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教育文摘     
《现代教学》2012,(9):78-79
"校本课程"应走向"学本课程"学校层面实际上发生着三种课程,即教师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与学生经验的课程。这三种课程相互联系、彼此制约。教师领悟的课程影响课堂运作的课程,运作的课程作用于学生经验的课程,而学生经验的课程才是与学生发展距离最近的课程,这种课程也就是指向学生获得的课程,是学习本位课程。学校层面课程发展的重要追求就是,放大学生经验的课程,尽可能地追求学生的最大收获。  相似文献   

2.
课程存在不同的层次,美国课程专家古德拉德等人将课程分为五个层面: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其中,理想的课程与正式的课程这两个层面的课程是文本课程,是显性的课程,而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是非文本课程,是隐性的课程。教师对课程的理解领悟、运作实施使教师将外在于学生的文本课程和教师自身这种潜在的课程融合内化为教师层面的课程,  相似文献   

3.
关于课程哲学基础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辉旭 《教育研究》2006,27(3):66-70
课程与哲学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哲学制约着课程观的产生、发展和变革;另一方面,课程在哲学面前具有能动性、选择性。把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应用于课程研究,作为课程论的哲学基础,满足课程发展的要求,建立实践课程论,这是课程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用实践哲学审视课程历史,探究课程本质,反思课程问题,把握课程规律及其特点,是实践课程论应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课程开发中的课程模式与课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乃平 《中国培训》2004,(7):45-45,47
一、课程开发与课程模式课程开发指产生一个完整课程方案的全过程,包括课程分析、课程方案设计、课程方案实施、课程方案评价等步骤。课程模式是依据某种课程观念,为课程方案设计者开发或改造某个专业并编制课程文件,提供具体思路和操作方法的标准样式。具体而言,课程模式既是体现课程观念,把课程观念转化为课程方案的中介;又是分析、设计、实施、评价四个周而复始的课程开发步骤的具体思路;还是课程方案设计者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职业学校教育应通过课程模式引导课程方案实现四个链接:一是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链接;二是与职业岗位现实需…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学》2011,(7):95-95
新课改提出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管理体制,这使得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不再是单纯的课程执行者,他们相应地承担起课程变革的责任,从某种意义上成为课程的领导者。对于如何提升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我校的策略是: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基础上,关注课程改革中的热点问题,关注三类课程建设中的薄弱点,关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难点,以课题研究为途径,通过学习实践转变教师课程观念,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引领教师成为课程领导者。  相似文献   

6.
课程落差是课程实施的实际情形与课程理念、课程计划之间的差距.课程落差具有客观实在性、动态可变性和学科差异性等特征,主要表现为领悟落差、运作落差和经验落差.课程落差形成的主要原因有课程协商运作不畅、学校课程领导乏力、教师课程能力不足和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更好地落实课程目标,减小课程落差,就需要达成课程共识,强化学校课程领导,提升教师课程素养,健全课程视导体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课程文化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广义的学校课程文化包括学校课程物质文化、课程制度文化、课程行为文化和课程精神文化4个部分,其中学校课程物质文化、学校课程制度文化、课程行为文化是课程文化的外层,而学校课程精神文化是最高层次和最深层次的学校课程文化,是学校课程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学校课程文化的生成不仅受到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制约,也受到学校课程实践、学校课程主体的影响。这些内外因素及其机制的复杂多变性决定着学校课程文化生成发展的长期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意识是高校体育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前提,直接影响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实施.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课程意识包括:课程参与意识、课程重构意识、课程研究意识、课程创新意识、课程开放意识、课程控制意识、课程评价意识.高校要积极营造增强体育教师课程意识的环境氛围,切实转变课程观,认真贯彻和落实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培养体育教师课程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教师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核心主体,其专业能力直接决定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当下,幼儿园存在课程认识模糊、缺乏课程开发意识,课程架构不全面、缺乏课程均衡意识,将课程评价等同于考核、缺乏课程评价意识等现实问题。幼儿园教师应转变观念,树立课程视角的主体意识,均衡考虑、架构课程的顶层设计,关注质量、彰显课程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从而构建课程意识。  相似文献   

10.
郑和 《教育探索》2006,(8):12-14
个性化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从校本课程的课程主体、课程指向、课程本位、课程实施途径、课程存在形式、课程评鉴等方面来剖析校本课程的个性化价值取向,是教育实践工作者、尤其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者进一步理解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1.
不确定性既是当代人类社会生活的本真状态,也是当代大学生的一种认知体验。不确定性既影响着职业指导研究,同时也对职业指导实践提出了挑战。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只有不断变革与发展,才能有效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的影响,帮助职校学生妥善处理好人与职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医学高等院校的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医科类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事关其生涯发展和价值实现,事关医学高等教育的提质转型,事关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发展。近年来,医学毕业生每年递增,就业压力逐年递增。在此情况下,医学生的职业规划日渐显示出其重要性与紧迫性。借助对苏北某医学院校所开展的职业规划教育情况的调查,可以发现,医科类大学生对于职业规划教育基本上持认可态度。但是现有就业指导体系仍存在体制僵化、内容贫乏、路径单一等问题。为此,结合医学生的专业特点,建立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至关重要,需要从师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改进。  相似文献   

13.
对当前大学就业指导与生涯辅导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制度的变革,以及高校职业教育的薄弱,使大学生就业问题渐渐成为一种集体的困惑,甚至是危机,阻碍着也推动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要实现大学生与社会的有效对接,笔者认为,应重视高校职业教育功能,增强大学生职业意识和生涯规划,实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向生涯发展辅导模式的转变,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8+X+1"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改革力图从职业发展、就业技能训练、实战演练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创新,激发学生主动性,将普适性就业指导与多元需求的个性化辅导相结合,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现状,主要介绍了一项关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安排一定的课时加强学生的自我认识,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组织学生参加模拟招聘会。近两年的教学实践表明上述课程改革对构建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有一定帮助。最后,对课程体系的建设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充分了解90后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通过抽样调查发现,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一定的认知,但缺乏系统深入了解,究其原因,一是学生自身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二是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不健全,为改变这个现状,主要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校企合作、主题活动等方面采取对策,全面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升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校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式也发生着改变。因此,做好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大学生更好地选择自己的职业。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并对高校就业指导改革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生涯教育所诠释的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教育理念。在我国高校中开展大学生生涯教育,既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趋势,也是引导大学生个体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正确理解和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大学生生涯教育的指导作用,采取多种方式,实施大学生生涯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教练技术是一种简洁有效的辅导工具,将它引入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中,通过采用"奇迹式发问""生命平衡轮""换框"等实用性工具,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很多认识问题,改善学习、工作和生活模式,激发潜能并促进内在素质的全面提升,而且还可以带动职业生涯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中引入教练技术,对于构建新型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应积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进行“职业指导”课程的改革,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安排课程教学、根据学生所学专业设计特色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根据教学需求培养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根据学生所学内容同步开展课堂外活动、根据课程教学开展有针对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