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20,(9):121-122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为了提高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符合现在社会与新课改的要求,对于现在小学数学教育重视对于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小学阶段最为学生学习基础阶段,是塑造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能力比较明显,如在按照传统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对于老师产生较强依赖。学生依赖老师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会有很大影响,对于知识的记忆只是死记硬背,无法对于自身的思考能力有着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于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行培养,对于学生学习基础能力进行教育,本文主要是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进行简要思考。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通过一则热点材料,引发学生思考,并要求学生以准确的语言将思考的结果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养成关注社会、善于思考、恰当表述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传统的数学课堂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只有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从而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需思考如何使课堂教学更有实效,更有生命力,使学生爱学、会学、学而不累。  相似文献   

4.
教学生学会思考,培养学生具有高层次思考能力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数学教育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的教育实践中,对此关注不够。思考属高层次思维,而高层次思维则包含批判性思考、创造性思考和"问题解决"。"教思考"指的是教会学生具备高层次思维能力。因此,数学课堂教导学生思考,需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创造性思考、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研究进一步提出教思考的技巧策略和评价数学课堂教思考的表现水平。  相似文献   

5.
社会调查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实践。总的来说,在调查实践课程上做到了教师有指导、学生有思考、教学有效果,但是也存在学校开展社会调查的保障机制不够完善,教师对学生开展的社会调查实践中有效指导不足,学生对参加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参与度不高的问题。该文对此进行了探索和思考,提出了建立健全思政课社会调查实践的专项保障机制,充实教师社会调查知识结构和细化学生社会调查实践管理过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0,(5):91-92
随着新课改的到来,小学数学教学也在不断改革。教师需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师需要认清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现状,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实现学生数学水平的大幅进步。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的实施改变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主动性,不善于独立思考的状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但要培养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独立思考的能力尤为重要,本文论述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新课程倡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独立思考的重要表现就是质疑精神。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日益发展,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历史教学如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被动思考的状况,变教学为导学,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每一个历史教师值得思考和重视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敦促学生善于思考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社会在前进,时代需要创新人才。作为数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呢?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改变思想,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引导他们通过实践、思考、探索和交流,多角度看问题,思考问题,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勇于创新、善于思考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1.
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关系到社会、家庭、个人,因此,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是一个挑战,要求教师努力思考,不断探索教育规律,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思考,努力打造学生良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教师要允许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思考问题的范式有:阅读思考,即对文本的思考,包括质疑、求证,联想、感悟;观察思考,即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和思考;猜想求证,由某些现象(前提)提出大胆的猜想,寻求科学合理的路径去论证猜想。教学时,如果能坚持这样做,相信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学生定能敢思考,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本科生在学习中缺乏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是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导致学生研究能力匮乏原因在于学生社会阅历少,思考能力有限,以及未摆脱被动学习模式,缺乏独立思考意识。文章以《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创新为例,提出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通过以专题式教学启发学生思考、以演讲、讨论挖掘学生思维潜能、以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研究兴趣、以课程论文培养学生系统研究能力的教学方法创新,来提升学生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14.
要增强学生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适应能力,首先必须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只有学会思考,才能有效地进行学习。一些教育家对于“思考”提出了几点做法:①鼓励学生写“思考日记”。记录下每天思考中的“火花”,包括对各种学习活动的反应,对一些问题的思考过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体验,以及在读书、听课、交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高考作文越来越注重对人生思索,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这些问题涉及到文化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认识自我,形成自己对社会、人生、自我的思考,培养提升思维品质。下面就一则材料作文,谈谈其特点及指导。  相似文献   

16.
殷艺芳 《教师》2011,(27):85-85
现代社会日益发展,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历史教学如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被动思考的状况,变“教”学为“导”学,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每一个历史教师值得思考和重视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敦促学生善于思考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应走唯物主义道路。用心观察生活,感性积累生活是作文教学的前提;作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深切地思考自然与社会生活,用心感悟自然、社会与人自身生命所蕴涵的哲理,并且要教会他们理性思考生活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与生活,教会他们理性思考的技巧与方法,是作文教学的坚强基石。  相似文献   

18.
<正>"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思想品德教师面对的是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他们渴望独立,对同伴敞开心扉却对师长闭锁心灵,个性张扬,敏感执拗,甚至叛逆不羁……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摒弃生硬的说教,把教材所要教导的社会道德转化为学生自身  相似文献   

19.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教师应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通过学生自身的独立思考,生活体验,感悟和实践,将其真正内化发展为学生的思想品德习惯。  相似文献   

20.
裘高飞 《考试周刊》2012,(77):136-136
反思以往的初中课堂教给了学生很多正确的道理,但忽视了社会的复杂性,忽视了在实践中批评性的思考,使初中思品课成了“空洞”的说教。作者尝试在初中思品课中培养学生的批评性思维,用理性的思考分析社会,从而使学生形成真正的价值认同,提高初中思品课的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