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与评析     
小石城山记①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① 柳宗元自西山道口径北 ,逾黄茅岭而下 ,有二道 :其一西出 ,寻之无所得 ;其一少北而东 ,不过四十丈 ,土断而川分 ,有积石横当其垠。②其上为睥睨梁木丽之形 ,其旁出堡坞 ,有若门焉 ③ 。窥之正黑 ,投以小石 ,洞然有水声 ,其响之激越 ,良久乃已 ④ 。环之可上 ,望甚远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益奇而坚 ,其疏数偃仰 ,类智者所施设也⑤。噫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 ,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 ,而列是夷狄 ,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 ,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傥不宜如是 ,则其果无乎 ⑥ ?或曰 :“以慰夫贤而辱…  相似文献   

2.
一、阅读下文 ,完成 1— 5题。小石城山记自西山道口径北 ,逾黄茅岭而下 ,有二道。其一西出 ,寻之无所得 ;其一少北而东 ,不过四十丈 ,土断而川分 ,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 ,为睥睨梁之形 :其旁 ,出堡坞 ,有若门焉。窥之正黑 ,投以小石 ,洞然有水声 ,其响之激越 ,良入乃己。环之可上 ,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益奇而坚 ,其疏数偃仰 ,类智者所施设也。噫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入矣。及是 ,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 ,而列是夷狄 ,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 ,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 ,则其果无乎 :或曰 :“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  相似文献   

3.
道见桑妇     
晋公出,会欲伐卫。公子锄仰天而笑。公问何笑。日:“臣笑邻之人有送其妻适私家,道见桑妇。悦而与言。然顾视其妻,亦有招之矣。臣窃笑此也。”公寤其言,乃止。引师而还。未至,而有伐其北鄙矣。  相似文献   

4.
豫南地处南北之交,全真道教之南浸,正一道教之北渗,豫南是其必经之地。豫南道教既有全真道教也有正一道教。全真道教主要在宫观,正一道教主要散居在民间。正一道教以其民间性而被称做火居道。豫南民间火居道的音乐有其自身显著的特点,具有乐神、娱人、德教三大功能。  相似文献   

5.
庄子《天地》篇有一段寓言说明只有艺“象罔”才能获得道真“玄珠”:“黄帝游生产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噢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日:‘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吕惠卿注释得好:  相似文献   

6.
老子“道”的哲学实则是一种对存在意义的思考。“道”之存在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不是任何物的存在,故“道”是“无”;但“道”又不是非存在,不是虚无,而是真实的存在,故“道”为“有”。“道”之作为存在正是这种“无”与“有”的统一,是“无”之“有”,即不是任何事物之存在。由于“道”的存在是“无”,故为无限,是无限之存在,故能包容天地万物,为天地万物之母。“道”的这种“无”与“有”的矛盾统一是天地万物得以产生存在的形而上根源,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在道的“无”“有”矛盾转化中的生生不息的逻辑过程。  相似文献   

7.
道家的"道"既是"无",也是"有":"无"就其体言,谓体虚不实;"有"就其"在"言,谓确有"道""在"。但"道"或"无"作为一形而上的"存在",恰恰"在"于并且仅"在"于形而下的有形有名的物象之中。故"道"之"体"乃"无体之体",其"体"之显恰在于使万物通过"无"而成体;"道"之"用"乃"无用之用",其"用"之征亦在于使一切用成其为用。  相似文献   

8.
识才·用才     
识才·用才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孙膑能用人者,无敌于天下。─—王夫之夫财用不足,国非贫,人才不竟之谓贫。─—魏源何世无材,患人主不能识耳,苟能识之,何患无才。─—汉武帝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  相似文献   

9.
论顾欢的老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欢解《老》,在本体论上明确了道"非有非无"的性质,同时以"气"为桥梁阐述了道物关系,又通过"神"的概念,使道回归到人本身。其政治哲学"以无为为宗",强调"化"的重要作用,指出天道以与善为常,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其养生论要点有二:其一强调修道者的修道实践是一个主动过程,个人应该自觉地"与道相得";其二,大力弘扬生命的价值。在东晋南北朝隋唐道教重玄学的发展过程中,顾欢具有继往开来之功。  相似文献   

