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主体性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是在与客体互相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觉、自主、能动和创造的特性。在主体性的支配下,个人与其他事物的关系是唯一的“主体——客体”关系。主体性虽然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人类与科学的发展,但却容易陷入“以自我为中心”。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后果。主体间性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主体的关系。主体间性是对主体间关系的规定,是指主体之间在语言和行动上互相平等、互相理解和融合、双向互动、主动对话的交往特点和关系。  相似文献   

2.
激励是指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在学校管理活动中,教师是管理客体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主体管理的第一类客体。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对教师及其行为的管理。而管理并不等于对他人的约束,其实质在于激励教师的积极性。能否激励教师的积极性,使其活动处于一种能动、活跃的动力状态,这是提高学校管理效能的关键。学校管理应采取符合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各种激励策略,激励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浅议实践中主体和客体的辩证统一关系王云才在电大哲学教学中,在讲述实践活动时,常常提到主体和客体这对概念。但对实践活动中主体和客体的辩证统一关系,教材中涉及较少。学生对主体和客体在实践中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相互转化的过程,了解就更肤浅。现就实践活动中主...  相似文献   

4.
一、我对“旅游文化”的理解所谓“旅游文化”,它指的是旅游主体和旅游客体之间各种关系的总和。旅游主体即旅游者,旅游客体指的是一切可供主体游览的对象(包括为沟通主体和客体而设的各类旅游设施)。在旅游主体没有和旅游客体发生关系之前,旅游客体(例如纯粹的自然景观)一般不能  相似文献   

5.
所谓主体性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是在与客体互相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觉、自主、能动和创造的特性[。在主1]体性的支配下,个人与其他事物的关系是唯一的“主体—客体”关系。主体性虽然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人类与科学的发展,但却容易陷入“以自我为中心”,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后果。主体间性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主体的关系。主体间性是对主体间关系的规定,是指主体之间在语言和行动上互相平等、互相理解和融合、双向互动、主动对话的交往特点和关系[。1]一、教育管理中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1.教育管理中的主体性及其特点传…  相似文献   

6.
论教育法律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根据教育法规而产生的以在教育活动中各方主体之间的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包括国家教育管理法律关系、学校管理法律关系和平权性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律关系区别于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可分为基本主体和非基本主体两类。只有教育行为才是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本文还论述了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首次对教育法律关系运行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就是社会实践,而实践活动中始终存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在承认主体受客体制约的前提下,发挥主体的能动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主客体关系原理的核心。正如马克思指出的“服务这个名词一般地说,不过是指这种劳动所提供的特殊使用价值就象其他一切商品也提供自己的特殊使用价值一样。但是这种劳动的特殊使用价值在这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心理机能之间是能够互相激发、互相抑制的。为此,在学校管理中领导应该充分利用外部条件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启发其自觉地进行思考和判断,采取正确的态度和行动。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因势利导”。因势利导即为心理诱导。我们在学校管理中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诱导呢?领导要对客体进行心理诱导,就必须判明客体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班级管理主体是指从事班级教育管理实践活动的教育管理者,班主任、任课教师、班委都是进行班级管理的主体,在班级教育管理活动中居于主动地位。班级管理主体的特性基本表现为能动性和教育性。班级管理主体的能动性班级管理主体的能动性是指在班级教育管理实践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认知并教育管理班级客体,实现设计的质量标准的主体特性。具体而言,就是在班级教育管理实践活动中自主地、主动地认识班级管理客体变化发展的内在必然规律,以便提高教育效率和管理绩效,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班级管理主体的能动性,不在于摆脱班级管理客体变…  相似文献   

10.
试论客体     
关于什么是客体,哲学界有许多各不相同的说法,有些甚至是互相对立的。本文不揣冒昧,也将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在此谈谈,以就教于哲学界前辈。 (一) 本文不同意把客体规定为整个客观世界的说法。我们所说的客体是与主体相对待的概念。认识的客体只能是认识主体的活动所指向的东西,是指进入主体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领域的东西。因为认识的主体总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一定社会历史阶段上的人并  相似文献   

