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世界第一大佛乐山大佛左侧,在中国最早的东汉摩岩佛像所在的麻浩崖墓之旁,东至凌云河西岸,南至乐五公路西侧,西至凌云山脊,北至花富湾南沿,一座南北长约600米,东西宽约200——400米,面积约20公顷的《东方佛都》正在兴建中.“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我们深信不久的将来,这里的一切将应验“佛都”总设计师万一宾先生的断言:“‘……必是林木葳蕤,横翠含烟,一派梵刹气象……”不过,话说回来:已在“物化”过程中的“佛都”世人有目共睹,这是不成问题的,而此前那耗尽艺术家心力的运思设计过程则鲜为人知,这就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在新出现的形态里,意识见不到内容的展开和特殊化过程了,但它更见不到的.则是将诸差别加以准确规定并安排出其间固定关系的那个形式的发展形成过程.”“然而,恰恰是这个我们通常“见不到”的“过程”(即运思设计过程),才能够向我们揭示崇高和完美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伴随体物思潮的兴起,山水诗、咏物诗大量出现,文学创作中的意象由偏重"意"的象征意义转向"意""象"并重的即体即用的思想。而这一体物思潮萌发的深层思想根源有两个方面,一是郭象注庄体系下的"独化""物性自得"的玄学思想使得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改变;二是达至佛学"色空不二"的中观哲学所需的观照法使得人们如实地观照万物,进而对文学创作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传统美学中的意象论对于当代平面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其突破了自然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片面性,创造了不少规范化的程式。这些师承自然,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程式"是一种经过高度提炼的美的精华,这种程式化的处理在当代平面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处理图形关系的过程中,有意的以简化、夸张、变形等方式对形象进行主观上的改造以及意象的融入,使其内涵得到突出体现并让受众得到形式以外更多的精神体验。  相似文献   

4.
诗歌之意象,乃诗歌之灵魂。假以精炼隽秀的语言,呈现无尽的遐想,旨在将主观情感与客观物像契合交融,造就"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意在言外"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匠石运斤     
郢地有一个人的鼻子尖上溅了一点白石灰,这片白石灰像苍蝇翅膀那么大,他就请自己的老朋友,一个姓石的石匠,用斧子给砍削下来。姓石的工匠挥动斧子,带着风声,郢人完全听任他去砍削。结果白石灰全削掉了,而鼻子一点也没有碰伤,郢人站在那里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了这件事,便召来了姓石的工匠,说:"试着给我也照样砍削一下。  相似文献   

6.
刘勰的《文心雕龙》处于中国古代意象说到意境说的转变过渡时期。《文心雕龙》意想说是中国古代第一个系统的理论学说。在《文心雕龙》中“意象”首次被运用于文艺美学领域,《文心雕龙》围绕着“意象”展开了一系列文艺美学上的基本理论问题,提出了大量相关的学术范畴,形成了自身的体系,如何营构融合审美意象,并完美地传达审美意象,是《文心雕龙》意象说的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7.
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安德烈·勒菲弗尔把翻译分为四个层次:意识、诗学、论城和语言,同时他指出译者不仅要翻译词句,更重要的是翻译意识、诗学和论城.本文试从文化对比的角度,以朱生豪翻译的〈哈姆莱特〉为例,探究作为承载了民族文化内涵和审美感受的意象,如何在文学翻译中进行传递的.  相似文献   

8.
“意象”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诗歌中。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的独特魅力,使中国古典诗歌以其具体、形象性而著称于世。本文通过中外诗歌的对比,深入探讨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的具体直观性凝炼性、丰富性以及象征意义等特征。而这正是中国古典诗歌得以成为世界各国诗歌中一颗耀眼明珠的奥妙所在。  相似文献   

9.
意象乃诗歌艺术之要素,用何意象,如何用意象,直接决定诗歌的风格和成就。古典诗歌如此,新诗亦然。戴望舒诗歌之所以在现代诗坛占一席之地,与其长于运用古典诗歌意象,并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审美理想加以超越,有很大关系。戴望舒诗歌既有对古典诗歌意象多样性、生活化方面的借鉴,更有对古典诗歌意象象征化的超越以及意象叠加美和意象色彩美的升华。关于戴望舒为何能通过对古典诗歌意象的选择继承和精彩超越,从而形成其独具特色"悒郁真淳"柔美诗风的源由,本文也将作具体剖析。  相似文献   

