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妮 《教育导刊》2002,(10):16-18
在平时的思想教育时,教师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对普遍学生或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很少提到学习优等生,因为这部分学生平时很少有捣乱行为,表面看来他们不会令老师和家长操心.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对于学习优等生需不需要进行思想教育?该如何进行教育?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许多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奖励比惩罚的教育效果好,学生个人良好和愉快的的心境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每个班级都有一些表现较好的学生,他们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是应该的。但是,老师对这些优等生表扬、奖励得不适度,也会适得其反,不仅会使这些学生产生骄傲情绪,还可能使他们在过多的赞扬声中孤立起来。  相似文献   

3.
一、调查目的在学校中,特殊学生(包括单亲、离异、心智、行为等)和学习困难生总占一定的比例,这些学生在平时的行为习惯、待人处世、学习方式等方面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与其他一般同学的格格不入:他们似乎是孤单的一群,游离于集体之外,我行我素,寻找着他们的乐趣。因此对这一部分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也成了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把握这些特殊生和其他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矫正他们的思想状况?本次调查从学生的思想角度入手,对全体同学进行调查分析,及时了解他们现阶段的思想状况,对他们的教育引导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材料一:许多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反映,学生毕业后仍给老师写信或遇见老师打招呼的并不多见。令老师伤心和尴尬的是,和老师打招呼的为数不多的学生还大多学习不起眼,那些平时倍受老师宠爱的所谓“优等生”则表现欠佳。材料二:报载某校一名平时倍受家长、老师宠爱的“优等生”因盗窃而被劳动教养。案发后,家长、老师大吃一惊。班级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往往只把关注的目光放在班上的那些所谓“后进生”的转化上。不可否认,“后进生”的转化是班级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  相似文献   

5.
对优生的表扬要适度许万明许多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奖励比惩罚的教育效果好,学生个人良好的心境和愉快的情绪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每个班级都有一些表现较好的学生,他们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是应该的。但是,老师对这些优等生表扬、奖励不适度,也会适得其反,不仅会使这...  相似文献   

6.
秋红 《教学与管理》2002,(10):26-26
材料一:许多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反映,学生毕业后仍给老师写信或遇见老师打招呼的并不多见。令老师伤心和尴尬的是,和老师打招呼的为数不多的学生还大多学习不起眼,那些平时倍受老师宠爱的所谓“优等生”则表现欠佳。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关注的是成绩优秀、品德优良的好学生。课堂上表扬他们,平时嘉奖他们,口头上谈起这类学生也是由衷的赞美。而另一类学生则很容易被教师忽视,他们成绩一般,思想、行为懒散,不善于动脑,作业错误很多,课堂上也不专心听讲,有时还故意扰乱课堂,使老师尴尬,总之是老师眼中的异端。我们把这类学生称之为学习中的弱势群体。现代教育要  相似文献   

8.
后进生是学校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因种种原因导致成绩滞后、行为不端,被贴上了后进生问题学生难教学生差生的标签,成为老师心里的死结。但我们老师了解他们吗?后进生与优等生的学习能力的有差异,教师对后进生与优等生的态度也有差异,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差异,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9.
黄仕刚 《广西教育》2013,(10):43-44
潜力生是学校教育中一群特殊的学生,通常表现为学习上有一定困难或思想行为上存在一些不良倾向和习惯。这些学生平时无心学习,经常迟到、早退,扰乱课堂,欺负同学,破坏团结,甚至顶撞老师,打架斗殴,纪律散漫。潜力生的品德行为、心理倾向等方面已出现偏差,人生  相似文献   

10.
宋淑兰 《甘肃教育》2013,(24):26-26
后进生是指学习成绩和思想行为都比较落后的学生,这类学生在班上虽然人数极少.但其影响力巨大。因而作为班主任不仅要善于抓优等生,而且还要重视抓好后进生.这不仅有利于班风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培养每一个学生成才,实现教育目的。那么,如何转化后进生呢?  相似文献   

11.
人是有差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作为班主任,除了通过班队会等集体教育学生外,还应细心做好个别教育工作。班主任对学生的个别教育工作,既包括优等生的培育和学困生的工作——"两头";也包括中等生的扶持工作——"中间"。一、做好优等生的培育工作优等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好、思想好,可以作为其他学生学习、仿效的榜样的学生。班主任既要对他们好的地方给予肯定,又要指出他们不够的地方,并采取有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在学校教育实践中,老师们特别是班主任往往把学习有困难、成绩落后的学生作为思想教育工作和心理疏导的主要对象,帮助他们战胜困难,树立信心,走出困境,而对那些平时学习能力较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总以为他们觉悟高,表现好,能自己管理自己,平时是关心学习、交代工作多,很少与之进行深入的思想交流和深层次的沟通,很少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及其心理波动,显得过于放心,甚至有些放任。其实,这部分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实际上也存在着很多心理上的问题和困惑,同样需要老师去全面地关心和帮助他们,引导他们在成才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健。  相似文献   

