毒蛙是很特别的物种,抚养孩子的通常是雄性。它们喜欢在风梨科植物附近交配,因为这种植物的叶片会形成一个小的"水坑",蛙卵才能够得到很好的生活环境。当雌雄蛙交配  相似文献   

4.
动物的防御     
《小学自然教学》2012,(8):F0004-F0004
謦戒色 如此鲜艳的箭蛙是不可能躲藏的。这样一种色彩怎么会是一种优点呢7有毒箭蛙这种鲜艳的红色和蓝色用来警告掠食者——不要吃它。它背部的腺体能分泌一种毒液,谁把箭蛙作为盘中餐,谁就倒霉。  相似文献   

5.
《今日中学生》2014,(3):39-39
在动物世界,鲜艳丰富的色彩通常是有毒的标志。例如,生活在中南美洲的箭毒蛙拥有艳丽的警戒色,也是毒性最强的物种之一。一般来说,同一物种用相似的色彩和图案来警告敌人。箭毒蛙则不然。虽然红身蓝腿的箭毒蛙比较常见,但也有很多呈现其他斑斓的色彩,  相似文献   

6.
你好,箭毒蛙     
树下问蚂蚁,言蛙觅食去。只在此林中,林深不知处。很抱歉,虽然这次我奉命采访箭毒蛙,实际上却没有见到它……这倒不是本人办事不力,而是箭毒蛙实在太狡猾!而且,它们的自然栖息地——南美热带雨林屡屡被破坏,已经使蛙数大幅缩减。不过,你也不用失望,经过四处打听,我从南美热带雨林的原住民嘴里拼出了和你的想象有点不一样的箭毒蛙!  相似文献   

7.
箭毒木在东 南亚的热带 雨林中,生长 着一种含有剧毒的大树,人们管它叫 箭毒木”。只要割开这 树的树皮,里面就会流 出含有剧毒的白色树液,如果 不小心有一滴溅到眼睛里,就会 导致失明。要是误食了它,会心脏麻痹而死亡。当地的猎人常把这种树汁 涂在箭头上,被毒箭射中的野兽,最多只能活5秒钟。在中国西双版的热带密林中,也有这样的箭毒木。 吸血树在阿富汗北部的森林里,一支科学考察 队发现了几棵奇形怪状的树,当地人管它们叫“吸血树”。这种可怕的树约有2米高,树干差不多 有10厘米粗,呈螺旋状伸展着,树叶是菱形的,上面布满了小颗…  相似文献   

8.
王蕙利 《初中生》2008,(9):55-55
希拉毒蜥:希拉毒蜥是世界上仅存的两种濒临灭绝的毒蜥蜴的一种。它的下颌十分有力,长有可怕的毒牙。当它咬到猎物时,毒液会从伤口进入猎物体内,由体内的淋巴腺带到身体的其他部位。一旦毒液到达心脏,毒素就会迅速进入猎物的血液。这种毒素攻击的不是血液而是血管壁。  相似文献   

9.
科学美图     
《科学启蒙》2009,(6):F0002-F0002
1.因纽特人形容一个醉酒的人时,爱说:“醉得像条狗”,这句话的灵感来自雪撬狗吃完格陵兰鲨鱼肉后的表现。据悉,这种鲨鱼肉里面包含了一种麻痹神经的毒素。通常去除这种毒寨的方法是将死鲨鱼泡在盐水里,几天后毒素就没了。  相似文献   

10.
放暑假啦,森林里的所有小动物们都聚在了一起,因为它们这里正在举行“好爸爸坏爸爸”评选大会。我们先评出来的是受人尊敬的“好爸爸”们。首先评出的是箭毒蛙爸爸。水中危机四伏,为了避免宝宝成为他人的美食,箭毒蛙爸爸会背着卵“浪迹天涯”,直到孵化出小蝌蚪,才带它们回到水中的家园。即使这样,箭毒蛙爸爸还嫌不够,如果遇到干旱,它还要负责把孩子们“背”到水源充足的环境中。于是“流浪”继续……非洲的牛蛙对于蝌蚪的保护则不同。蝌蚪们的最大威胁,并不是寻觅食物的鸟、蛇或其他生物,而是强烈的阳光:灼热的光线使水温升高,牛蛙父亲忽然…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时代》2023,(2):16-17
<正>四川成都太古里附近,出现了一个大熊猫主题的公交站。大熊猫雕塑呆萌独特的造型,给过往的行人和等车的乘客带去了美好的心情。国内人工饲养条件下首次繁育成活的箭毒蛙在北京动物园两栖爬行馆亮相。箭毒蛙不仅拥有美丽的外表,还带有致命的毒性,因此也被称为“魔鬼中的天使”。  相似文献   

