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美学的角度讲,语文《阅读和写作》的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不会审美,也就谈不上创造美,具有同样知识容量和生活经验的学生却不能感受美,症结在于其缺乏审美的悟性,文章着重阐释了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悟性的具体策略,并指出了悟性与禅悟,悟性与灵感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学生的写作悟性好像是神秘的,写作教学很难触摸它,其实它是有其内部规律的。只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有科学的方法,加之教师的悉心指导,学生的写作悟性是可以培养提高的。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们作文教学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对作文很害怕,根源在哪里呢?找不到钥匙。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首先提升学生的写作悟性。作为长期奋斗在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本文摸索和总结了启迪学生写作悟性的一些实在的做法,通过学生的范例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4.
强化阅读和写作之间的信息吸收和传递 ,使知识融汇贯通并形成能力 ,培养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的悟性等都是读写渗透、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强化阅读和写作之间的信息吸收和传递,使知识融汇贯通并形成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的悟性等都是读写渗透、提高学生语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姚玉琴 《甘肃教育》2007,(12X):27-27
语文阅读教学要求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积累知识,扩大视野;学习语言风格,借鉴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悟性,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怎样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达到教学相长呢?笔者认为应该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7.
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培养学生理解(内化)和表达(外化)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思维品质,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训练目标。因而,在导读训练中应不失时机地增强学生的悟性,以利发展其思维和语言能力,培养阅读和写作素养。一般而言,悟性导读可有如下几种艺术方法。(一)情感式情感,是课文的灵魂。只有较好地领悟出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才能真正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写作  相似文献   

8.
<正>寻找源头活水,体验写作乐趣。作文教学就应该让学生从狭小的生活空间和人生经历当中寻找写作的源头。我认为学生在作文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学生生活经历少。其次,学生对周围的生活缺少"悟性"。再者,学生缺少写作的"灵感"。针对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这些现状,我认为应该从一下几方面进行指导:一、身临其境法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迅速的成  相似文献   

9.
高中学生普遍觉得物理难学,难学的原因是由于学生没有较强的迁移能力和较高的物理悟性。怎样让学生获得较强的迁移能力和较高的物理悟性是广大物理教师面临的难题。笔者认为迁移能力和物理悟性要在平时的教学中逐渐培养,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在学生解题时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0.
悟性是学好中医学成败的关键,因此在中医教育中应该充分重视对学生悟性的培养。本文结合悟性需要激发和培养的特点,提出了三点培养中医学生悟性的途径和方法,即教学留出空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激发悟性;注重学生体验,提高悟性;丰富课程设置,通过博学提高学生悟性。  相似文献   

11.
李俊 《广西教育》2010,(25):53-5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新的习作教学理念更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和精神自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更多地尊重学生的天性,呼唤学生的灵性,激发学生的悟性,张扬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中学生提出了新的写作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由此可见,语文写作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内心体验。缺乏生活,缺乏体验,这是学生作文水平欠缺的根本原因。写文章有创意需要悟性,而悟性则来源于细心的观察、热心的感受和耐心的积累。把对生活观察的感悟、写作练笔的心得积累起来,写作就成为了有本之木,有源之水,从而让文章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胡宗江 《山东教育》2005,(13):34-34
悟性教学的基础是在大量阅读中的感悟。小学语文悟性教学应确立学生为感知主体,对语言材料、语言意义进行直观感知,将学生和教师从知识术语和理性分析中解放出来,还语言文字本来的生动和活泼,回归到语文的本质上来。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有人提出这样的看法:“实践和知识是产生智慧的土壤,但同时又是阻碍智慧产生的枷锁。”有人读书越多变得越聪明,也有人读书很多却变得很迂腐。究其原因,在于是否有悟性。悟性是一个人具有把知识变为己有,进而发展成创造力的根本能力。职高的语文学习更多含有辨析力方面的知识积累和运用,写作更需要一定的创新和思辨能力,所以,职高语文教学对学生悟性的培养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5.
能力靠感悟获得,要启发学生的感悟性需调动学习兴趣,排演课本剧,改交课堂教学形式,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影视欣赏、观察写作等各种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以获能力,提高感悟性.  相似文献   

16.
悟性是人在与外部世界互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和特性,是人赖以存在的基本属性。学生的悟性对其创造性的培养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学生的悟性培养理应成为课堂教学的追求。然而,现实教学中,存在着学生悟性培养严重缺失现象。这就为当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诉求。  相似文献   

17.
马文博 《甘肃教育》2011,(19):89-89
“悟性”的解释为: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笔者认为悟性还包括人对事物、现象独有的体会方式和新的发现。悟性就是创造力的体现,是创造的直接动因。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悟性。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学生“病文”的基础上,发出呼吁:高中写作教学,务必着力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与公民意识。人文情怀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会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在写作中彰显公民意识,也是每一个学生的义务与责任。为了帮助学生养“情怀”、育“意识”,教学中应做到:在写作指导、题目命制、作文批改与评讲过程中,凸显人文情怀和公民意识的重要性及必备性;指引学生诵读名篇佳作,从中汲取精神营养;指导学生多读时评并练写时评,逐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开设专题拓展课,历练学生的悟性。  相似文献   

19.
朱玲 《现代语文》2006,(12):113-114
作文教学解不开的结到底在哪里?恐怕不全是学生的写作态度、知识、方法方面的原因,也许,我们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作文与数理化及其他语文内容的学习有着很大的不同,不是仅仅掌握了知识与技法就能做好,它还需要一点“灵犀”,一些感悟。没有悟性,学生面对题目,无从下笔,或有理无文,能意会却难以言传,自然视作文为畏途。这些作文写不好的学生并不笨,十几年的生活积累,不能说完全没有可写的素材。他们谈天说地时,伶牙俐齿,反应敏捷,为什么一碰到作文就一点悟性都没有了呢?我们应尝试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杨皓 《甘肃教育》2013,(23):60-60
“悟性”的解释为: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笔者认为悟性还包括人对事物、现象独有的体会方式和新的发现。悟性就是创造力的体现,是创造的直接动力和根本原因。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