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我们知道教科书给出共线向量定理是: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使(?)=λ(?).推论1:空间 A、B、P 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对于空间任意一点 O(O 不在直线 AB上),存在一组实数λ、t,使得(?)=λ (?) t·(?)成立,其中λ t=1.(证明略).  相似文献   

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若z2+z+1=0,则z2005的值是().A.1B.-1C.21±23i D.-12±23i2.已知平面上直线l的方向向量e=-45,53,点O(0,0)和A(1,-2)在l上的射影分别是O1和A1,则O1A1=λe,其中λ=().A.151B.-151C.2D.-23.设P、Q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P*Q={ab|a∈P,b∈Q},若P={0,2,4},Q={1,2,6},则P*Q中元素的个数是().A.9B.8C.7D.64.已知直线m、n和平面α,则m∥n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A.m∥α,n∥αB.m⊥α,n⊥αC.m∥α,nαD.m,n与α成等角5.…  相似文献   

3.
正定理1已知AB是圆C:2 2 2x+y=r的直径,直线l与x轴垂直,过圆C上任意一点P(不同于A,B)作直线PA与PB分别交直线l于M,N两A P O B Q N M x y点,记线段MN的中点为Q,则直线PQ与圆相切.证明设点0 0P(x,y),直线l为x=m,  相似文献   

4.
邹明 《中等数学》2006,(4):41-46
第一试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已知sin2005x+cos2005x=1.则对任意k>0,必有().(A)sinkx+coskx=1(B)sinkx+coskx>1(C)sinkx+coskx<1(D)sinkx+coskx的值不确定2.设椭圆x2a2+y2b2=1(a>b>0)的一个焦点为F,点P在y轴上,直线PF交椭圆于点M、N,PM=λ1MF,PN=λ2NF.则实数λ1+λ2=().(A)-2b2a2(B)-b2a2(C)-2a2b2(D)-a2b23.指数函数y=ax和对数函数y=logax(其中a>0,a≠1)的图像分别为C1、C2,点M在曲线C1上,线段OM(O为坐标原点)交曲线C1于另一点N.若曲线C2上存在一点P,且点P的横坐标与点M的纵坐标相等,点P的纵坐标是点N横坐标的2倍…  相似文献   

5.
1 定理定理 1 若A、B、C三点共线 (如图 1) ,且AC=λCB ,O为任意一点 ,则有OC =OA+λOB1+λ .证明 ∵OC =OA +AC =OA +λCB=OA+λ(OB- OC) ,    图 1∴OC =OA+λOB1+λ .变式 若A、B、C三点共线 ,且AC=mn CB ,O为任意一点 ,则有OC =nOA +mOBn+m .定理 2 若OC =λOA +μOB  (λ ,μ∈R) ,则A、B、C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λ +μ =1.证明  (必要性 )如果A、B、C在一直线上 ,则存在一个实数m ,使得AC =mCB ,由定理 1得OC =OA +mOB1+m =11+m OA+m1+m OB .令λ=11+m,μ =m1+m,所以λ+μ =1.(充分性 )如…  相似文献   

6.
定义:设P1、P2是直线l上两点,P是l上不同于P1、P2的任意一点,则存在一个实数λ。使P1P↑→=λPP2↑→,λ叫做点P分有向线段P1P2↑→所成的比.  相似文献   

7.
例1O是平面上一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线A B A C的三点,动点P满足O P=OA+λA B+A C,λ眼0,+∞),则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A.内心B.外心C.重心D.垂心A B A C解析∵A B==1,A C A B A C∴向量A B和分别是与向量A B和AC方向A C相同的单位向量.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此时是菱根据A B A C形)法则,得向量A B+A C必在角A的平分线上.A B如图1所示,设AC A B+=AC A B A C)=AM.AN,λ(A B+AC∵λ眼0,+∞),∴AN与AM共A B线且同向.∵OP=OA+λ(A B+A C A O A C)=OA+M=M,∴点P与点M重合.由此可知,点P恒在角A的平分…  相似文献   

8.
设P1,P2是直线l上的两点,P是l上异于P1、P2的任意一点,则存在实数λ,使P1P^→=λPP2^→,λ叫做点P分有向线段P1P2^→所成的比。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北京高考数学试题理科第19题:已知抛物线C:y2=2px经过点P(1,2).过点Q(0,1)的直线l与抛物线C有两个不同的交点A,B,且直线PA交y轴于M,直线PB交y轴于N.(Ⅰ)求直线l的斜率的取值范围;(Ⅱ)设O为原点,QM(向量)=λQO(向量),QN(向量)=μQO(向量),求证:1/λ+1/μ为定值.思考1该试题揭示了抛物线C:y2=2px经过点P(1,2).过点Q(0,1)的直线l与抛物线C有两个不同的交点A,B,且直线PA交y轴于M,直线PB交y轴于N.(Ⅰ)求直线l的斜率的取值范围;(Ⅱ)设O为原点,QM(向量)=λQO(向量),QN(向量)=μQO(向量),求证:1/λ+1/μ为定值.思考1该试题揭示了抛物线C:y2=4x的一个有  相似文献   