13.
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是指20世纪60~70年代盛行于美国,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直接影响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发展人的潜能和树立自我实现观念,主张教育是为了培养心理健康,具有创造性的人。本文笔者不想把人本教育泛化,只从学校德育角度谈谈对中学生干部的人本教育。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普遍成绩好,他们是学生中的佼佼者、老师眼中的优等生、父母心中的龙凤。  相似文献   

14.
学生进入高中后变得格外敏感,非常在意老师对他们的称呼。因此,老师称呼学生应与时俱进。第一学期主要是激励全体学生,可随时称他们为“优等生”,告诉他们“你们都是优等生”,“你们站在同一个起点上,谁也不比谁落后”。并要求学生思想上不能放松,精神上不能懈怠。第二学期学生的成绩落差自然会产生,此时应称呼那些成绩落后的为“没找准学习方法的学生”,提供给学生的信息是“我可能要落后,我的勤奋和努力一定要以良好的学习方法为基础”。这种称呼能鼓励学生学习他人的长处,借鉴他人的学习方法,或者总结,然后移植到其它学科,使学习方法与学…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加强对后进生培养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 ,往往会忽略了对优等生的思想教育。因为优等生成绩优秀 ,能力较强 ,各方面能起带头作用。他们大多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表现很好 ,讨人喜欢 ,在教师心目中是“美凤凰”。教师按照学生在校的诸方面表现和学业成绩把他们划分为优、良、中、下4等。有些教师平时只抓后进学生 ,放松了对先进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因此 ,少数先进的优等生就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成绩 ,不能正视自己的荣誉 ,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障碍。其主要心理障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爱好虚荣的心理由于优等生在班级集体中处…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通常的教学实践和学生思想教育中,最吸引老师眼球的是优等生和差生。而很多优秀教师在培养优等生中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在转化后进生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因此形成了一种"抓两头、带中间"的框框,导致了事实上的"忙两头、丢中间"的最终局面。惟有中等生,因为表现平平,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挨不着老师的批评;既没有人佩服,也没人歧视,他们总觉得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无足轻重,可有可无。这种存在决定了他们的意识:几乎对所有的班集体活动都不冷不热,行为从众,缺乏主见,缺乏学习、活动的热情,没有与人竞争的勇气和兴趣。反正老师注意不到自己,他们既不做榜样,也不会落伍,很难引起老师的关注。本文就如何关注和培养中等生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让人人掌握数学,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体验成功,增强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的自信心,应该成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数学教育十分重要的目标。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所说的“优等生”,他们不断地体会到来自老师和同伴的肯定,不断地体会到学习的成功。正因为这许许多多的成功,使得他们敢于动手动脑做数学,敢于面对一个数学问题大胆地去尝试、去实践,在他们自己做数学的过程中,构建起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反,当一个学生数学作业中的错误实在太大,或者在上数学课时迟钝得令人恼火,原因常常是:他(她)不想学数学,不愿意理解数学问题。在这些通常称为“差生”的数学学习生涯中,教师很少为他们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很少有来自老师和同伴的肯定,他们的数学学习生涯是不断体会、品尝失败的过程。他们自然就失去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他们当然也就不会喜欢数学。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如果不能培养出一大批喜欢数学的公民,这将是数学教育的最大悲剧。  相似文献   

18.
正班主任的责任重大,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好,还要引导他们有良好的品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坚强的意志等等,下面将工作体会略述如下,期待同仁商榷。一、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小学阶段,教师往往是学生心目中最完美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班主任老师更要时刻注意,平时课上的提问,下课后的与学生交流,课间和学生的游戏都要和大部分同学一起,不要总是和优等生在一起,让别的学生感觉到老师喜欢他们,是因为他们学习  相似文献   

19.
美术课是小学阶段学生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对学生进行爱美和审美教育的启始阶段,对于学生今后的全面素质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由于一些学校只抓语数学的教学,对美术课不够重视,这样导致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高,影响了老师对美术课的教学。这时,如何能够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显得很重要。我是一名兼职的美术老师,平时也多思考这些问题。这里就如何对学生的美术课进行兴趣教学谈一些自己的心得与体会。  相似文献   

20.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我们农村小学,几乎每班都有几个这样的学困生。由于学习有困难,这些学生就产生了厌学情绪,个别学生对学习有一种恐惧感。因此,他们上课不听讲,经常不完成作业,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学习也就越来越困难。对这些学生,老师、家长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耐心地进行教育和帮助,但收效甚微。怎样有效地转化这些学困生呢?笔者通过实践,认为消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让他们快乐地参与学习,是转化学困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