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安全经济学有个"三角形理论",认为经济为两条边.安全是一条底边,没有底边的支撑,这个三角形是不成立的。经济发展再快,没有安全就构不成稳定的三角形。而构成这三角形的核心也就是它的"核",就是安全文化。由此可见,安全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安全文化是经济发展的保证。这是因为,搞好安全生产能够保护生产  相似文献   

2.
那么多的蝴蝶麇集在一条青翠的峡谷里,五彩斑斓的,简直可以叫"蝴蝶谷"了.云南大理就有条"蝴蝶泉",可见这也不完全是虚幻.即便虚幻也是很美的,比如一只蝴蝶飞在清澈的溪水上,米沃什说:"蝴蝶落进了海."相信这溪流、这海都因为有蝴蝶而具备了幽寂的美.蝴蝶是无声的.  相似文献   

3.
不存在一个掷骰子的上帝。【原话】上帝不掷骰子。——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上帝不掷骰子。"他这句话是针对量子物理而说的。量子物理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测不准原理,它彻底打破了"决定论"的物理学,  相似文献   

4.
一、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极其简单而又非常深刻地说明了语文和生活同在,生活中到处都有语文实践和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思想家孔子在几千年就提出"因材施教"理论,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他认识到"知人"的重要,因此他十分重视"知"学生,认真分析学生个性,充分了解学生之"材",才能因其"材"而施教。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这样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一、认真备好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的首要前提  相似文献   

6.
长期来,对中国传统的平均主义思想及其影响,人们常用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来概括。这种解释见诸报刊、文章、论著,似成定论。如此说,孔子成了中国传统平均主义思想的鼻祖,平均主义思想成了中国传统分配的基本特征。其实,这是悖论。它既曲解了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本义,又与孔子思想风马牛不相及。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一语出自《论语·季氏》,说的是季氏为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欲攻打鲁国境内的封国颛臾。冉有和子路为此向孔子请教,孔子反对,并且借题发挥说了一通治国安邦的大道理,其中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  相似文献   

7.
让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这句话高度地概括了"教"与"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相似文献   

8.
学而有何乐     
《学而》,包括了孔门当年教学的目的、态度、宗旨、方法等等。过去我们把它圈开来,分作一条一条读,这是错误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句话连起来看,照字面讲,凡是中国人,无论老少,一定都知道。照古人的注解,学问是要大家随时练习它。"不亦说乎","说"是古人借用字,就是  相似文献   

9.
<正> 从前,有个师爷,作恶多端,人称恶师爷。有一次恶师爷患了牙痛病,去求医问药。医生见他来治病,就说:“你嘴里有一条赤练蛇样的毒虫。一定要捉去这条毒虫牙痛病才会好。”恶师爷不相信,说:“怎么会有这样大的毒虫呢?”医生说:“大倒是不大,但是不能小看了它。它盘踞在牙(衙)门里,吃膏血,吸人骨  相似文献   

10.
程刚 《课外阅读》2012,(15):48-49
这是纳尔逊河的一条支流,当地人称为"尼斯",是印第安语"吉祥"之意。尼斯河边有个小小的渡口,摆渡的是一位老人,名叫斯亚诺。最近斯亚诺老人有了烦心事儿——尼斯河北岸发现了油气田,一家石油公司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开发。按理说这事儿和他无关,但斯亚诺老人不这么认为。他在这个渡口生活了60年了,靠一条木船摆渡为生。开发北岸的油气田势必要在河上架桥通路,而大桥的选址就在渡口附近。如此一来,他的饭碗就难保了。不行,不能让他们在河上架桥!斯亚  相似文献   

11.
[小引] 人生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人生是一条流淌的河,时时都在激起一朵朵浪花。有人说人生是一所永不毕业的学校,它的课本,需要一生去研读;它的试卷,需要一生去解答。我想说,人生就是一只万花筒。进入这一瑰丽的世界,我们将有说不尽、道不完的"人生话题",观不尽、赏不完的"人生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人生曲调"。  相似文献   

12.
多维解读     
<正>"我只害怕托尔斯泰"有一次为了拜访托尔斯泰,在出发前,对于该穿什么样的裤子,契诃夫考虑了整整一个小时都无法决定下来,他换了一条又一条,都不满意。穿上窄的,他在想托尔斯泰肯定要说:不像话,这个蹩脚作家;而换上宽的,他怀疑托尔斯泰又会说:快赶上黑海了,这个无赖……契诃夫为什么会对托尔斯泰的感受如此在乎呢?这或许可从他的谈话中找到答案。有一次契诃夫满含深情地对蒲宁说:"我只害怕托尔斯泰。您想想吧,是他  相似文献   

13.
小蚯蚓     
今天上午,我、汪鑫、阳昊还有帝浩玮在花园里发现了一条小蚯蚓。这条蚯蚓大约有5cm长,是红色的。我对汪鑫说:"这条蚯蚓这么小,它要是可以变大变长就好了。"帝浩玮说:"装点水吧!"我想也对啊!给小蚯蚓喝点水,让它快快长大。我们把小蚯蚓放在装了水的瓶子里,它不喝水,只是拼命地挣扎。  相似文献   

14.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高子阳老师《儿童创意写作启蒙教学课堂实录》就是唤醒儿童创意写作意识的艺术典范。一、教学立意不在于传授写作知识,而在于激励创意表达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一致地把作文指向心灵的层面。法国雕塑家罗丹说:"作品就是情感。"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晋代陆机在《文赋》中说:"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教育家叶圣陶更是指出写作是"心有所思,情有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第三册新增课文《季氏将伐颛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课本中对此有说明:“这二句话传抄有误,“寡”和“贫”应调换”。但调换之缘由未说,读者理解有一定困难。我看起码有如下几点原因。  相似文献   

16.
郭廷杰 《现代语文》2007,(11):58-59
大约没有人怀疑,开首一句"这几天颇不宁静"是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这篇美文的题眼。可以说,没有这个神秘的"颇不宁静",就不会有这一名篇佳作的问世。正是作者心中的"颇不宁静",才有了下文的求静而游荷塘,得静而赏月色,出静而回归现实。那么,作者究竟因何事而"不  相似文献   

17.
一、校园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无法言说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曾经说过两条真理:"一条是,所是的东西不能不是,这是确信的途径,与真理同行;另一条是,不是的东西必然不是,我要告诉你,此路不通。"[1]巴门尼德称"所是的东西"为"是者",称"不是的东西"为"非是者",基本含义为  相似文献   

18.
有个故事在"支教"者群体中流传甚广:一个小孩在退潮后的沙滩上把滞留在沙滩上的小鱼一条一条丢回大海。有人问他:海滩上有那么多鱼,你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那个小孩一边继续一边回答说:"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这样做对这条鱼,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马晓艳 《考试周刊》2013,(66):51-51
<正>"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体现,一直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但又一直都是令学生倍感头疼的事情。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觅得一汪清泉、一股活水。一、在阅读中积累素材韩愈说"读书患不多,思议患不明",意思就是要博览群书。阅读是一种能够起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作用的作文教学方法,通过阅读可以引导学生在思想内容、写作方法、谋篇布局、语言风格等多方面吸取营养,积累写作材料,并找到写作的灵感,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小小魔术师     
2011年,1月18日星期二今天我读了一首唐诗,其中有一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我把这句诗念了好几遍,还是不明白它的意思。爸爸说:"到春天了咱们养几条蚕吧,它们会告诉你这是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