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的尝试     
尹航 《围棋天地》2011,(10):100-100
在做死活题的时候,碰上自己没见过、也没有什么灵感的题,可以这样考虑:寻找前几步双方必然性最大的下法,对变化已经减少的棋形先做计算;如果不成立直接舍去,寻找下一个可以减少变化的图形。  相似文献   

2.
我的尝试     
尹航 《围棋天地》2011,(1):94-94
这道题是早期模仿韩国死活题的时候创作的题目,当然现在的我已经不再于一·一这种奇怪的地方放棋子了。做死活题最基本、也是多数人最终希望达到的目的,说来无非是为了实战中的计算力提高和培养对棋形的感觉;而像这样的题目更多的应该说是少数人的消遣罢,实战中的借鉴价值几乎为零。仅作消遣^_^  相似文献   

3.
我的尝试     
尹航 《围棋天地》2010,(11):94-94
印象中这是我两年多前创作状态不佳时作为调剂而出的小作品。像这种角上硬生生加上好几个不可能正常出现的棋子的题目,我还是不喜欢的。个人认为做死活题就是为了练习实战中出现死活问题时的棋感,而像这种棋型,虽然也可以说有“棋感”存在,终究属于另类的感觉,无法从中借鉴而在实战中加以运用吧。  相似文献   

4.
我的尝试     
作为死活题的一种,我对于对杀题的创作确实并不太擅长。本题也是出自我的实战。当然,每个人在创作死活题的时候各有所长。比如就我来说,也许更擅长于封闭型的死活题。换句话来解释的话,就是先将一块棋完全(或几乎完全)围住这样一种类型的死活题。对于出题人而言,特点是相对于验算来说,以先期的计算为主。  相似文献   

5.
我的尝试     
尹航 《围棋天地》2011,(23):80-80
对于创作死活题的棋手来说,撞题是难以避免的事情,今天的这道题就是如此。本题“原创”于2005年,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得知孙远老师在2000年就已经出过一道一模一样的题目,此外在韩国的某本死活题书上面(应该晚于《鬼手魔手》),我也见到过手法一样的相似题目。所以说,为了题目的创作,需要尽可能地多做题,才能避免这种略显尴尬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大猪嘴     
《围棋天地》2004,(4):72-72
图一(基本图)这是大猪嘴的基本形,大猪嘴是初学者掌握死活要领的经典死活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我的尝试     
尹航 《围棋天地》2011,(6):91-91
在直线进攻、防守不能奏效的时候,通过其它方向试探对手的应手,针锋相对地决定自己的对策才是上上之计。当然,不仅仅死活题如此,棋盘上各种各样虚虚实实的试探也是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8.
我的尝试     
本题是我以R为题创作的题目。出题的时候,黑棋棋形确定得比较早,但白棋却一直没有找到令人满意的棋形。现在的形状,我对白棋一路的一个难以解释的棋子还是感到不满,也许我哪天心血来潮再加工一下,大家以后再看到的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啦  相似文献   

9.
我的尝试     
尹航 《围棋天地》2011,(20):87-87
作为老生常谈的话题,角的特殊性是死活题当中永远也绕不开的常青树。由于角部易想到、不易想到的变化众多,无论是死活题创作还是在实战当中,经常会在角部有出彩的表演。用一句话概括,角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防守方容易做眼、攻击方容易弃子后成杀、气的计算上会与常识发生出入等方面吧。  相似文献   

10.
我的尝试     
尹航 《围棋天地》2010,(16):78-78
这道题的创作过程是:先摆出一个棋形,确定解题手法之后,再去改进成可以使之成立的棋形。原先还想了很多变化,因无法让这个手段成立,只好忍痛割爱。像这样看似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手段,实为实战中万万不可轻视的“炸弹”。  相似文献   

