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长之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长之是中国现代文艺批评史上著名的京派文艺批评家,他对于胡适曾经提出的"‘五四’乃是一个文艺复兴"的观点作出反思,认为"五四"是启蒙而非"文艺复兴"。在此基础上,他倡导一种从语言层面体验作家生命情感的文艺批评方法,并积极从中国古代文化中去发掘"完人"人格和充溢着旺盛生命力的审美资源,以此来弥补"五四"新文化运动所造成的"生命力"匮乏的裂痕。  相似文献   

2.
黄科安先生的专著《延安文学研究》突破了传统延安文学研究的规范,以一种"新的思维观念"来考察延安文学,挖掘出延安文学"新的价值和意义",具体表现为如下几点:一、返回"历史情境"的"知识考古学"式文学史研究思维方式;二、对延安文学所代表的本土话语体系的价值意义与历史地位的理性评判和"高调"肯定;三、凸现延安文学的复杂化建构;四、建立在延安文学"接受史"基础上的主体评判。  相似文献   

3.
经历"五四"新文学洗礼擅长"画梦"的何其芳,到了延安后努力地改造自我,进行转变,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时代,文人的"转变"是一种必要也是一种必然,然而,何其芳转变的悲剧不在于其"转变",而在于其"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极端,导致了转变的偏离"正轨"。本文结合延安社会的政治文化生存空间以及空间中特有的文化气氛来探讨何其芳文学转变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4.
文艺批评与文艺创作的关系,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形象地比拟为"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新时期以来,文学艺术持续繁荣发展,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相辅相成,形成了良性互动。文艺创作的新实践不断刺激着文艺批评,为文艺批评不断输入新鲜血液,使批评日益兴旺发达。同时批评也不断鼓舞创作,鞭策创作,启迪创作,对于推动文艺创作良性发展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5.
"异化"存在泛化的现象,有其客观的社会环境因素,亦有解读者自身的缘故。探讨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教训,旨在寻求马列文论在当下文艺批评中"为何"与"何为"的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6.
延安整风运动和"讲话"之后,中国共产党更加强化了意识形态对思想文艺领域的规范和控制,也对文艺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要领域所独具的地位及作用有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因此,延安"新秧歌"运动的发生及其对民间传统艺术自内容到形式的改造和利用,均使之成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借助文艺形式实施文化革命的一种资源和策略。而文艺"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要求不仅规定了"新秧歌"创作的题材和主题,而且影响了这一艺术形式的总体表演风格和审美倾向。被赋予全新艺术职能和审美要求的"新秧歌",作为40年代革命文艺的一种代表性形式所具有的范式意义,对之后共和国文艺新秩序的建构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节选自《在延安文艺坐谈会上的讲话》,是这篇讲话的《结论》的第四部分。这篇课文是一篇经典性的理论著作,内容极其概括而深刻。当时讲话的主要对象是文艺工作者,我们今天当作教材来讲解,应该使学生理解文艺批评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两个标准的关系是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政治性与艺术性统一。并启发学生在实际阅读过程中运用文艺批评的标准,认识到必须有正确  相似文献   

8.
延安时期是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以及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也是毛泽东文化领导权系统思想的基础奠定时期,延安的"文化革命"象征意义非同一般。总体说来,毛泽东延安时期文化领导权思想具备五点特征: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出发,建构一种革命的意识形态;以战略发展的高度,建设文化领导权理论;以《讲话》为文化思想纲领,形成奠定国家秩序的文本;通过知识分子改造,实现知识分子的有机化;以积极争取和批评教育为手段,获得文化领导权的"同意"。  相似文献   

9.
美国著名学者马克.赛尔登多年研究当代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农村的发展史,《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路》是其代表作之一,他把中国革命和抗战放在反对殖民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的背景中来考量,分析了"延安道路"对中国在革命变革和社会进步的理论和实践中所作出的贡献,肯定了"延安道路"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重要作用。该书成为西方学者研究中国革命和延安根据地较有影响的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10.
但凡论及何其芳,总要涉及他的"延安道路"。在否思革命的"八十年代"话语共同体中,革命与知识分子改造之间的压抑与反抗,建构了一个分裂的何其芳形象。知识分子的自主性及文学的独立性被强调,而对特定时代政治语境中的个人选择及其合理性则较少"了解之同情"。即使力求呈现何其芳延安转向背后的多重纠葛,但在推崇文学的审美独立价值时,却不能意识到其在"八十年代"的"去政治化的政治"功能,故也难以弥合何其芳"延安道路"阐释中的分裂。  相似文献   