10.
如图1,设P.(x1,y1)、P2(x2,y2)是直线l上的两点,点P是l上不同于P1、P2的任一点,则存在一个实数λ,使P1P=λPP2,λ叫做点P分有向线段P1P2所成的比,则OP=(OP1+λOP2)/(1+λ),我们把它称为定比分点向量公式.  相似文献   

11.
新教材中关于点P分有向线段→↑P1P2所成比是这样定义的:设P1P2是直线l上的两点,点P是l上不同于P1、P2的任意一点,则存在一个实数λ,使→↑P1P=λ→↑PP2,λ叫做点P分有向线段→↑P1P2所成的比。这是平面向量中关于定比分点的一种崭新的定义。对于这个定义的理解和教学,笔者认为和旧教材应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2.
1 知识探究 1) 线段的定比分点 设P1与P2是直线l上的两点,点P为直线l上不同于P1、P2的任意一点,若存在一个实数λ,使得→P1P=λ→PP2,则λ叫做P分有向线段→P1P2所成的比,P点叫做有向线段→P1P2的定比分点.  相似文献   

13.
定比分点的向量公式:设P1P2是直线l上的两点,点P是l上异于P1、P2的任一点,且P1#$P=λPP2#$,O是此平面内任一点,则#O$P=OP1#$ λOP2#$1 λ=11 λOP1#$ 1 λλOP2#$.特例若P为P1P2的中点,则有O#$P=OP1#$ OP2#$2.一、求点的坐标利用定比分点的向量形式求点的坐标主要是数学中的整体思想的应用,即将点的纵横坐标处理在包含纵横坐标的向量中,其解题过程简单快捷.例1已知点A(-6,-1),B(6,5),点C为直线AB上一点,且A#$C=-5#B$C,求C点的坐标.解析因为#A$C=-5B#$C,#A$C=5#C$B,所以λ=5,利用定比分点的向量公式有O#$C=1 λλO#$A 1…  相似文献   

14.
构造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 ,在数学解题教学中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依据题目特征 ,类比相关知识 ,通过相关数学模型来促使问题的解决 .本文利用直线与圆有关常用数学模型求解一类数学题 ,供参考 .1 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解题设 A(x0 ,y0 ) ,直线 l:Ax + By+ C=0 ,则 A到 l的距离 d=| Ax0 + By0 + C|A2 + B2 .例 1 已知实数 a,b满足 a+ b=1.求证 :(a-3) 2 + (b+ 4 ) 2 ≥ 2 .图 1证明 不等式左端可视为点 P(a,b)到点 Q(3,- 4)的距离的平方 ,而点 P(a,b)可看作直线 l:x+ y=1上的任意一点 ,于是问题转化为点 P在直线l上什么位置时线…  相似文献   

15.
一、你的数学风采,在于你的合理选择!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B.P是直线l外一点,点A、点B、点C分别是l上的3点,已知PA二IJ叨二ZJ飞了=3,则点P到l的距离一定是l C.相等的角是对顶角D.钝角的补角一定是锐角2.图l中4个图形.乙1与乙2是对顶角的图形的个数是(). A .0 B.1 C.2 D.3玉乙>长>长厂通图1 3.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前进,那么两次拐弯的角度是(). A.第一次右拐6O“,第二次左拐1200 B.第一次左拐600,第二次右拐6O”…  相似文献   

16.
1 空间直线向量的参数形式 定理若A、B、C在同一直线上,则存在实数λ满足(OC→)=λ(OA→) (1-λ)(OB→).  相似文献   

17.
平面向量     
☆基础篇诊断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行向量就是与向量所在直线平行的向量.(B)长度相等的向量叫相等向量.(C)零向量的长为0.(D)共线向量是在一条直线上的向量.2.已知向量a与b反向,下列等式成立的是()(A)|a|-|b|=|a-b|.(B)|a+b|=|a-b|.(C)|a|+|b|=|a-b|.(D)|a|+|b|=|a+b|.3.给出下列命题:(1)如果λa=λb(λ≠0),那么a=b.(2)若a0为单位向量,a与a0平行,则a=|a|a0.(3)设a=λ1e1+λ2e2(λ1,λ2∈R),则当e1与e2共线时,a与e1也共线.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A)0.(B)1.(C)2.(D)3.4.将函数y=x2+4x+5的图象按向量a经过一次平移后,…  相似文献   

18.
设P_1、P_2是直线l上的两点,点P是l上不同于P_1、P_2的任意一点,则存在一个实数λ,使(?)=λ(?),λ叫做点P分有向线段(?)所成的比,记为λ=(?).若P_1(x_1,y_1)、P_2(x_2,y_2)、  相似文献   

19.
人教A必修2第三章直线与方程习题3、3A组第4题:已知直线l1:A1x+B1y+C1=0与l2:A2x+B2y+C2=0相交,证明方程A1x+B1y+C1+λ(A2x+B2y+C2)=0(λ∈R)表示过l1与l2交点的直线方程.这是一个有用的结论,表示过2条已知直线l1和l2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其中λ是参数,当λ=0时,  相似文献   

20.
<正>题目已知圆O:x~2+y~2=8交x轴于A,B两点,曲线C是以AB为长轴,直线l:x=-4为准线的椭圆.(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2)若M是直线l上的任意一点,以OM为直径的圆K与圆O相交于P,Q两点,求证:直线PQ必过定点E,并求出E的坐标;(3)如图1所示,若直线PQ与椭圆C交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