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是长时间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具体到语文学习,主要指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旦养成,无论学习和生活,都将受益匪浅。所以,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训练与培养至关重要。针对现阶段中职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实际情况,可以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重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2.
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形成良好的成功心理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能力的关键 ,也是形成、发展学生个性的核心要素。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以下本人就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引导与外语教育之间的关系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外语学习习惯 ,是外语教学的基础  所谓习惯 ,就是一个人行为方式的自动化 ,是不需要思考和意志努力的行为方式。一种好的习惯一旦养成 ,能使人终身受益。因此 ,教师教育学生时 ,一定要晓之以理 ,让他们懂得在外语学习中该怎样养成习惯、养成什么样的习惯。作为教师 ,务必要督促他们养成这些习…  相似文献   

3.
巴金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对于科学课程来说,要实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宗旨,就应该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习惯做起。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会支配、影响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和行动表现,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与否最终是通过学生的行为方式的改变和科学习惯的养成表现出来的。因此,学生的科学行为、习惯是科学教育的结果,又是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反映,也是评价科学教育成果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思辨性阅读,就是要帮助学生成就"思辨意识",形成"思辨性思维",最终养成学生能思辨性地思考、阅读、写作、说话等行为的习惯。思辨性阅读,阅读是关键,思辨性是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理性思辨的能力是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开放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激发创新情感 ,培养创新思维 ;营造创新环境 ,增加创新机遇 ;引导创新行为 ,养成创新习惯 ;鼓励创新人才 ,实践创新 ,是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习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它是在不间断学习实践中养成的那种自然而然地表现出的学习上的习性,它是逐渐养成的一种不易发生改变的学习行为。这种行为习惯一旦养成,便会以情不自禁、不期而至的方式持续下来,就仿佛是物理学中的惯性力量。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得以形成并发展的,是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在所有习惯的养成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是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养成教育。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良好的思维环境,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语文教师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维习惯养成教育,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养成练后反思的好习惯,一步步引导学生完善自己的思维习惯,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8.
行为是一个人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外在表现。习惯是由于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所以,在日常的教育中,我们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原则,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常规管理是习惯养成的前提保障;灵活的策略是习惯养成的必要手段;心灵沟通是习惯养成的疏导途径;和谐向上的班集体是习惯养成的核心力量。  相似文献   

9.
行为是一个人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外在表现。习惯是由于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所以,在日常的教育中,我们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原则,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常规管理是习惯养成的前提保障;灵活的策略是习惯养成的必要手段;心灵沟通是习惯养成的疏导途径;和谐向上的班集体是习惯养成的核心力量。  相似文献   

10.
所谓习惯,就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得以巩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如人们长期养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工作习惯等。通过平日的生活学习活动,将这些习惯逐渐渗透到一日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各方面能力,让其养成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1.
金霞 《甘肃教育》2011,(20):84-84
所渭“学习习惯”是指学生的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相似文献   

12.
赫英华 《考试周刊》2014,(26):180-180
<正>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养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和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表现为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端正的学习态度,并且知道在什么时间干什么事情,教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明确怎样去学,并且帮助他们把这些行为坚持下来。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与火车发动、行驶过程很相似。火车在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9,(71):34-35
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小学阶段对于学生而言是极其关键的,是学生性格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加强的重要阶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坚持做到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鼓励质疑、培养创新热情;提倡自主学习,促进创新思维;善用赞美的话语,肯定学生的创新行为;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养成创新精神这几大关键方面,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行为是一个人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外在表现.习惯是由于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所以,在日常的教育中,我们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原则,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常规管理是习惯养成的前提保障;灵活的策略是习惯养成的必要手段;心灵沟通是习惯养成的疏导途径;和谐向上的班集体是习惯养成的核心力量.  相似文献   

15.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好习惯只有在长期反复的训练中才能养成。学生年龄小,自制力不强,要培养好习惯,教师就得天天检查,直至养成习惯后再放手。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工作贵在长久坚持,要有恒心,切不可前紧后松、一曝十寒。教育学生前后要求要一致,如果教师随心所欲、朝令夕改,一时一个要求,那么学生就会看教师眼色行事,“看人下菜碟”,这是最要不得的。根据习惯养成的规律和经验,在培养良好习惯时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明确训练的方向。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好习惯,什么是坏习惯。这就是说,要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养成的,在十几年的中小学生活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环境,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并形成习惯。所以,什么样的习惯会对自己有益,什么样的习惯会造成不良影响,要让学生能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16.
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工作,培养兴趣,养成习惯,学生就会不待老师督促而自觉地去“历练”,因此,养成作文习惯是我们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从兴趣入手,有序、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学生要养成的写作习惯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一、从点滴做起——勤人的行为习惯总是在一定的行为过程中逐渐养成的。要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语言积累、言语实践、综合性学习、习作及思维方式、情感习惯等的养成中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张立成 《成才之路》2011,(22):58-59
体育锻炼习惯,一般是指通过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能促进身体发展并达到愉悦情感的行动方式。体育新课程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社会适应能力和习惯。"所以,我们要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习惯是一个人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形成半自动化或是自动化,且固定下来的行为方式。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并在小学教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具有明显的教学意义。中小学德育是要从学生习惯的养成着手,从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而这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基础训练中学习习惯的培养□林品珍学习习惯是人们在多次学习实践过程中养成的一系列与学习行为方式方法程序有关的动力定型。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助于锻炼自觉思考、主动行动的能力与坚持性、自制力等意志品质。如何在训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首先,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