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典接受诗学的后现代理论形象是它面对当代语境转型时所生成的一种历史身份。人类精神谱系的连续性发展与其内涵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意义元素为建构古典接受诗学的后现代理论形象提供了合法化依据。这种后现代理论形象主要在三个维度获得规定,即微观化阐释构架、世俗化的阐释内涵与地方性的阐释标准。在当代文化语境中,后现代理论形象之于古典接受诗学而言不是实体性的,而是功能性的。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剧烈转型的时期,大学校园里充满了后现代文化现象。这些后现代文化现象并逐渐从物质层面渗入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中,致使大学生荣辱观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偏离。针对这个现实问题,以及大学生思维的后现代趋势,对大学生需采取一些有效的荣辱观教育。  相似文献   

3.
文化转型意义上的后现代主义包含着三层含义,即艺术领域中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取代、日常生活领域的审美呈现以及社会结构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空前提高。对这种文化转型的研究需要摆脱后现代文化自身所带来的"反深度模式"倾向的影响。文章简要列举并评述了当代西方学界六种对后现代文化转型进行深度解释的代表性模式,为后现代文化转型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基本的认知地图。  相似文献   

4.
与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相伴,文艺学的学科建制已存在大约一百年的历史了.但是近几年,关于文学理论的合法性的争论此起彼伏,似乎文学理论在当代面临了生存的危机.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文学理论新教材的编写又是如火如荼,很多新的教材不断出现,令人应接不暇.这些情况反映了当代文学理论建设和反思的悖论.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学理论对于文学的经典定义为:"文学是审美的语言艺术"。然而,后现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使得文学文本发生了转向,即从传统的语言文本转向了以日常生活为文本,文学文本的价值特征也从审美转向了消费。网络文学文本的后现代性可以从网络文学文本创作主体、叙事方式和价值特征体现出来。网络文学文本的大众化、交互性、开放性、超文本等特征很好地诠释了后现代语境下的文学文本形态。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文论思潮彻底颠覆了文学四要素所包含的传统文学观念,其策略是割裂符号与世界、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动摇传统哲学和文学理论的语言学基础。后现代文学理论具有明显的反现实主义、反人本主义、反文学意义、反文学性的弱点。  相似文献   

7.
卡勒将文学理论定义为对“常识”的批评,即对语言、言语、文本、意义、创造和经验等方面惯常性判断的质疑和颠覆.可以说,卡勒的后现代理论观指向了解构,在他看来,理论是反常识的,是具有跨学科性、推测性、批判性、自反性特征的理论建构,这无疑使传统的理论观转向了后现代.  相似文献   

8.
话语是后现代的主要概念,从理论到话语,是西方文化从现代向后现代的转折,这一转折正好走在与非西方文化的汇通,中国、印度、伊斯兰的文艺理论都具有一种话语的特征。话语意味着一种全球性意义的理论重建。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国近百年文学理论批评呈现出的复杂内涵与面貌 ,文章从宏观的角度着重对 2 0世纪中国两岸四地的文学理论批评作了总体的观照 ,概括出其总体特征 :(一 )审美的社会价值论观念 ;(二 )注重主观选择的理论形态与批评类型 ;(三 )趋于科学化的思维方式与概念、范畴系统 ;(四 )两岸四地多元共生、互补交融的文学理论批评格局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文艺理论颠覆了文学四要素所包含的传统文学观念,其策略是割裂符号与世界、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动摇传统哲学和文学理论的语言学基础.后现代文学理论具有明显的反现实主义、反人本主义、反文学意义、反文学性的弱点.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国近百年文学理论批评呈现出的复杂内涵与面貌 ,文章从宏观的角度着重对 2 0世纪中国两岸四地的文学理论批评作了总体观照 ,概括出其总体特征是 :(一 )审美的社会价值论观念 ;(二 )注重主观选择的理论形态与批评类型 ;(三 )趋于科学化的思维方式与概念、范畴系统 ;(四 )两岸四地变之共生 ,互补交融的文学理论批评格局。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性”虽然最初起源于西方社会,是西方后工业社会的文化所表现出来的新理念、新的思想倾向。但是“后现代性”特性并非仅仅西方具有,在地球另一面的遥远的东方中国的文化世界里,在八十年代中后期,悄然兴起了旨在对抗、颠覆“朦胧诗派”的“后朦胧诗派”。这一诗派无论从它的诗学理论。还是诗歌创作上来看,都体现出鲜明的“后现代性”特征。文章试图解读“后朦胧诗派”的诗学观和诗歌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后现代性”特征,来突显出东西文化交叉点上的艺术。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国近百年文学理论批评呈现出的复杂内涵与面貌,文章从宏观的角度着重对20世纪中国两岸四地的文学理论批评作了总体的观照,概括出其总体特征:(一)审美的社会价值论观念;(二)注重主观选择的理论形态与批评类型;(三)趋于科学化的思维方式与概念、范畴系统;(四)两岸四地多元共生、互补交融的文学理论批评格局。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文学理论的倡导还是在文学创作实践,20世纪的中国文学都仅仅只具有西方近代文学的特征,而并未营造出真正成熟的现代文学形态,也缺乏现代文学生长发育的文化环境与现实土壤。目前,我们正处于一个文化转型的变革时代,需要有强劲的人文精神做坚实的基础,与其急切的将2泄纪中国文学与西方现代文学甚至后现代文学对接。不如打稳人文主义启蒙文学的基础。唯此,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文学。才能产生在21世纪。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国近百年文学理论批评呈现出的复杂内涵与面貌,文章从宏观的角度着重对20世纪中国两岸四地的文学理论批评作了总体观照,概括出其总体特征是:(一)审美的社会价值论观念;(二)注重主观选择的理论形态与批评类型;(3)趋于科学化的思维方式与概念、范畴系统;(四)两岸四地变之共生,经补交融的文学理论批评格局。  相似文献   