12.
曾经在一节“动物保护自己方法”的课上看到这样一个环节:学生们按照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给一些动物分类后,将箭毒蛙、海蛇、  相似文献   

13.
雨林之蛙     
雨林蕴藏了陆地上最丰富的物种,蛙类便是其中之一。原本有3种,但由于生存环境的恶化和宠物交易的兴盛,其中一种已经灭绝了。它们的皮肤能分泌一种蛋白毒素以抵御掠食者。当它们处于危险状态时,能把身体膨胀成巨大的球状。  相似文献   

14.
天然止痛药     
天然止痛药以毒攻毒,除了毒蛇的毒液可供提炼之外,南美洲厄瓜多尔的印第安人用一种青蛙的毒液当武器,他们把这种青蛙称为“毒箭蛙”。去年,美国国家健康学会的药理学者达利所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也发现,这种青蛙背上的腺体所分泌的化学物质中,有一种化合物也是一项很...  相似文献   

15.
奇蛙     
尚磊 《中学科技》2012,(7):19-19
四季穿“皮袄” 在人们印象中,蛙都应该有着光滑的皮肤。可是,非洲就有一种毛蛙,喜欢一年到头都穿着毛茸茸的“皮袄”——它们的四肢和胸部都长满了“毛”。  相似文献   

16.
在漫长的演化历程中,植物“学会”了很多奇特的防身本领专门对付那些贪吃的动物馋鬼。植物最有效的防身武器是身体变得有毒,谁吃我,谁就会中毒。有趣的是,许多植物的毒素不是遍布全身,而是集中到叶片、果实、花朵那些容易被动物袭击的部位。以毒克敌有些植物用锐利的刺当作防身武器,使食草动物不敢靠近。真正厉害的有刺植物,是把刺和毒结合起来使用。例如可怕的蝎子草,它的刺像针头,刺进动物的皮肤后,顺便把一股毒液注射进去。常春藤是一种善于以毒克敌的植物,体内有种特殊的生物碱,对皮肤影响很大,如果动物吃了它,全身会长出好多小红疙瘩,…  相似文献   

17.
电子箭毒木     
今天,我看了《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得知了一个令人害怕的树叫——箭毒木。这种毒箭杀伤力很强,野兽一旦中箭,见血即死。因此,人们叫它“见血封喉”。箭毒木是一种  相似文献   

18.
就像生活垃圾需要及时清理一样,人体内产生的废弃物也不能放任堆积。通常认为,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可以称为“毒”。一旦毒素在体内堆积过多,就会导致呼吸、消化、泌尿等多系统疾病。按照排出方式的不同,我们可以将毒素大体分为气毒、汗毒、宿便、尿毒、脂毒、血毒和痰毒7种,并分别针对它们制订不同的排毒方案。  相似文献   

19.
毒隐翅虫的毒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毒隐翅虫受到刺激、压迫时,排出体内的毒素;毒素在体内主要源于血淋巴,是虫体用来抵御外来侵袭的化学物质,化学成分复杂。毒素可阻止细胞有丝分裂.抑制鼠类的癌肿瘤;也可治疗湿疹、神经性皮炎、癣、疮及慢性化脓性坏死溃疡等;毒素已成为一种试验性抗茵素,能抑制并杀死滴虫。同时毒素具有较强的溶血能力,其毒液与人的皮肤接触后可引起隐翅虫皮炎。  相似文献   

20.
植物防身术     
田恬 《中学科技》2013,(4):20-20
众所周知,动物世界中的动物都有自己的一套防身技能,以躲避敌害。其实,许多植物也有它们的独门秘笈。施毒术在云南的西双版纳地区,有一种树型高大并体含剧毒的桑科乔木——箭毒木,被称为毒木之王。箭毒木的树液呈乳白色,并含有剧毒,只要接触到人畜的伤口,进人血液,即可使中毒者心脏麻痹、血管封闭、血液凝固,最终导致窒息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