10.
意象不是单纯的事物的映象,而是与情感结合在一起的艺术形象。意象有"情中景"和"景中情"两大类型。"情中景"是直接抒情的意象,"景中情"是间接抒情的意象。意象的美有内在美和外在美,内在美是意境的美,外在美是形神之美,形神之美包括形色之美和精神之美,意象的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完美结合,产生诗歌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是炎黄子孙寄托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之一。中国的古典诗歌在几千年的发展传承中,创造了一些具有特殊含义的意象,研究这些意象的文化内涵,对于阅读鉴赏古典诗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打开诗歌大门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2.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中国古人早已认识到诗的核心是意象,而且意象的基本要素是情与景或意与境。在古典诗歌当中,往往会运用外在的景物,来表达内心的感触,鉴赏时必须先明确作者是通过什么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因此,对一些常用的意象的审美内容有一定了解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当露结霜凝、百花摇落、色殒香消之际,惟有菊花含苞吐蕊,菲然独秀,芬芳着落寞黯淡的时光。自古及今,文人骚客乃至仁人志士,无不对菊寄情抒怀,咏唱不绝。因而,充满魅力的菊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传统文化。《礼记·月令》篇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季秋之月,鞠(菊)有黄华”。菊花不仅有飘逸的清雅、华润多姿的外观,幽幽袭人的清香,而且具有凌寒傲霜的内质,其风姿神采,成为温文尔雅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早在战国时期,屈原就“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从此历代的文人墨客们写尽了菊花的幽香、风姿、异质、奇态,潇潇洒洒地装点…  相似文献   

14.
齐静 《快乐阅读》2012,(30):123
中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其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讲究创造意境,表现主题。诗人根据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现象,倾注了诗人的主观感情。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5.
汪苹芳 《考试周刊》2010,(43):31-32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也是古诗的审美评价标准。在汉诗英译过程中用英语进行再创造,重现原诗的意象美是文学翻译工作者在实践中的不懈追求,本文探讨了诗歌意象的涵义和美学特征,再从构成审美心理三要素的角度来分析意象的传译问题,旨在为诗歌翻译批评提供可资借鉴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首诗从字面上看是一个个词语的连缀,但从艺术构思上看却是一个个意象的组合。这一个个的意象是诗人凝神注视的呈现,也是我们进入诗境的依托,更是诗歌本身。意象派诗人庞德曾经说过:"一个人与其一生写万卷书,还不如只呈现一个意象。"这个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至少透露出了意象于诗人、诗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诗歌以语言的方式拥有世界,诗歌语言以意象的方式表现世界。一首诗从字面上看是一个个词语的连缀,但从艺术构思上看却是一个个意象的组合。这一个个的意象是诗人凝神注视的呈现,也是我们进入诗境的依托,更是诗歌本身。意象派诗人庞德曾经说过:“一个人与其一生写万卷书,还不如只呈现一个意象。”这个说法虽然有些夸张,  相似文献   

18.
是国有人在弃尖上涂着白粉,请一位名叫石的匠人把它削除干净,那匠人不动声色顺手就是一斧,白粉削掉了,弃子却不损毫分。不要说这绝招多么不可思议,有道是:功夫不负苦心人。只因为有那一斧之前的千斧万斧,才会有这动人的故事—“匠石运斤”.匠石运斤(成语诗)@易尔康~~  相似文献   

19.
诗歌,在我看来是非常难教的。除了诵读能有些变化,提起学生的兴趣来,在涉及意义、意境层面时,教师总是给人以“意有余而言不足”之感——教师自身对诗歌的领悟是丰富的,生动的,但要诉之于语言,却又显得支离破碎了。就诗论诗,则又显得过于单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7至9年级诗歌教学的阶段目标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  相似文献   

20.
英美意象派与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理念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908—1918年的西方诗坛上,英美意象派(Imagism)以其反常规的革新意识对传统诗风形成强烈冲击。很难想象,这个先锋诗派竟与中国古典诗歌有过千丝万缕的直接联系。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理论曾是意象派诗人创作的指导原则,中国古典诗歌也成为意象派诗人竞相模仿的创作模式,可以说,“意象”成了这次东西方诗歌交流的桥梁。但在对意象理念的具体把握时,东西方诗人存在着审美重心的位移。本文拟对此作简约比较,探讨英美意象派与中国古典诗歌在交流过程中的汇通与歧异。 “意象”是我国古代诗歌艺术史上出现最早而又得到广泛运用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最早出自《周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