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扬雄其人其学,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尚智".扬雄之"尚智",超越了政治、道德和仁义,是从纯粹的知识主义立场出发的.扬雄"尚智"之实践活动,不仅体现在他以明哲保身为核心的人生行为方式上,更主要体现在他对纯粹知识和学术的追求上.扬雄之"尚智",对桓谭之反谶纬、王充之"疾虚妄"、徐干之"贵智尚艺"、刘劭之尚聪明有直接的启发,对六朝社会理性精神之高扬,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通过对扬雄好赋与悔赋的探讨,认为雄之好赋出于其对丽辞的重视和讽谏功用的强调;而其悔赋亦非否定辞丽,而是出于他对赋劝而不止和赋家类俳的感语。其辞赋观表现了扬雄重丽主用的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法言》君子观是对孔子《论语》君子观的继承和发展。扬雄在《法言》中进一步确立并丰富了儒家人格建构体系,并提出了“君子”修性的内容、途径、手段,在教育论、学习论、教师论方面对儒家思想和教育观进行了提升和拓展。  相似文献   

4.
儒家的身心之学极具伦理特色,在心性论上身心性情的分辨取舍,形成身-心-性-情的一体的价值取向;在修养论上,以扩充、存养、体证为成人之道,注重心性潜能、德性力量的开发;在理想境界上,推崇圣贤之乐与圣贤气象,追求身心合一的自由、自得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我国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刘勰,在其巨著《文心雕龙》中对前代作家多有评述,其论往往精辟独到,令后人信服。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和学术思想制约,其说亦时有偏颇。刘勰对扬雄的批评,从总体上看是正确的,但因其以正统儒家审美观评判是非,致使对扬雄的一些言行难以理解。本文试图遵照“知人论世”的原则,对西汉后期的社会状态、学术氛围以及相关情况进行探讨,结合扬雄的言行作粗浅分析,寻找这位西汉文坛巨子在当时言行表现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并借此透视刘勰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6.
在杜甫现存诗歌中,约有20首存在与扬雄相关的称引,或对扬雄身世产生共鸣,或对扬雄才华表示认同。安史之乱前,杜甫对扬雄的称引往往多用"以文见召"、"献赋入仕"之事,说明杜甫确有过凭借干谒方式走上仕途的渴望;安史之乱后往往多用"草《玄》"、"投阁"之事,说明杜甫一生的政治命运较为坎坷。深入分析后不难发现,杜甫对扬雄的人生经历产生了诸多共鸣,二人文学风格也有相通之处,这是杜甫诗中多称引扬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扬雄是西汉末年有卓越贡献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文字学家。他在文学理论上所提出的“言意观”是对先秦以来“言意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先秦以来争辩难清的“言意关系”问题较为系统的回答。  相似文献   

8.
NLP身心语法程序学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LP身心语法程序学是Bandler、Grinder等人提出的一种综合性心理学模型。该模型基于语言学,结合了认知心理学、心理动力学、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等几种相对成熟的理论,尝试对心理学提供一种更为综合的研究范式。在对其基本概念、理论假设和模型结构介绍的基础上,对该理论进行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9.
《汉书·艺文志》刘歆、班固选扬雄赋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书·艺文志》由班固根据刘歆《七略》增删改撰而成,在扬雄赋的著录上,班固在《七略》原四篇赋的基础上增补了八篇,本文就这十二篇赋的篇名和刘歆、班固各选扬雄赋为哪几篇作考论,从而看出刘歆和班固著录扬雄赋的标准之差别,感受二人不同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10.
扬雄的修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雄强调个体的自修自觉,其修养论讲求尚智、修德、立志、求真、渐进,追求儒家修身进德的仁者艺术境界,强调内外双修,坚持明哲保身,对后世内省修身之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扬雄的文体实践涉及"书牍"、"箴"、"铭"、"颂"、"诔"、"对"、"难"、"赋"、"解"和"连珠"等。其中,既有独创性的"解"、"连珠",也有变革性的"赋"、"箴"等和沿承性的"铭"、"颂"等,具有广泛性和变革性的特点。创立和变革文体是扬雄消解其因西汉时期儒学精神流失而引起的忧患意识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扬雄是西汉继司马相如之后成就斐然的辞赋家,也是现存辞赋较多的一位作家。文章把扬赋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并进行分期论述,并发现其赋的确比较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生活,揭露了时代弊端。  相似文献   

13.
扬雄是西汉末年著名的辞赋家,其赋作的艺术性在广泛模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如将铺叙与说理相结合;对虚设人物格式的创新;篇幅短小,结构紧凑;句式丰富等,从而呈现出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4.
扬雄是西汉末年著名的辞赋家,其赋作中表现出明显而强烈的讽谏意识。他在赋中开辟的多种讽谏手法,均服从于作者重视并自觉以讽谏为目的的创作思想。扬雄讽谏意识形成与其受汉代经学思想的影响,又恰值西汉王朝末世,以及他务实尚用的文学思想和沉静深思的性格特征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15.
扬雄早年好赋,晚年悔赋并否定赋。通过对自己创作实践和他人辞赋的评价,他发表了对汉赋的看法。他从审美高度明确提出了汉赋的文学丽靡特质,从文学功用角度突出强调了汉赋的讽谕性,而这正是扬雄文学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16.
扬雄文学思想对东汉文论有较大影响,桓谭、王充和班固学习扬雄自创体系的著述精神,接受他尚用、华实相副、事辞相称的观点和评论作家作品的意见以及其他文学见解,并有所发挥,从而为东汉文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努力。  相似文献   

17.
《逐贫赋》并非运用了拟人和想象,其中的“贫”实系西汉民俗信仰中的“贫鬼”,与此相关的民俗为“除贫”。《逐贫赋》第一次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回答了文化史上一个重大命题:当被政治的浊流冲击到社会生活的边缘以后,作为一个文化人应该以什么方式完成文化使命,实现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文与质的关系问题是扬雄美学思想的中心内容。他主张“文质”兼备,二者统一,其中“质”必须符合明道、宗经、征圣的原则,符合这一原则的就是美的。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扬雄对汉赋进行了批评,这源于汉赋的形式与内容不统一,文质不相符。文质和谐才成为美。可见,扬雄对于辞赋的看法,是贯彻了他的“文质”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扬雄继孟子、荀子之后,明确提出明道、征圣、宗经的文学主张,进一步发展儒家的文学思想,同时吸收道家思想营养,崇尚自然。他论述文与质即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强调华实相副、事辞相称的观点,发表心声心画、弸中彪外、因循革化的见解。他开始称赞司马相如的辞赋,后来批评汉赋创作中存在的问题;既肯定屈原的高尚品格和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又依经立论,有所异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