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熔裁>是<文心雕龙>的第三十二篇,具体探讨了写作活动中的"熔意"与"裁辞"的问题,是<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从<熔裁>的逻辑结构的分析,揭示出"熔裁"的思想渊源、丰富含义、基本途径、根本目标、思维个性等五个方面内容特征和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
李商隐诗歌具有柔婉与风骨统一的风格。他诗作表现出柔媚婉转的情思。语言绚丽,有些诗作又角度新颖独特,有傲兀不平之气与铮铮风骨。这与诗人的生平、审美情趣及气质禀赋是有关的。  相似文献   

3.
诗人(文人)以个人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塑造出新的山水.正所谓"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因为历代文人的不断投入,才使得山水有了灵性,使美的自然更美,并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审美经验,让人领悟到了独特的美.  相似文献   

4.
李商隐的咏史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具体表现在蕴含着深沉浓郁的悲怆美,高度集中地体现了晚唐咏史诗的审美趣味,而其悲怆美的形成则离不开诗人对画面场景的精心剪裁,对意境情趣的营构,以及其大胆酣畅的讽刺手法.这使得李商隐的咏史诗显得摇曳多姿,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感受和鉴赏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并使他们运用优美的语言文字来表现和创造美。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审美教育的实践,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健康的情操,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感受和鉴赏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并使他们运用优美的语言文字来表现和创造美。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审美教育的实践,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健康的情操,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7.
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载体,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诗歌教学中的一点经验.  相似文献   

8.
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态正在日益扩张,深受大学生的欢迎和喜爱,但其中一些内容庸俗、格调低下的作品对大学生审美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必须通过开展审美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审美实践、弘扬雅文化等途径提高大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9.
沈鹏 《文教资料》2010,(24):112-113
本文主要从课堂之外感悟生活,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坚持审美情趣培养,以及绘画技能示范四个方面分析了美术兴趣小组教学,指出,它对于改变美术教学模式过于机械化,教学内容过于单一,脱离学生的生活体验,束缚学生的创造力等方面的困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审美主体的个性差异、审美客体审美价值的主观客观性、审美价值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性及和谐美与缺憾美的审美价值等几方面试图阐明“美就是客体的意象与本体个性情趣的呼应与共鸣”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1.
唐代著名诗人、骈文家李商隐曾在桂州幕府生活近一年,今存桂幕期间创作的诗歌约40 首、骈文也有数十篇.桂幕时期是其诗歌创作和骈文创作的重要时期之一.关于李商隐在桂林的居所遗址,尚未有人探讨.如果能明确知道李商隐在桂林的居所遗址,对于更好地理解李商隐桂幕时期的文学,乃至于对于今后建立李商隐纪念馆选址是有帮助的. 据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所附<李商隐年表>,李商隐36岁那年,桂管观察使郑亚辟李商隐入幕,为支使兼掌书记.大中元年(847)三月初七,李商隐随郑亚离京赴桂州,途经江陵,四月抵潭州,六月初抵桂林(吴在庆、傅璇琮撰<唐五代文学编年史*晚唐卷>认为是五月抵桂州).本年冬奉郑亚之命往使荆南节度使郑肃.第二年正月自江陵归桂林.随后摄守昭平郡(当为昭州).二月,郑亚贬循州,商隐于三四月间离桂北归.  相似文献   

12.
李煜作为南唐后主,末代皇帝,在词的创作上独辟蹊径,一扫“花间派”积习,开一代先河,对宋词的发展繁荣起到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他把词的意境美写到极致,巧妙娴熟的写作技法,使词的“造境”与“写境”各呈异彩。虚实相生,朴实自然与朦胧隽永相结合,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3.
无题诗自先秦产生以来,在中国文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无题诗发展到唐代,则以李商隐最具特色。无题诗的发展过程是极其漫长的,因而对无题诗作一个系统的总结,把握无题诗的文学史意义对我们研究中国古代诗歌有重要作用。文章试对无题诗的界定和发展过程以及无题诗产生的各种原因作了一些新的解释;并以李商隐为例,对其无题诗的创作原因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由刘学锴、余恕诚合著中华书局出版的《李商隐诗歌集解》一书,汇集了明清以来有关《李商隐诗集》的注、笺、评点等重要研究成果,并详加甄别和匡谬。可以说,该书是目前致力于李商隐研究者的最为可靠和权威的资料凭据。遗憾的是,书中也存在着讹误及释意不当之处,文章即举例对此进行辨正。  相似文献   

15.
虚词与李义山近体诗所表现的情感与心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词的运用与李商隐近体诗歌深情绵邈、婉丽深曲的风格有重要关系.从虚词的运用中,我们可以从另一个侧面,比较真切地透视李商隐身处晚唐的历史衰败时期特有的悲剧性、讽刺性情感内涵和整体上带否定色彩倾向的迷惘、空幻的心态.这一方面是由于他具有多情而善感、执着而缠绵的性格,另一方面更与他悲剧性的身世遭遇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李商隐诗歌多用高唐神女典故,《有感》一诗流露出某种辩解的意味。但“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楚雨含情皆有托”适足成为某种暗示,引发后人作各种猜测和臆解。香草美人隐喻传统为这种诠释路径提供了依据,“作者何必然,读者何必不然”的主张又赋予诠释者以权力,两者共同构成了李商隐《无题》诗诠释的路径和历史,不仅强有力地主导了李商隐诗歌的诠释,也对后代诗人的《无题》诗写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高逸,是李白诗中呈现出的一种高远、超逸的诗歌情韵品貌,其内质,又是一种距离美的呈示。所谓距离,分时间、空间、心理距离三种,它们是构成诗情的重要因素。在李白诗中,由时空距离所产生的高远的诗情,主要分布在思乡、怀古、别友等题材的诗作中;由心理距离所造就的超逸情怀,则具有"出乎其外"和"入乎其内"的二面性,它们充分展示了李白无羁的心灵世界和充沛的诗思。  相似文献   

18.
李清照现存六首咏梅词,富于“审美张力”是这六首咏梅词共同的审美特色,这一审美特色具体表现于写境抒情、艺术风格和词意结构等三个方面;通过探讨李清照咏梅词的“审美张力”在这三个方面的具体表现,可以见出无论是李清照早期还是南渡后的咏梅词中,梅花与词人,梅品与人品,梅心与词心,都有惊人的同构性。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史上,李金发最早带来了西方象征派诗歌的风格,对于李金发诗歌的象征色彩已经有不少论者论及,本文重点论述李金发诗歌对白话的诗学实践,对二十世纪文学汉语的建设性探索.  相似文献   

20.
以文为诗现象在李白的诗集中较为多见,又是韩愈诗歌的重要特点,它体现了诗人不拘于成见,勇于创新的特点,因此,从这一点比较二人的豪放风格的异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