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教育文汇》2010,(3):6-6
一位朋友告诉我,他的母校——一所全国名牌大学90华诞了。一校友问他有没有接到邀请函。他说没有。校友说,他们中当部级官员的接到了,其他人没有被邀请。我认为这很正常,你没有当部长、校长,请你去干什么,给母校丢脸啦;全国最有名的大学,是以培养国家领导人的摇篮为荣的,次一等的是培养省部级的摇篮也成呀。学校有级别,培养学生也得以级别论英雄呢!  相似文献   

2.
正乘坐着时光飞碟,我来到了20年后的母校——贵州省黔西县第二小学。母校的变化可真大啊!来到大门前,以前死气沉沉的大铁门变成了有鲜花围绕的围墙。咦,门在哪儿呢?正当我四处找门时,门卫来到我身边问:"你需要帮忙吗?"我将回到母校的事情告诉了他,他从包里拿出一张白纸给我,让我把白纸贴在墙上,我照  相似文献   

3.
时间匆匆,一转眼,我已是小学毕业生了,即将要跨入中学的大门。啊,我亲爱的母校,您给了我六年的教育与关怀,我要向您轻轻地说:"再见了,我亲  相似文献   

4.
日本前首相森喜朗执政期间,他的母校早稻田大学却不为其捧场,反而在一次民意调查中他被母校评为“最丢脸的毕业生”,据说投此票的校友高达90%。许多大众媒体认为,森喜朗身为一国首相,却自身素质不高,经常说错话办错事,自身丑闻接连不断,民众支持率曾经降至不足10%,这让母校的师生们感到非常失望,认为他的拙劣表现为母校丢尽了脸。  相似文献   

5.
爱的花园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生;我的母校,也是一所平凡的农村小学。可是在我的记忆里,我的母校给了我许多的难忘、许多的怀念。  相似文献   

6.
没有哪个父母一大早醒过来时就打算着要让孩子的生活痛苦不堪,没有一个母亲或者父亲会说:"今天,只要有机会,我要向我的孩子大叫大嚷、唠叨,要让他丢脸、出丑。"相反,每天早晨,许  相似文献   

7.
那次放假,我去了一趟母校,见到了他——三年级时的语文老师,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记得第一次与他接触时,他就给我来了个下马威。刚  相似文献   

8.
成长日记     
阴玉军 《教师博览》2005,(10):39-39
重回母校,心情格外激动,毕竟身份不同了。昔日是学生,今日是老师啊。望着熟悉的校园.崭新的校舍,心里美滋滋的。想起前几天来报到时王校长(我原来的班主任)一番鼓励的话,更令我心潮澎湃。是啊,这学校里不少人是我的老师,我一定努力工作,尽快成名成家,不给他们丢脸。  相似文献   

9.
周竹生 《农村教育》2002,(11):24-27
在实验小学的校史陈列室里,历届校友给母校的题词构成了一册别具特色的插图本校史。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在83岁时给母校题词:饮水思源。七十年前,吕叔湘在丹阳实验小学的前身县立高等小学读书,开始了启蒙教育。著名电影评论家,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名誉主席梅朵给母校题词:弘扬改革精神,创造教育风范。扬州大学党委书记葛锁网给母校题词:跨世纪人才的摇篮……更多的题词,  相似文献   

10.
王会芳 《广西教育》2009,(26):34-35
有一幅漫画中的成功人士让我非常震撼:“他咋有那么多母校”,答案是“上小学时他留级四次、转学五次”。如果我们只是用“分数”这一把尺子去衡量的话,这位校友绝非优秀生,也绝不会走到今天的成功人士行列。那么,是什么让他走到成功的今天?当时的教育给了他什么样的舞台?这给我们教育工作者什么样的启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价值观、人才观、学生观应该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11.
2002年,身高2.26米的“小巨人”姚明已是人人皆知的优秀篮球运动员了。这一年的10月19日,行色匆匆的姚明回到母校高安路小学,向老师们告别,因为明天他就要离开祖国去NBA打球了。那里聚集着全世界的篮球精英,姚明可以大显身手了。大家都为他高兴,为他祝福。姚明回到母校,熟门熟路,大步流星直奔自己当年读1年级时的教室,不过教室门是锁着的,他于是大声问:“我的老师呢?”别人告诉他,老师在三楼等着,于是  相似文献   