16.
《语言转向视野下的文学理论问题重估研究》在考察20世纪分析哲学、结构语言学和现象学-存在主义-解释学三种本体论语言观的基础上,揭示出抽象的文学理论与具体的文学现象之间存在多重关联,体现出与后现代解构策略完全不同的后理论分析特点。分析哲学对意义、语用学以及指称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这些语言分析为文学理论研究提供了可能世界、言语行为与指称等新的理论命题。结构语言学关于语言要素的联想关系与现实言语交际活动的分析,为文学理论研究隐喻、反讽以及文学与历史关系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现象学-存在主义-解释学关于语言的分析促使文学理论研究艺术的物性问题,还在学科互涉视野中有效实现了文学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互动。这些分析都展示出后理论时代文学理论研究的新图景。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西方文论大规模地政治化了,成为"文化政治"的一部分。此问题已经引起中外学界的重视,但是,从总体上宏观地探讨文化政治与文学理论之关联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文化政治概念需要界定,文化政治对文学理论影响的整体面貌有待梳理,该问题的研究对"文学政治学"学科的理论价值尚待发掘。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以来,库恩的"范式"理论对文学理论研究的一系列演变与转换具有重大意义,文学理论研究在不同的时代有其不同的思维逻辑和不同的范式,以自由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学理论现代范式,用同一性逻辑的思维彰显出一种启蒙的理性精神;而在后现代范式中,则出现了文学理论研究的颠覆性思维,即:差异性逻辑,其与同一性逻辑思维方式截然不同,是以质疑为特征、批判自由人文主义的价值观和表征。这种文学理论研究领域的范式转型,使文学理论的价值重建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其中,记忆范式、空间范式和文化政治范式可以为我们提供新的、多元化的视角启发。  相似文献   

19.
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影响着中国画坛面貌。古代中国美术对“陌生化理论”是既从形式上顺应又从文化根基中拒斥的,而新时期中国美术对“陌生化理论”的实践则是在世界现代、后现代思潮中形成的,与本土美学哲学的关系淡化,缺乏原创精神。本文提出重新解读“陌生化理论”与中国美术的深层联系,发掘出中国民族文化的语言特质,确立民族文化的世界平台。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文化转型,历史进入以后现代主义为特征的大众消费文化时代。伴随大众消费文化时代的来临,90年代的诗歌也发生转型,呈现出种种断裂性的后现代先锋写作特征。诗歌写作出现了鲜明的个人化倾向,诸如散文化、口语化、叙事化、非诗化。正是这种高度的个人化写作迅速瓦解了传统诗歌美学观念,使诗歌由传统的结构主义诗学时代滑向后现代的解构主义诗学观时代,呈现出一种非历史化的平面性狂欢写作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