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69年4月,著名编辑家叶至善去河南潢川团中央五七干校下放锻炼,历时近四年。其父著名教育家、出版家叶圣陶(时为教育部副部长)仍留在北京,住东四八条一个四合院里,家里除了叶至善去干校外,叶老还有几个孙子和孙女  相似文献   

2.
《出版参考》2008,(9):24
今年3月4日和4月24日,分别是著名出版家、编辑家、作家,原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名誉副主席,开明出版社社务委员会主任、名誉社长叶至善先生逝世两周年暨诞辰九十周年纪念日。开明出版社在此期间隆重推出叶至善先生的纪念文集《得失赛翁马 襟怀孺子牛——怀念叶至善先生》。该书是叶老生前好友的纪念文章结集而成,该书的出版让更多的人想起这位在编辑岗位淡泊名利、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在他诞辰一百零五周年之际,为了缅怀叶老对编辑出版工作的卓越贡献,由叶圣陶研究会、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和中国编辑学会共同主办,于1999年11月17日在中国版协“出版之家”举行了叶圣陶先生铜像揭幕仪式,随后召开了“叶圣陶编辑出版思想与实践研讨会”。铜像揭幕仪式于上午九时在“出版之家”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和新闻出版署特邀顾问王益为铜像揭幕。仪式上,许嘉璐和民进中央名誉副主席叶至善等分别讲了话。出席揭幕式暨会议的,还有中宣…  相似文献   

4.
叶至善先生是现代著名的儿童文学家、科普作家,更是成就卓著的职业编辑家、出版家。他1945年8月进入开明书店开始自己的编辑生涯,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中一直从事儿童书刊的编辑出版工作。他在编辑出版事业特别是在少儿读物编辑出版上的贡献有口皆碑。叶至善先生积累了丰富的编辑实践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编辑风格和编辑思想。本文只是从图书广告这一侧面来对其编辑思想与实践作些研讨,以便从中吸取有益的营养。叶至善先生的图书广告大都写作于1946-1949年,  相似文献   

5.
2006年3月15日,叶至善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礼堂举行。叶至善同志是我国著名的出版家、编辑家、作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委,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名誉副主席,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顾问,中国编辑学会顾问。曾担任过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部主任,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首任社长兼  相似文献   

6.
朱正 《出版史料》2006,(1):40-42
当代著名编辑家、出版家、作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名誉副主席,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顾问,中国编辑学会顾问,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编审,开明出版社名誉社长,本刊顾问叶至善先生,因病于2006年3月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八十八岁。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今年3月4日和4月24日,分别是著名出版家、编辑家、作家,原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名誉副主席,开明出版社社务委员会主任、名誉社长叶至善先生逝世两周年暨诞辰九十周年纪念日。开明出版社在此期间隆重推出叶至善先生的纪念文集《得失赛翁马襟怀孺子牛——怀念叶至善先生》。  相似文献   

8.
读《我是编辑》有一种异乎寻常的亲切感,即如亲聆心仪已久的叶至善先生的谆谆教诲。叶老将近二十年来撰写的与编辑工作密切相关的百篇文章结集出版,诚如有人著文所说,是为我国编辑学的发展作出了新的重要的贡献。叶老在集子中论及编辑与编辑工作的方方面面,诸如编辑的本质与功能,编辑的地位与职责,编辑的素质与才干,编辑对稿件和资料的处理,编辑的选题、组织、审读、加工、编排、插图与封面设计,甚至还论述到图书的广告和发行。由于叶老长期从事少年儿童刊物的编辑工作和创作科普作品,因此在《我是编辑》中较多论述如何编辑少儿刊…  相似文献   

9.
开明书店创建六十周年纪念会于1985年10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胡愈之、中国对外友协副会长夏衍出席了纪念会。参加纪念会的还有版协副主席王子野、许力以、王仿子、赵家璧,以及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萨空了、臧克家、唐弢、吕叔湘、吴祖光、周振甫、张志公、唐锡光、李庚等。纪念会由叶至善宣读了叶圣陶先生的书面讲话(见本期文)。会上,开明书店的许多老朋友、老读者和老作者先后发了言。吕叔湘在讲话中说:“我在开明书店工作了  相似文献   