11.
当下某些文艺批评,颇有所据失当、立论偏颇之嫌,它所呈现的是一种似是而实非的推理。有效的文艺批评,必须做到两点,即理由真实,理由与推断之间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唯有科学的文艺批评方能彰显其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在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中,萧祥是符合解放区主流意识形态要求的一个党员典型,是一个完美的知识分子革命者形象。但从审美的角度来看,萧祥却远离"浑圆",接近"扁形",呈现出"静""硬""同"的审美特征。"党的代言人"萧祥是"作为一种民族战争、革命战争的文艺形态"延安文学的产儿。  相似文献   

13.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学,研究者面临的文化环境和指导思想都是不可更易的。第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环境,以及在这种文化环境中形成的文艺批评传统。对此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在接受它们潜移默化影响的同时进行时代的创造性变革。第二,建设当代中国文艺批评学的指导思想必须是马克思主义的。从文化类型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是一种外来文化,它的批评原则、思维方式、具体方法的形成和发展,受制于不同的文化环境和批评对象,具有区别于中华本土文化的特点。要使马克思主义的批评原理对建设当代中国的文艺批评学具有指导的有效性,要使我国的批评学建设具有自己的民族特点,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和中国固有文艺批评的结合点,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4.
由于语言观念的变化,在当代文艺批评和创作中,建立中国哲学、中国语言学和中国文学的互相影响与借鉴的综合研究——"汉语言诗学"研究成了一些学者的关注重点。"语言"已不仅仅是指传统意义上的文学语言,而是和音乐语言、绘画语言一起参与了艺术生成。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中国文论史上,毛泽东的身份首先是一个政治家,其次才是一个文艺理论家。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的文艺批评思想往往立足于政治的视域,在这种视域中,文艺工作是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是实现革命理想的"文武结合"的斗争方法之一。《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毛泽东的文艺批评思想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并对20世纪中国文论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王银蕾 《下一代》2012,(11):48-48
2012年7月28日,是第十一届"火炬引导我前进"夏令营开营的日子。在这天中午的午餐会上,我遇见刚刚到延安的3名新营友。他们从河北张家口来,一路奔波,心急如焚,由于火车因暴雨而晚点,没赶上开营式,觉得很遗憾。但使他们兴奋的是终于到了延安。他们是谁,  相似文献   

17.
文艺批评标准是文艺批评服务文艺事业的助推器。习近平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标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这一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标准。这一标准为新时代文艺批评明确了任务、指明了方向,是对中国文艺批评理论创新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朱雪平 《天中学刊》2012,27(4):41-43
"延安道路"自提出之后,就受到海外中国学领域的广泛关注。"延安道路"对中国共产主义革命、中共在延安时期的施政纲领基本持肯定态度;注重中共战时政策的实效性,着重从微观层面研究政策的实施;着重于对中国革命特色的研究,反对依据中国革命后来的现象判断其历史;主张从中国实际出发,而非用西方标准衡量中国的制度。  相似文献   

19.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从文艺批评、鉴赏角度创立了一套以"知音"说为中心内容的文艺鉴赏论,以此来说明接受主体对创作中艺术境界的深刻领会在文艺批评中的重要性;而西方接受美学理论以"读者"为中心,强调读者从"空白"、"虚实"、"召唤结构"等多角维度参与文本的对话、对意境的体验与再创造。本文试以中西接受美学理论的交融处为基点参与意境审美艺术活动,以探析李煜词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20.
2012年7月27日晴今天,来自祖国各地的第十一届"火炬引导我前进"夏令营营员,陆续会合革命圣地延安,入住我们的营地——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延安教学基地。晚间,第十一届"火炬引导我前进"夏令营预备会议暨赠书仪式在营地大教室举行。出席会议的领导和来宾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