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吴娟 《鸡西大学学报》2009,9(5):117-119
学术界围绕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争执不休。工具论者从语言的工具性推及语文的工具性,认为语文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思想、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储存传递信息的工具,并因此将语文定位于工具学科。人文论者认为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语文学科是站在人的高度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笔者认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才是语文的真正本质。  相似文献   

2.
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往往重视发展学生听、说、读、写技能,形成用英语交流的能力(工具性),而忽视英语开阔视野,形成跨文化意识、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人文性)的作用。本文通过案例寻找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切入口,在课堂中探究工具性中渗透人文性,人文性促进工具性的方法,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讨论一直是语文学科的一个热点,而关于它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也一直争论不休,而将二者合理的统一起来应是解决问题较好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突出特点,意味着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给予学生思想情感道德观念的引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强化学生家庭社会的责任意识,把学生培养成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  相似文献   

5.
曾郁 《贵州教育》2009,(12):27-28
纵观今天的语文课堂总是那样五彩缤纷、沸沸扬扬,这些表象里,涵盖的究竟是什么?我们的孩子在这看似热闹的课堂里,又学到了什么呢?语文课堂究竟要不要披上华丽的装饰外衣?为此,语文界的前辈同仁们呼唤返璞归真的语文课堂,就是还语文本真的面目,也就是杨再隋教授所说的还语文以本色。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人文性是个老而又老的话题了。新课标颁布之后,似乎二者的关系理清了。其实,理论上的清晰界定,未必代表实践中不出偏差。课改以来忽略、摒弃工具性的例子不胜列举,怎样找到二者兼顾一个合适的度呢?理论上的思辩显得苍白,不如以实践为例来说明它、甄别它。故此,本期又编辑了两篇以课例为依托讨论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的文章。这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严格宽泛地讲,数理化生也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但它们与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是不大一样的,二者的比重也是有轻有重的。作为学科,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如何体现?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这也是我们不厌其烦编辑这一主题稿件的原因。[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应该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工具性体现在语言、方法、技巧上,人文性体现在对生活的感悟、真情的抒发、人格的塑造上。要实现两者的统一,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倡导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写通畅作文;倡导独立思考和独特见解,写个性作文;倡导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写大气作文;倡导作文与做人结合,写真情作文;倡导愉快主动地表达,写快乐作文。  相似文献   

8.
李猛 《教育教学论坛》2011,(36):150-152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无数语文工作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也是他们工作的前提。那么,在语文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语文课程标准》和以往教学大纲相比较,其最大特征在于新,这个新不是一般的新,而是全方位的新。从对语文内容的安排到语文方法的选择等等,都是一种新的姿态。其中对语文课程的性质有这么一句话:"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实行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学科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既重视它的工具性,又体现人文性,使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达到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但受功利主义和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教学往往强调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熏陶培养,导致学生学习急功近利、学习视野狭窄、文化意识薄弱。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掌握外语不仅是国际竞争的需要,也是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教育者需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下工夫,通过理论创新与教学实践,实现英语教育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1.
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有其工具性的一面,亦有其人文性的一面。如果能实现其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既有利于学生提高使用语文工具的能力,又不致使语文教学嬗变成“技艺之学”;既有利于学生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又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搡陶冶、文化熏染,端正价值观。从教材处理、教学设计、活动组织等方面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英语课程标准中曾指出,英语学科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那么,教师应如何深刻领会课标精神,在教学中既体现英语语言的工具性特征,又挖掘学科的人文性呢?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内涵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曾对英语工具性、人文性做出明确的界定:工具性。英语课程同其他语言课程一样都将培养学生语言素养作为基础性目标,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高职生因人文精神缺失而导致的各种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关注.英语教育在培养人文精神方面具有一定优势,高职英语教育应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在课程体系、教材编写和使用以及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改革,使学生在掌握英语实践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文素养,以获得持续、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二者不可偏废。工具性是基础,人文性是核心。高职语文教学应根据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使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和人文素质的发展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5.
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既是无数语文工作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也是当前社会各界对语文教育的共同期待。本文结合实践教学经验,从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基础知识教学、听说读写训练、作文教学四大方面,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统一进行粗浅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开宗明义地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7.
对语文教育中存在的偏重工具性、人文与审美思维欠缺、美文讲授不美等现象作系列分析;提出语文教育必须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审美性相统一,更有效地培育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转变观念,采取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的方式,将两者合二为一,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摆脱高耗低效模式的目的,而且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为此,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展开了浅要探讨。  相似文献   

19.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语文课程的目的就在于解放人,充实人,提升人.语文教育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播.因此,语文课要在充分体现其工具性的基础上渗透人文教育,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让二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20.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师需要正确理解和认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内涵,在教学中处理好二者的关系,科学地实施教学评价,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