10.
作为作家的叶圣陶似乎要比作为编辑的叶圣陶拥有更高的知名度,其实在他五六十年的文学生涯里,始终未曾脱离编辑工作.用叶老的话说:“我的职业,第一是编辑.”的确,叶老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为他人改稿子、看稿子、编书、校字中度过,是一位颇有声望的优秀编辑.还在苏州乡立中学读书时,叶老就与人合办油印小报《学艺日刊》,当时叶老只有15岁.1928年,叶老在商务印书馆担任专职编辑,后来开办开明书店,当编辑直到全国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叶老担任出版署署长,主管科教书编辑工作.后任教育部副部长、仍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之职.地位变了,工作忙了,但并没有改变他一丝不苟的编辑作风.后来,由于年老缘故,叶老的视力衰退了,甚至难辨笔画,但仍坚持让别人念说改一些短稿,继续从事他热爱的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11.
2006年3月5日清晨,我接到叶小沫老师的电话,叶至善先生已于昨日上午溘然辞世了。  相似文献   

12.
武汉市青山区建设七路和建设八路之间,有一片红砖红瓦结构、三层尖顶、带点俄罗斯风情的建筑,清一色的红色小楼,四合院式的格局,站在高处往下看,犹如一个大大的"喜"字——这就是武汉著名的"红房子".在当地人眼中,它们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八街坊、九街坊、十街坊.上世纪50年代开始,以"数字+街坊"命名的红房子渐渐遍布在青山的大街...  相似文献   

13.
刘香成习惯于在他那著名的四合院接待各界朋友的遣访。当位于景山东街那条古老胡同里的朱门徐徐开启的时候,在两个鲜活逼真的民工泥塑后面,刘香成微笑着向我们致意。这位有史以来第一位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华人摄影大师、充满传奇色彩的全球顶级传媒风云人物,头发稍有点花白,目光犀利而又柔和,神情闲适而又内敛,一如简洁明朗的四合院。  相似文献   

14.
“敌后的民主政治能办得这么好” 1942年10且,韬奋在上海新四军办事处同志的掩护下,经江阴、靖江、泰州到达了苏中根据地的骑岸镇,歇息在一座四合院里。骑岸是一个不大的镇,韬奋到来的消息一下就传开了。居民们纷纷赶去看望韬奋。四合院的东厢房半掩着门,西斜的太阳把一束金黄的光照了进去。韬奋裹着一件蓝黑色的厚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集》出版过两次,我都担任责任编辑。第二版共有26卷,前面25卷书稿,七百万字,在一年多一点时间里发齐,排版十分顺利。可是,第26卷的“传记”(即《父亲长长的一生》)的撰写发搞,就没有这么简单了。因为,这要靠叶至善先生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为我国现代教育、现代文学和现代出版事业都作出了重大贡献,是现代中国文化教育的一代宗师。为了深切缅怀叶老的丰功伟绩,激励后人,我和魏国栋、吕达同志在2000年11月26日出席了叶圣陶纪念馆新馆开馆仪式  相似文献   

17.
《小蝌蚪找妈妈》是中国原创图画书的经典之作,其较为完整地折射了该书编辑、著名出版家叶至善所坚守的幼童本位这一编辑理念.本文通过梳理《小蝌蚪找妈妈》的成书过程,对叶至善幼童本位的文字加工和插图设计理念进行研究,以期为中国原创图画书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叶至善的一首咏编辑工作的词偶翻旧报,见有叶至善写的一首咏编辑工作的词。词文虽短,却道尽了编辑工作的甘苦。中国古往今来的词作也可谓“浩如烟海”,但专写编辑工作的却极少见到。兹抄录如下,以享同好。叶至善的一首咏编辑工作的词...  相似文献   

19.
叶至善的编辑出版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至善是我国著名的编辑出版家、科普作家,22岁即跟随父亲叶圣陶学习编辑和写作,从事图书编辑工作长达半个多世纪,曾参与或主持编辑出版<开明少年>、<中学生>、<我们爱科学>等杂志等深受青少年读者欢迎的刊物,晚年参与编辑了<叶圣陶文集>(25卷).  相似文献   

20.
吴晗的治学     
十三年前,北京北长街一座整洁的四合院里,住着著名的历史学家吴晗。我作为一个记者,曾不止一次地采访过他。每一次到他家去。他总是热情相待。他曾经说过,历史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的关系很密切。新闻工作者记载的是今天的历史,历史工作者记录和研究的是过去的历史。新闻报道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应该象历史著作一样是统一的,记载事实都应该实事求是,应该准确,不允许浮夸、虚构,同时也要讲求艺术性,要写得鲜明、生动。这些对我们新闻工作者说来,都是很有教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