12.
宋祖英:启蒙老师不“丢脸”宋祖英的音乐启蒙老师,是湘西大山深处一名姓向的普通音乐教师。正是貌不惊人的他,把六七岁的宋祖英领进了音乐的大门。宋祖英每取得一点成绩,他都乐在心里。中央电视台一次做家祖英的节目,特意把他和宋祖英的其他老师一起清到北京来。为了不给自己的学生“丢脸”,每月工资不到100元的他,咬牙花180元买了件‘’好西服”穿上。当20多年没有见面的师生二人在摄像机前相认时,宋祖英眼中泛起了泪花:对她而言,启蒙老师是一把火种,点燃了她人生的理想和希望。蔡明:老师悄悄放过了我匕岁周老艺人”蔡明在电影…  相似文献   

13.
幸福的回忆     
正前些天正巧和一位老教授聊天,他说其实中国的基础教育已经很扎实了,可是欠缺德商和情商的培养。每个人的大脑不同的构造决定了不同的特长,但是人的智商往往是不能够完全开发出来的,重点在于能开发多少,或者能否正确地集中开发。这让我不得不佩服那句镌刻在母校的"我要成为最佳的我"的前瞻性思想。我给这位老教授讲了一些我的小学生活,他很惊叹十几年前的中国小学能有这样的魄力!这更让我忍不住  相似文献   

14.
与名人联系     
前些日子,一个读大学的陌生男孩加了我的微博,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封信,大意是说人生理想就是进入我所在的行业,希望我能重点推荐他。我说:"我并不了解你啊。"他说没关系,他绝对靠谱,不会给我丢脸云云。  相似文献   

15.
故乡     
作为一个生在异地的孩子,我一向乐于提起故乡。那里的红高粱给我一份粗犷的安全感,我也懂得不给她丢脸——我是东北人!小学四年级,我曾重回到她的怀抱。结识了一群新的小伙伴,我之才发觉,红高粱带给我的实在太少,因为他们的眼  相似文献   

16.
我的好友蒙田.罗伯特十分富有,是一个成功的农场主。每次我为"贫困青少年援助计划"举办募款活动时,都会向他借用场地。最近一次我向他借用场地时,他给我讲了一个关于贫困少年梦想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正>儿子16岁了,16岁的他已长成一个小小男子汉。16年来,为了让那个小不点儿成长,我陪他读书,努力让他向下扎根;同时,我又尽量放手,给他一片天空,让他向上成长。读书,是向下扎根的过程我深知读书的重要性,所以,儿子还很小时,我就把他带进阅读的世界。读小学时,为了培养他的阅读习惯,我们设定了"家庭读书时"和"家庭读书日"———每天晚上78点,是我家的"读  相似文献   

18.
"我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2000年因干上杀猪一行而闻名的北京大学毕业生陆步轩,近日站上母校的讲台,说完这第一句话就几乎哽咽。当天,陆步轩和他的生意伙伴、同为校友的陈生受北大就业指导中心邀请,来到"北大职业素养大讲堂"的讲台,与学弟学妹们分享就业心得。  相似文献   

19.
我的老师     
一人到中年,还记得他的小学,还记着辅育过他的老师,本不是件什么新鲜事;人到中年,对已过去30多载的小学生活已淡忘了,对老师也没有太多印象了,也是件很寻常的事——生活本身就是这样平淡如水。我的小学母校——北京东城区遂安伯小学,因王府井扩展,几年前被夷为平地。我路过那片废墟时,不禁驻足呆望了几眼。后来我知道,在这里呆望过的,不止我一个。我的小  相似文献   

20.
我的母校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已是中学生了。可我总会想起曾经教育过我的,给过我无尽快乐的母校——打鱼小学。我的母校坐落在一个小山村里,两幢各三层的教学楼在偏僻的山村显得那么高大雄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