10.
人才是企业发展之源、成功之本,安利作为中国著名的外资企业,自有其一套独特而颇具特色的相马之道。  相似文献   

11.
论韩昌黎之赠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昌黎赠序之文,机杼无一同者,所举为例各篇,或一并指出其思想与艺术上不同之所在,在于二者止言其一,皆有以见其厅警之至。又从他篇拈出语言运用之特出者数例,以明昌黎此体文之出奇无穷也。  相似文献   

12.
欧阳公在翰林时,常与同院出游。有奔马毙犬,公曰:“试书其一事。”一曰:“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一曰:“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公曰:“使之修史,万卷未已也。”曰:“内翰云何?”公曰:“逸马杀犬于道。”相与一笑。  相似文献   

13.
“道”是就本体之根而言,“无”是就本体之深而言.道体有两重性,一方面为“常无”;一方面为“常有”,称其为“常”表示其作为永恒和普遍的原则.有了“有生于无”这一认识,人们才会确立一种全新、宏大的视野。  相似文献   

14.
唐前乐器赋引古曲众多,然大多难考,其《北鄙》《白登》《幽兰》三曲称引较为普遍,但在作者、称名等处各有含混。经考辨,《北鄙》为二曲共称,其作者分为师延、师涓;《白登》非《白台》之误,此曲亦有二,《平城歌》或为其一;"幽兰"为琴曲名,"古琴幽兰"之说不确,而此曲在战国末期已流传于世。  相似文献   

15.
说钓     
余村居无事,喜钓游。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当初夏、中秋之时,蚤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钓丝,持篮而往。至平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钓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无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  相似文献   

16.
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老子就曾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室之用是由于室中之空间。而“无”在老子又即是“道”,即是生命的节奏。  相似文献   

17.
饶宗颐教授是二十世纪诗词大家之一。其诗歌创作成就是多方面的。而数量庞大的哲理诗,则是其创作特色和创作成就之重要方面。其诗中之理,落想极高。其一,表现了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感悟;其二,表现了诗人自足而独立的人格精神。他诗歌中洋溢着一种充盈自得、独立高迈之气象和自在从容、与道一体之境界,为唐宋诸公所未有,在二十世纪诗坛亦独标一格,给人带来全新的感受,极大地开拓的提升了传统诗词的境界。另外,选堂哲理诗之卓越成就,还反映在其高超的艺术表现上,自然触发,警策动人,是其艺术表现之突出特色。  相似文献   

18.
一、老子道德的内蕴 (一)道德之道 道,原本没有,曰“无”;道生、而有,曰“有”,是谓“有生于无”。“道之物”,(下文拟称“道物”)(21、25),其物,人的感官可感,曰“有”,或又曰“阳”。“道物”禀性自然。其禀性,人的感官不可感,只能靠欲(意识)认识,故曰“无”,或又曰“阴”。道之生,曰:可感的道物与不可感的道自然禀性一体而生,是谓“有无相生”。  相似文献   

19.
从先秦道家老子庄子的著作看,老庄没有从正面论巧,文中出现的巧也基本是被否定的。但透过其文字深层看,老庄有肯定的“巧”。他这种“巧”,是“大巧”,“大巧若拙”,拙不见巧,是不见其形的道之运行,但舍去了运行的形式,表现为自然之巧,隐迹之巧,体道之巧,因而此巧为“不巧之巧”。形而上的“道”下落到物质层面,就有人为的体道之巧。老庄对体道之人的创造之巧也给予了张扬,而对不符合自然之“道”彰显于外的人为背道之巧给予彻底否定。  相似文献   

20.
楚子佐王     
王好奕,常怠朝,臣莫敢言。楚子者,受命于先皇而朝之辅臣也。闻之,人而见王。曰:“今臣有疑,愿告之于大王也。”王曰:“愿闻其详。”楚子曰:“时有三人,雨夜欲出,其一执伞,其一拄杖,其一无具。居有顷,三人俱归,执伞者而衣尽湿,拄杖者而体遍伤,无具者而毫发无恙。臣以为奇,何哉?”王思而对曰:“雨夜,假物者以具佐其行,则无虑矣,必骄其志,疏其敏,傲步雨路,是假物者之无所顾虑;彼无具者无以助,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