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先给出了位似曲线与相似曲线的定义,然后在此基础上推导出若干结果,即:两曲线位似的充分必要条件;单参数曲线族是位似曲线族的充分必要条件;位似曲线的共有性质。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经济领域的学习和工作,数学与经济学特别是微观经济学具有密切的联系,导数作为高等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无疑是经济学应用的一个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中,族际差异是一个重要的“干扰”,它具有层次性、全局性和隐含性特征,极大地影响了田野调查的质量。欲在田野工作中克服这种因族际差异因素而造成的“干扰”,调查者除应具有文化相对主义的理论自觉外,还应对“他者”文化有深入而全面的了解,在不同文化之间建立起真正沟通的“田野自觉”,保证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成功。  相似文献   

4.
已知圆方程,求所有圆的公切线方程。对于这道题,有的解法是:把方程按m整体得到由化简得:,所以得公切线方程为:。经验证,答案是正确的。这种解法的依据是什么,△m为何会等于零,为什么△m=0就得到了公切线方程呢?把已知方程化成标准式(m是参数)表示一动圆。当m取某一定值时,方程表示某一定圆;当m变动时,可得到无数个位置和大小不同的圆。对此方程表示的所有圆中的一个圆来说,m应该是一个常数(也就是说一个圆对应一个常数m)。当m=0时,方程为(x-1)2 y2=0,从极限来看,表示一定圆,即点(1,0),则所有圆的公切线必过此点(因为m=0时,圆变成点,就谈不上…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经济领域的学习和工作,数学与经济学特别是微观经济学具有密切的联系,导数作为高等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无疑是经济学应用的一个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共焦圆锥曲线族x^2/(s-1) y^2/(s-3)=1(其中s为参数)的各种性质,并利用曲线坐标变换计算了该族圆锥曲线所成平面区域的面积。所得结果展示了通过曲线坐标方法把微积分应用于某些解析几何问题的技巧。  相似文献   

7.
重复(repetition)既是一种语言表达手段,又是一种修辞手段,其使用或是为了表达的明确与生动活泼,或是为了在修辞上达到强调的目的,从而达到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重复又表现为狭义上的共时性重复和广义上的历时性重复,即共时的语篇组织中的重复和历时的语言(甚或言语)表达习惯中的重复。英汉语言中的重复现象各有特色,英语重替换,少用或尽可能不用重复,而汉语好用重复。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经济学中,关于消费者行为理论是认识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关于均衡条件的获得一般由用无差异曲线方法或用边际效用方法予以推导,一般著作均有叙述,但往往或过于简略或繁长而分散欠明,本文从数理经济观点出发,从数学上把该问题归结为一个带约束条件的非线性规划问题,从必要条件上予以分析阐明,恰是有两种经济含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旅游消费的最优点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专业发展也有一个最优化和最经济的问题。微观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理论、无差异曲线理论和生产理论给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视角。如何针对不同阶段教师的发展特征和发展需求,改变结构不舍理、资源配置浪费的现象,克服发展条件的有限性与发展预期的高期待的矛盾,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发展教师的专业自主权是目前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唐末黑暗的现实使一大批诗人怀着理想破灭的隐痛从社会生活中退缩出来,遁隐山林,在优游山水中不断进行心理调节,并在诗歌中广泛地表现出淡泊情思。唐末隐逸诗人在对自身出处趋向淡泊的同时,对国计民生也显得淡漠,有时甚至近乎麻木。诗人如此大规模地远离政治斗争流向以及参政热情的低落,是唐朝此前任何时期都不曾出现的,体现出晚唐时期儒家思想逐渐失去维系人心的力量,文人士大夫阶层淡化甚至放弃社会责任,对唐王朝向心力明显减弱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2.
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这种完成就暗含作者与读者的双向交互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在阅读过程中,真挚的情感是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而对于教师而言,则要在教学过程中抓住这一关键点,积极引导,创设情境,架设桥梁,完成文、情、理的相生相融。  相似文献   

13.
给出了积分运算中几个较为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悖论的根源     
这是2005年11月桂林全国辩证逻辑讨论会会议论文的后两部分(共四部分);前两部分以“悖论与自指”为题发表于《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悖论及悖论性错误的直接原因是认为语句可以自我指称,而语句自指是不可能的。我们之所以认为语句自指可能,就是因为我们对语言的“当下、即时”这一重要性质缺乏理解所导致的某种混淆;这才是悖论及悖论性错误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5.
从叙事角度理解作品主旨,以叙事者客观、冷静的叙事心理揣摩人性,能更深刻理解现实中的我们。作品所选取的叙事角度,就是给每一个读者的镜子,照出的不是别人的丑陋,而是自己的冷漠。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关心冷漠,主要表现为对自我发展的冷漠、对人际关系的冷漠及道德冷漠、参与冷漠。大学生关心冷漠的形成受社会因素、个人因素、教育体制三方面的影响。应当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创造一种能够让"动机移置"进行双向反馈的渠道,为此,教师要提高关心能力,学校要更新教育观念,将关心贯穿到整个教育过程,创建一个学校、家庭、教师以及学生一体的关心环境。  相似文献   

17.
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深刻阐述了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取代传统的《专业教学计划》的必要性,对现代各类高等教育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情感智力“9要素”理论建构及量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情感智力"9要素"理论结构模型是借鉴于当今较为成熟的认知智力理论的研究思路,从"对象"和"操作"两个维度分析情智的内涵."对象"是由内省情智、人际情智、生态情智三个主因素构成;"操作"是由感知和体验、表达和评价、调节和控制感情的三种能力组成.两个维度进行组合,构成了9种情感智力.根据情智9要素的理论框架编制标准化情商量表,对情感智力进行科学的定量研究,这说明情智是可以测量的,这套量表有着广泛地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余华的先锋小说所展现出来的人性残酷、阴冷、丑恶, 读他的作品就如掉在冰窖里。笔者认为有多方面的原因促成其冷漠风格的形成: 童年在医院长大的经历, 五年职业医生生涯, 对暴力泛滥的“文革时代”的记忆, 文坛潮流的变化, 对世界本质的个人理解,外国文学的影响等。暴力、血腥、死亡充斥着每篇小说的字里行间, 余华以其“冷漠叙述”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In one of his notebooks, Albert Camus describes, The stranger, The myth of Sisyphus, Caligula and The misunderstanding as pertaining to a series; a schema that suggests that if one were to write about one of these literary works, one would be writing about parts of a whole unless one also engaged with the others. Whether one does this or not, may or may not reflect the na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one sees these texts as sharing. The stranger and The myth of Sisyphus share something unique: they are both as Camus describes them, zero points; a zero point here being understood as the zero point at which one thinks about one’s existence. This article begins with a reflection upon the relative philosophical value of understanding The myth of Sisyphus as a work of art and then occupies itself with how this understanding might provide an opportunity for self-reflection when reading The stranger. The reading of The myth of Sisyphus is not used so much to better understand Meursault (the protagonist of The stranger) and his story but to invert our interpretative methodology such that it is possible to speak to the reader as a significant actor. The novel is thought of in terms of the gifting of a philosophical problem, a problem which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understan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how one might see oneself as paradoxically implicated in the drama of its articulation. It is this paradox that will lead us to speak of the narrative of The stranger as referring to a problem in how philosophy speaks to our experience of edu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