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景富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85,(1)
对最大摄氧量的影响体育锻炼对老年人最大摄氧量的影响各家看法不一。伯尼斯泰(Benestad 1965)发现13名70—80岁老年人,经过5—6周间歇训练后,直接测量最大摄氧量没有变化。这可能是由于该受训者开始的适应水平较高(每公斤体重每分钟最大摄氧量为27毫升、1.21毫克分子),或测定方法简单所致。与此相反,伯瑞等人(Barry et al 1966)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时间、频次、强度及锻炼内容等4个影响因素作为因变量,选择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后心理效益作为果变量分别建立回归模型,探讨影响因素对心理效益的影响力度,为今后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健身处方的科学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国外的研究表明,妇女在怀孕期间从事体育锻炼不仅有身体上的益处,而且也有心理上的益处,包括降低身体的不适感,改善情绪,提高自尊心以及减少分娩时的应激和痛苦。临床医生和心理学家应鼓励无绝对禁忌现象(如无严重的高血压、传染病等等)的怀孕妇女参加体育锻炼,并向她们推荐一些适宜的的体育锻炼方法 相似文献
4.
5.
6.
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学习与就业压力增大,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生活作息不规律,饮食营养不均衡等因素的影响,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并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这一现象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认为经常参加适度的体育锻炼,对预防和改善现代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将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两所高校160名大学生冬季冷水浴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冬季冷水浴锻炼不仅对人的心血管系统、免疫能力、神经调节功能等有积极影响,而且还可影响人的情绪、调节心理、培养坚强意志和不怕困难的精神,对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具有独特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不同锻炼项目及时间对我国大学生群体心境状态影响的差异。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中以简式poms量表(汉化版)作为测评工具的28篇文献数据进行元分析。结果:体育锻炼组内效应值d=0.60,组间效应值d=-0.73;不同运动方式的组间差异分析P=0.06;运动持续时间的组间差异分析P<0.01。结论:(1)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境状态的改善具有良好作用;(2)不同运动方式中,球类运动对心境状态的改善最佳;(3)运动持续时间上,8~16周对大学生心境状态的改善最佳。 相似文献
9.
10.
刍议心理状态对竞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比赛的成绩。本文通过情感教育、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控制焦虑情绪、提高自信心以及要求教练员制定合理的战术等诸方面来对运动员施加影响,使其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达到运动竞赛的心理优势。 相似文献
11.
体育锻炼对心理缺陷症的影响和改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列举了七种常见的心理缺陷类型,通过分析这七种心理缺陷类型的表现形式和特征,阐述了体育锻炼对改善这些心理缺陷所起到的作用,并介绍了如何针对不同的心理缺陷类型来选择和确定体育锻炼的项目,在具体的锻炼方法、运动量安排以及应该注意的事项等方面也提出了原则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14.
赛前心理状态对举重比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举重比赛是个人项目,受比赛环境、试举、次数与时间、裁判规则、竞技对象等的限制,成功与失败只在一瞬间。平时训练水平有的相当高,但比赛时不一定发挥出来,因此要在比赛中发挥最佳水平,光靠体力、技术还不够,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所以赛前如何掌握、调整好心理状态是一个关键。 1、分析与讨论 举重比赛与平时训练不一 相似文献
15.
在校园管控新形势下,心理韧性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素质,是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文章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校园管控新形势下大学生体育锻炼总量和心理韧性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并提出高校大学生如何通过体育锻炼来提高心理韧性的具体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体育锻炼、睡眠行为类型和文学爱好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总量越高,心理韧性水平就越好。(2)大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和体育锻炼总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体育锻炼对高心理应激大学生情绪注意偏向的影响,并了解其中的认知过程特征及其脑神经活动特点,为体育锻炼促进情绪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网络招募某大学非体育专业本科生47例(男23例,女24例;平均年龄为19.12±1.02岁),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进行为期12周,每周3次,每次持续40分钟的体育锻炼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干预前后采用情绪Stroop范式测量情绪注意偏向,记录行为数据和ERP数据并分析。结果:(1)消极情绪条件上的反应时显著小于中性和积极情绪条件(P<0.05);(2)实验组经过干预后在负性情绪条件上的反应时显著小于干预前(P<0.05);(3)体育锻炼干预后实验组情绪脱离的反应时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4)积极情绪条件下的N2平均波幅和潜伏期均大于消极与中性条件(P<0.05);(5)体育锻炼干预后,实验组在消极情绪条件下前测的P3平均波幅显著小于后测(P<0.05)。结论:高心理应激大学生会表现出更多的负性情绪注意偏向,对负性情绪注意的警觉与脱离能力较差;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地增强高心理应激大学生的情绪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201名老年男子血清脂蛋白等指标的调查分析发现,血清HDL—Ch与T—CH、体育锻炼和饮酒等因素呈正相关,与LDL—Ch、TG、VLDL—Ch、体脂百分比和抽烟等因素呈负相关。而LDL-Ch与HDL—Ch和体育锻炼等因素呈负相关,与T—Ch、VLDL—Ch、体脂百分比和抽烟等因素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体育锻炼能增强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心脏的收缩力,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肺活量。我们曾对32名体育运动爱好者进行了这方面的观察、研究。其中男性13人,女性3人,青少年16名(男女各8名);年龄最小的为11周岁,最大的为36岁;职业分别是教员、工人、学生。观察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分析,并对体育锻炼功能进行探讨,得出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对指导体育教学与课余锻炼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0.
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心理效益促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赫秋菊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2):99-101,105
以体育锻炼促进心理效益理念为指导,运用心理测量方法对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促进心理效益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者较多,锻炼年限较长,每周锻炼频次较多,每次锻炼时间较长。锻炼的主要项目为:长走(散步)、健美操、舞蹈和气功;(2)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3)参加体育锻炼5年及以上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好于5年以下的老年人;(4)每周参加体育锻炼5次及以上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好于每周锻炼5次以下的老年人;(5)每次锻炼30分钟及以上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好于每次锻炼30分钟以下的老年人。这一研究对促进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心理效益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