11.
我的尝     
尹航 《围棋天地》2011,(19):85-85
作为常见的死活常识,想必大家都非常清楚三路沿边的时候,六子可活,四子必死。本题的棋形是黑五子沿边,外带小尾巴一个,从棋形上看不是死形。虽说普通下法难以奏效,然而现在白棋依然有利用二路一子之力威胁黑棋生存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我的尝试     
尹航 《围棋天地》2011,(11):87-87
就取舍的把握而言,只有了解对手的真实意图,才能正确选择不偏离己方预定轨迹的道路。本题中,白棋唯有尽可能避开黑棋的陷阱和自己的贪欲,才能给黑棋以最大的压力0对于白棋来说,第一手就要面临选择,黑棋棋形明显存在缺陷,白棋应该从左边两子还是右边三子对黑棋开刀?  相似文献   

13.
我的尝试     
尹航 《围棋天地》2011,(9):88-88
劫争当中也有一些形状没有具体的名字。比如附图1所示的棋形,不论是黑先还是白先,最后都是紧气劫,双方处于一种奇妙的平衡之下;附图2也大致相似,但是由于黑棋有眼,先走的时候可以选择打劫或是双活。像上面的例子中所举的形状,在实战中也可以说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14.
陈斌 《围棋天地》2006,(24):70-70
甲君,人送外号“地老鼠”,缘其做活、治孤功夫十分了得。在其颠峰时,有说一盘棋同时出现三块孤龙,均被其一一安然成功活出。同水平的人要杀他的大龙,几乎为不可能。据他自己说:是住看过一本吴清源的死活棋书后,才得此本领。  相似文献   

15.
我的尝试     
本题是从高目定式中衍变而成的题目。从定式开始衍变的创作方法思路相对轻松,实战性也相对较强。在创作本题的过程中,对棋形的一再变动曾经使我几近放弃,现在大家所见到的题目虽然基本成型,  相似文献   

16.
《围棋天地》2010,(16):80-81
本题非常的经典,是我创作死活至今唯一一道在实战中自然成形的题目,连一个子都未精简,这种概率似乎连百分之一都不到。这取自两个孩子的实战,当时我看到以后先是觉得棋形非常非常有意思,然后就把棋形摆出来想精简一下,形成一道死活,最后的结果是,我发现不需要精简了……这道死活其实不应该说是我的创作,应该说是两位对局者孙权和张琪所创作的:)  相似文献   

17.
赵客 《围棋天地》2006,(22):68-70
压卷之作 很多死活题集都有自己的压卷之作,我的业余“官子谱”虽然规模很小,但我也努力地想编一道达到职业难度的题目作为压卷之作。最终的成果就是图一中的“寒潭月影势”,不过,这可实在是一道难产的题目。  相似文献   

18.
我的尝试     
尹航 《围棋天地》2010,(13):98-98
本题源自张东岳在QQ群里贴出的图,由于黑棋弹性丰富,白棋没有找到净杀的办法。白棋最具有迷惑性的下法是冲,然后形成类似本题的形状。我对外部棋形略加改动之后成为本题。  相似文献   

19.
我的尝试     
尹航 《围棋天地》2011,(18):88-88
这道题的变化远远复杂于第一眼留下的印象。一开始出题的时候,我也没有注意到黑棋往外边出逃的变化。后来发现黑棋的试应手,虽说结果不变,但之后所衍生出的变化较原本仅仅局部的死活,可以说为本题增添了不少值得玩味之处。  相似文献   

20.
袁斯童 《围棋天地》2011,(3):182-187
这些绝对称得上专业水平的死活题,作者却不是专业棋手,而是南京的业余高手袁斯童5段。据我们所知,业余棋界的死活题达人还有不少,其实这原本也不是职业棋手的专利,比如日本公认的诘棋大家中,就有一位业余棋手琢本惠一。当然,我们的业高们在这方面距离琢本还有相当的差距,正如我们的死活题还无法上升到诘棋文化的高度,但是正因如此,才需要更多人的更多努力,更多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