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秋艳 《科教文汇》2014,(24):70-71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具体表现。根据“卓越计划”的具体要求,并结合“C++程序设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特点,探讨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以达到“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
在目前的高校本科培养模式中,应用型"3+1"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比较实用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的"3+1"人才培养是适应现今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必然趋势。本文就日语专业作为研究对象,对"3+1"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从日语专业"3+1"教学体系,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等方面研究"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建立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从突出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多元化实践基地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实施方法,评价了"3+1"学制实行的效果,分析了应注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能力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点,构建了信息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能力框架,以“扎实专业基础+广博专业领域+凸显专业特色”为设置课程的基本原则,指出应对各种能力特别是核心能力培养的支撑课程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建设。  相似文献   

5.
面向对象C++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针对应用型本科C++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如何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对面向对象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等提出了一些具体改革措施,以期加强面向对象C++程序设计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潘婵 《科教文汇》2014,(16):72-73
本文就“独立学院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课题的研究,说明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阐述了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路以及课程建设方案,总结了相关实践经验,并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提出了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兵  赵相瑜  方重秋 《科技风》2024,(10):26-28
根据电类专业相关产业的特征和人才需求,探讨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电类专业高级专门人才的内涵和定位,并从该类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的构成、课程设置体系、课程内容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应用型本科电类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构建“3+X”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四层次”应用能力培养平台、构建“三对接”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机制、创建“三全”育人导师机制等举措进行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实践表明:地方应用型高校电类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对于加快地方院校自身的发展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实现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有效模式,“1”是“3+1”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科学地设计校外教学环节,建设合格校外实习基地是保证“1”的校外教学顺利完成的关键,要保证校外教学实施与改革顺利完成,还必须有一套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9.
唐艳  程燕 《科技风》2023,(25):23-25
能源经济是新文科建设倡导的交叉融合类专业,也是现阶段顺应中国能源形势而急待发展的一门新兴学科。以新疆工程学院为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能力和突出的实践应用能力。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中,能源经济专业通过“三阶段、一贯穿、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基于OBE理念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设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等路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郭毅  双羽 《科教文汇》2020,(12):62-63
“双创”教育作为“双一流”建设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对于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校国内和国际地位、建设“双一流”高校具有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创新创业发展及普通高校“双创”教育发展现状,提出了建立符合学科特色的“双创”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开展“群众型”与“精英型”两个层次的“双创”活动、坚持研究型与应用型并重模式的人才培养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1.
围绕中国现代种业人才需求和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目标,本研究从分析青岛农业大学“种子加工原理与工艺”课程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探索教学内容改革的基本原则及技术路线,并初步构建了多元化课程体系。目前实践效果良好,为今后中国应用型特色种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深入改革创新、研究实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袁媛 《科技风》2022,(22):26-28
新时期“1+X”证书制度是高等教育教学内容的创新和发展,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挑战,是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对专业教学、学生发展有重要的影响。“1+X”证书制度的实施,在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也对人才培养指标标准体系有了新的要求,强调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实践应用中,遵循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特点,了解职业成长规律,了解人才培养和评价的原则,从人才评价内容、专业评价标准等方面加以革新,重视专业人才体系的构建。文章主要介绍了“1+X”证书制度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中,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3.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有足够的专业基础理论,能适应实际工作岗位操作需要,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较好适应性和自我发展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校企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托行业发展,构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以市场为导向的“零距离”实践教学体系、与市场“零距离”接轨的教材体系、基于就业需求的“零距离”素质拓展培养体系。校企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要求,我院提出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并通过与卡特比勒公司联合办学的探索与实践,实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为依托,与企业零距离接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企业、学校、学生三赢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4.
面向生产实习改革的实践深化本科教学模式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宏 《科教文汇》2008,(15):3-4
探讨了应用化学专业生产实习的教学改革实践,认为“生产+毕业”实习模式适应该专业技术特点,符合教学规律与学生心理预期;总结了实习实践教学管理经验,进一步提出本科教学“3+0.5+0.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5.
光电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皖西学院新开专业,在人才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等方面都处在探索阶段。根据国家对本科人才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总体要求,本文从课程体系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实践平台建设三个方面讨论了如何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叶昌  夏清  刘其城 《科教文汇》2008,(27):81-81
本文从全面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为出发点,探讨了具有工程应用型材料专业特色的“无机材料工学”课程的建设。实践表明:构建先进的“树”式教学体系、以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同时,紧密结合材料科学研究最新成果、采用启发式教学、加强教材建设、积极进行实验教学是“无机材料工学”教学效果保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地方高校借助国外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外语专业大学生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基于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从“精英式”走向“大众化”的现状,以及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提出1)在“面向世界”的同时,要“面向地方”的需要,进而培养出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外语应用型人才;2)通过校企合作,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外语人才;3)构建“外语专业+区域人才+创新素质”的课程结构模式。鉴于此,需要高校,包括管理者、师生和企业共同营建。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职业人才的需求,教育部部署实施了“1+X”职业证书试点工作,为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本文在“1+X”证书制度内涵和内容的基础上,重构以“1+X”职业证书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形成“横向分模块、纵向分层次”的矩阵式课程结构,打造以“1+X”职业证书为指导的“理实一体”实践教学环节,并建立了“1+X”职业证书导向的评估考核机制,推动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追求更高质量的就业与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国家“质量工程”及“卓越计划”,以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为例,探索了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通过修订实践教学计划、完善实验教学建设、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丰富实习实训环节、巩固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强化科技创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实践证明,该实践教学体系对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20.
“1+1+1”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校企合作办学的一个尝试,以其可行性强且兼顾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优势,近年来得到很多职业学校的推崇。本文结合我校烹饪专业成功实施此模式的例子,就“1+1+1”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于中职烹饪教育时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