11.
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无疑要对学校负全面责任。成为管理学校的主体,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居主导地位。但教育实践证明,校长在管理过程中应具有两重性,即在学校整个管理系统中,校长既是管理的主体,因其归属于学样管理系统中,因此又是管理的客体;同时,校长不仅要管理客体,还要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言语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坚持这种管理的两重性,有利于协调管理中的人际关系,调动全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有利于克服管理工作中的片面性、盲目性,提高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1 人是学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轴心实验室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人、财、物的作用 ,实现最佳的工作效率和效益 ,其中 ,人是最主要的因素。管理关系 ,无论就内容说 ,还是就形式讲 ,都永远是人的关系。这对我们分析实验室管理工作 ,是有重大启发的。从某种意义上说 ,学校实验室管理更是如此。学校实验室的管理系统是“人———人———人”。因为学校实验室管理的主体是人 ,客体也是人 ,工作的起点 (要有各级管理者、实验室工作人员 )和终点或“工作的产品”(育出的人 ,即参与实验的学生 )都是人。实验室管理是一种过程和活动 ,在此活动中 ,…  相似文献   

13.
浅谈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与课堂表达艺术陈亚立主体和客体是哲学认识论中的一对基本范畴。哲学上主体指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客体则是进入实践活动领域并和主体发生关系的客观事物。在教学范围内,教师既是教的主体,也是学生学的客体;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教师教的...  相似文献   

14.
有关教学主客体的研究是当代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宏观教学过程这一概念出发,在理论分析和概念识读的基础上,提出教学系统的三主体双客体结构理论。按照这一理论,教学系统由三类主体(教的主体、学的主体和管理主体)和两类客体(主体性客体和单纯性客体)构成。用这一理论来指导教学工作实践,可以充分调动教学过程中的一切积极因素,协调构成教学过程的各种要素的关系,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法治是指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客体的性质与功能对于主体的需要、利益有肯定的意义或积极的作用。如果客体对于主体的需要没有肯定作用,这是无价值;如果客体对主体的需要有否定作用,这是负价值。  相似文献   

16.
建立教师自动化管理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晓东 《四川教育》2000,(12):12-13
管理,是一种为实现预定目标所进行的活动过程。要实现学校管理目标,取得较好的效益和较高的质量,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学校管理的形式和手段。教师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的重要方面。在学校管理活动中。教师既是管理的对象,是客体,同时也是管理的主体,主客体之间共同活动,相互影响,表现出强烈的双边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
机械反映论没有争议的意义。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义,主体论者非常明白这一点,问题是:主体——客体这对关系中,主体是个精神文化单位,他一旦跃入精神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就获得了相对的独立性和自足性,它不再受制、至少是不直接受制于客体;唯其如此,主体才能进入价值创造,进入超越现实功利、驰骋自由想象的审美创造活动,这也是为古今中外艺术实践所证明了的。在这一创造中,物质条件、经济关系的作用等于人吃过饭的作用;而这一创造的材料和对象,早已主体化从而失去客体性。 文艺创作既是一种价值创创,而且是相对独立自足的主体创造,那么对于对象(客体)的观照就不再是纯认识论的,而是一种情感意志的价值审视。亦即,主体的情感意志价值只与对象的价值属  相似文献   

18.
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所形成的关系。在学校中,学校全体成员通过校长领导活动的各种交往相互影响,形成了种种人际关系,协调这种种人际关系,是校长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校长管理好学校的基础。而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如何协调校长与一般教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主体间性指的是主体和主体间协调、统一的关系,也是主体在进行实践的同时,共同对客体进行作用所构建一种关系的属性。当今世界是相互密切交往的世界,因此,人的交往即表现为主体间性,还可称为主观际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因此,实施师生互评,对完善教育评价功能,推进学校管理,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有重要作用。一、师生互评的涵义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判断。互评(peer-assessmen)t是指主体对客体的表现依据一定的标准或准则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学校教育中的师生互评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