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浅论当代大学生认知与行为的偏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中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的 ,知与行是分离的。针对这一问题 ,探讨了当代大学生认知与行为的偏离的现象及根源 ,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 ,就是加强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大学生中品德不良的学生也随之增多。品德不良是由诸多原因共同影响造成的。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从道德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给予帮助,学校、家庭、社区要形成教育合力,促使其知行统一,改正不良品德行为,成为合格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3.
品德是由社会道德内化形成的个人稳定的道德行为取向。品德是由多种心理要素及其非线性相互作用构成的复杂的心理系统,有关品德的心理结构的研究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观点。本文以现代系统科学为理论背景,以当代认知心理学发展的最新成果为基础,探索性地提出一个大学生品德认知发展的心理机制模型,试图对品德心理系统的发展以及品德系统构成要素间的作用机制给出一种新的解释,进而为当代大学生优秀品德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人们的道德观念渐趋滞后,出现了许多不良的品德行为,尤其是在大学生的群体之中,更是如此。本文从埃里克森的人格理论、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以及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对当代大学生品德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改进大学生的品德教育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在加强社会道德建设时应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来加强建设。个人品德作为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方面被强调,与我国当前的道德建设密切联系。本文选择了大学生群体作为对象,着重从大学生自身特点出发。研究当代大学生个人品德方面的缺陷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新体制建立过程中,大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心理结构四要素表现出认知较好、情感强、意志较弱、行为杂的状况。着力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品德的认知水平和深度、强化情感培养、加强意志磨练、注重实践锻炼及全面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是提高大学生德育实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品德心理形成规律与德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研究大学生品德心理形成规律,在此基础上探讨提高大学德育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的品德发展必然受教师行为,尤其是课堂教学行为的影响,既有言语行为方面的,也有动作行为方面的,亦有复合行为方面的;既有民主倾向行为方面的,也有专断倾向行为方面的。通过运用问卷调查研究的方法,我们发现,民主倾向教学行为能够被学生更多地认知到公正、尊重、平等、宽容、诚信和谦虚等品质,专断倾向教学行为则"反其道而行之"。而且,学生的品德认知存在高度、中度和低度认知的差异。我们还发现小学生品德具有分化性、多样性、弱公正性、向善性、亲诚性、一致性等特点。本文认为营造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因子促进学生品德发展,教师需要做到,对其课堂教学行为强化与优化并举、"续暖"与"御寒"兼行及重视灵活使用复合行为。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彰显着那个时代所具有的独特特征。现阶段大学生生长环境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其思想道德也呈现出独特性。文章从思想道德现状出发,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新特点及问题所在原因.同时就如何进行教育创新来引导完善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出了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0.
品德优良大学生是指品学兼优、自觉遵守社会主义道德准则和国家法律、具有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大学生。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使更多的学生成为品学兼优者。因此,研究品德优良学生心理特点及其培养途径,是品德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品德不良同违法犯罪行为有本质区别,但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品德不良往往是违法犯罪的前奏,违法犯罪又常常是品德不良发展的结果.针对大学生品德不良的教育建议是: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加强意志品质锻炼,增强抗诱惑能力;教师要进行道德情感上的心理矫正;培养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2.
自律与他律是两种不同的道德约束机制,在诚信的实现问题上东西方各有不同的侧重。在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养成中,要借鉴西方诚信思想中的有利方面,给予他律机制以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他们思维敏捷,思想活跃,最容易受道德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同时,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使大学生面对的道德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因此,我们应在把握大学生品德形成的心理规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4.
15.
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必须关注大学生主体内化过程的实现。其中通过培养他们的道德需要,培养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在道德价值结构、品德结构的建构上,培养品德态度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王辉 《考试周刊》2011,(93):193-194
每个人的个性特征都是所在的家庭、文化、学校与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家庭扮演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学习都是从家庭环境中开始的,并在那里延续。家庭教育重在品德熏陶,目的是传授一套核心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将产生公民美德与道德品质。家庭为儿童提供学习机会,引导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形成自主性行为。  相似文献   

17.
李先念毕生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他一生信仰坚定、始终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坚持群众路线,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坚持党性原则、谦虚谨慎、顾全大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的这种高尚的品行对当代大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道德:问题、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各种力量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得到了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的优势,谁就取得了优胜权,高等学校是党和国家培养各类重点人才的摇篮,而思想道德教育对人才成长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因此加强大学生道德建设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当前大学生在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讨提高大学生道德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变化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现存的道德体系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冲击.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思想道德状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已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及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两个视角入手,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音乐欣赏作为多数大学的公共选修课广受大学生们的喜爱。通过聆听音乐、观看音乐经典歌戏剧、振奋人心的歌舞表演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不断地改变大学生的审美意识,拓展大学生思维和判断能力,启发大学生的创造灵感。使之受音乐的感染而产生美好的思想情感,完善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