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一线的语文老师也许都有这样的困惑:现在的孩子生活丰富多彩,可习作内容却非常苍白,孩子们也越来越害怕作文了,甚至厌倦作文。这是为什么呢?这种信息输入与输出的不对称性,可能正暴露出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瓶颈——写作话题缺乏童趣!小学作文教学要走出这个困境,就应当撇开功利思想,  相似文献   

2.
教学理念“简简单单教语文,实实在在写作文”。通过本次习作引导学生“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倡导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  相似文献   

3.
在黑龙江大庆市赵宏军老师的新浪博客里,有他设计的一份习作场景素材,具体内容如下:这道题是赵老师为他的学生出的,他刻意将"注"的内容放在边角而且字体那么小。很显然,这道题决不是简简单单让学生写出那些名称、名字,其意图,一是训练学生审题的能力,二是要创设习作的情境,让学生乐  相似文献   

4.
学生读后,教师问:你们觉得这首诗好不好?然后再问作者:你觉得自己写得好吗?哪一句是你最得意的?老师也写了一首和你同题的诗,你敢和我比一比吗?(老师写的诗较平淡)  相似文献   

5.
教学理念简简单单教语文,实实在在写作文。通过本次习作引导学生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倡导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  相似文献   

6.
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作文生搬硬套老师讲解的方法,选材没有新意,范围狭窄。写好人好事,十有八九写在车上让座的经历;写教  相似文献   

7.
潘耀文 《考试周刊》2014,(21):46-46
<正>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部分教师教法单调,没有想法,经常是布置题目,让学生自己写,没有讲评,只是写三两句不痛不痒的评语,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做法,令学生疲于应付,长此以往,学生没有作文热情,更谈不上思考,作文水平越来越差,同时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鉴于此,作文教学改革刻不容缓。笔者认为要打破这种怪圈,可以尝试以下几种做法。一、预设题目,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8.
在作文教学中,我虽然经常强调要选择生动细节,描写具体、细致,可大部分学生总是写得平平淡淡、平铺直叙,即使是对自己感兴趣的题材,也缺少细节描写,这是为什么呢?稍作分析就可发现,这与学生缺少细致观察有着直接的关系.为此,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就是作文指导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作为语文教师,我一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真情实感,写出真实体验。我曾布置一篇作文,题为《一件有趣的事》,其中廖必顺同学的一篇作文题目吸引了我的眼球:一件有趣的事──青蛙解剖今天是周末,我和妈妈一起到菜市场买菜。妈妈说,今  相似文献   

10.
事实上,我们缺的不是作文教学的思想与理念,少的是破解作文教学难题的具体方法与策略。好的教育是用50个办法教育1个孩子;坏的教育是用1个办法教育50个孩子。同样,好的作文教学应该拥有足够多的方法与策略,以积极有效地应对层出不穷、各色各样的问题。否则,  相似文献   

11.
苏教版语文第十册《习作》是一篇想象作文,要求学生在观察夜空的过程中产生奇思妙想,编写一个生动有趣的夜空故事。我认为学生定会对本次习作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学生对星空有着无限的遐想,而且学生喜欢写想象作文。可万万没想到,我认为学生能轻松驾驭的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堂很普通的习作指导课。我独自一人坐在办公室里,窗外明媚的阳光、醉人的花香和孩子们欢快的笑声丝毫激发不了我的兴趣。此时此刻,我正在为小作文的内容发愁呢。随手翻开语文书,练习2的口语交际是《学习采访》,要求学生以小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育的整个过程就是致力于帮助学生了解并建立人的生命活动和言语表现之间的紧密联系。说到底,是引领学生走向言语上的自我实现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追求"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学宗旨。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改理念,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身为一线教师的我进行了大量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习作欣赏课”是作文训练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不仅教会学生发现美,更教会学生创造美;它不仅给被欣赏者以喜悦,而且带给欣赏者以收获;引导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实现再创造。在过去的语文教学里.“欣赏”只是出现在中学、大学的语文课堂里,似乎只有大学生和中学生才懂得欣赏.而且他们欣赏的内容也仅仅局限于名家、名篇.很少有人涉及对自己或同伴习作欣赏的话题。而我恰恰认为:美的东西就在身边,审美能力应从小培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话形象地说出了读和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课前思考:在课前对学生的了解中发现,学生对乘法的认识并不是一片空白,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已能熟背乘法口诀。所以,本节课作为乘法教学的起始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产生一种新运算的需求,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正确把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经历乘法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