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赵璐 《大众科技》2012,(7):258-259,271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对我国社会会主义事业建设有重要的影响,我国历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对大学生政治素养的培养.在我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已经形成了一些成熟的路径.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问题进一步凸现.认识并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的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相似文献   

2.
张琳 《知识窗》2024,(2):3-5
社会化能力是指青年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适应和影响社会环境的能力,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科技素养、职业发展素养、公民责任素养等。文章探讨新时代青年学生社会化能力的内涵、重要性、影响因素和提升路径,旨在提高新时代青年学生的社会化能力,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波 《内江科技》2011,32(4):27+40-27,40
体育运动对中学生体格的健全、意志品质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学阶段正是体育意识,体育态度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中学生能主动参与体育运动,体会体育运动的乐趣,将对其今后体育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动画片是深受中学生喜爱的一种影视样式。调查结果显示北京、上海由75%的青少年喜爱观看动画片[1]。动画片在提供娱乐休闲的同时也承载着文化传播功能,这对中学生的美育、社会化等具有促进作用[2]。  相似文献   

4.
李绍盛 《科教文汇》2009,(23):114-114
中学生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课外阅读应该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关注学生内部动力的生成,形成课外阅读课堂。同时,提供适合其阅读的读物,让中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促进其思政学科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龚萱  孙琪 《科教文汇》2023,(11):174-177
议题式教学以议题为起点,在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中具有促进学生由知识传递转向知识创生、由机械记忆转向辩证思考、由政治认知转向政治信仰、分阶段形成政治认同的重要价值。以情境创设为平台、以学议结合为方法、以知行合一为落实,是实现议题式教学对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何同锦 《科教文汇》2024,(8):176-179
高中政治课堂是培养学生思想观念和道德观念的重要场所。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历史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该文旨在探讨历史思维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策略,以期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教化与接受的互动过程,忽视每个主体都会导致严重的错误。本文的分析是以历史上曾经出现的政治社会化的单一主体和内容为引线,探讨当前中国时代背景下的政治社会化运动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并尝试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途径,从而进一步强调兼顾两者辩证统一的重要性。从思想教育,文化知识的教育、选举制度、当前的就业问题以及经济增长问题来分析目前我国政治社会化所面临的阻碍及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青年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年对于社会的变化是比较敏感的。人的社会化和现代化是人的发展的重要标志,而青年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是青年实现社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通过青年价值观教育,无疑可以有力地促进青年的社会化和现代化。本文通过介绍青年价值观的结构和分类,提出几点关于青年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方法,以此达到教育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张倩倩 《科教文汇》2014,(16):12-12,31
青年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年对于社会的变化是比较敏感的。人的社会化和现代化是人的发展的重要标志,而青年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是青年实现社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通过青年价值观教育,无疑可以有力地促进青年的社会化和现代化。本文通过介绍青年价值观的结构和分类,提出几点关于青年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方法,以此达到教育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但是中学生人文素养现状令人担忧,提高中学生人文素养迫在眉睫。语文教学对提高中学生人文素养起着重要作用,故此,中学语文教师要全面深刻的把握好语文和人的关系,提高自身文化底蕴,从而促进中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郑秀丽  杨雁  杨盼  宋维虎 《内江科技》2011,32(12):194-194
大众传播媒介是中学生社会化的重要环境,很多专家学者及家长对其保持谨慎态度,但中学生对传媒文化却是青睐有加,常因盲目接触媒介而陷入沉迷和成瘾。本文从媒介素养及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入手,分析了中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现实意义,提出中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2.
现代中学生朝气蓬勃,风华正茂,在各方面都表现出积极向上的趋势,在整个中学阶段,中学生的心理表现出种种特点。它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中学生对价值观的取向受多因素的影响,有其自身特点。因此,为了使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应该从多途经加以培养。  相似文献   

13.
曹冠琼 《科学中国人》2014,(4S):185-185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呼唤着国民人文素质的全面提高。中学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人格形成的时期,又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可塑性极强,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最佳切合点。要求教师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不断挖掘学科中的人文因素,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人文素养的培养。下面就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张汉强 《内江科技》2008,29(5):18-19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其政治社会化水平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研究农民工政治社会化不仅必要而且意义重大。然而学术界关于农民工政治社会化的研究几乎是一个盲点。本文试图从农民工政治社会化的意义、现状与原因、对策等方面来探讨农民工的政治社会化。  相似文献   

15.
高中历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是对人类的进程,发展过程进行详细阐述的课程。学习这门学科,可以提高学生之历史素养,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历史教育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文化素养有着必要的提高。但是,在我们传统的教学中,历史教师并没有把这些功能加入其中,因此,历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历史教师在执教历史课程时,习惯于对历史知识进行简单的公式化讲解和分析,言必称"原因、经过、结果和意义",看似科学实则干巴;造成学生虽喜欢历史,却不喜欢上历史课;历史学科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落实也受到了影响。新课程改革也强烈呼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自身的教学实践粗浅地谈谈文史结合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朱华瑛 《科教文汇》2013,(14):183-184
历史课程是帮助学生认识人类文明发展历程,培养人文素养,形成正确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要场所,在紧凑的高一历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怎样体现落实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愉悦身心,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8.
志愿服务作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创新载体和有效途径,对推动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毕业后将充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其社会化过程就是指大学生将外在于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使自己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组织、激励、保障、评价机制,有利于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对大学生社会化的促进作用,推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进步,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能力。为了发挥志愿服务在大学生社会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应该从政策、观念、制度、机制等方面推进志愿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高中美术教学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说,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有利于使学生个人魅力及内在修养提升,使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能通过绘画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提升学生的美术感知能力,通过专业化素养对美学作品进行审视,为作品进行评论。学生具有审美能力也能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通过美术活动,能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习体验,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高中阶段作为学习美术的关键时期,只有不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0.
科学能促进人类和世界的进步,而历史、哲学、文学等人文学科却能对人的身心进行关怀。历史作为一门回顾过去,指导未来的科学,其自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要培养学生热爱历史,以史为鉴的情怀,提高中学生的历史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