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精品     
十三 《围棋天地》2011,(11):M0001-M0002
拿到本期的杂志,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第13期的《坂田妙手录》变脸了。坂田荣男九段曾经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两度于《棋道》杂志连载这样的讲座.各为期一年。在坂田先生去世时.天地决定将两者合二为一推出.以志纪念。从本期开始.《坂田妙手录》实际上是进入了八十年代。  相似文献   

2.
入木三分     
王元 《围棋天地》2010,(22):M0001-M0001
自本期起,我们将刊登《坂田妙手录》,既是对大师的追念,又是围棋经典的展示。 坂田荣男先生,是围棋界的高峰,他对棋形本质的透视力和对棋子活性的运用力,确实出类拔萃。或者也可以这么说吧:他是棋盘上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  相似文献   

3.
叶丰 《围棋天地》2011,(1):21-21
最近,在《坂田妙手录》中又看到了“桧舞台”的字眼,印象中好像在天地上见到了不止一次了。请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4.
以下三篇文章都是完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即坂田的全盛期和与后起的群雄反复争夺的时期。其中,《坂田荣男的棋与人》是长期观战记者、棋文大家江崎诚致眼中的坂田,《坂田本因坊》是年辈稍晚的另一位一流棋手山部俊郎眼中的坂田,《艺与胜负缺一不可》当中,则是坂田先生自己现身说法。三者结合,一代霸者的形象便逐渐在眼前清晰起来了——当然,也只是大致清晰而已,因为坂田其人,也与围棋本身一样,是永远说不完的。  相似文献   

5.
诘棋新作     
林的榧盘蛤石日本《围棋俱乐部》曾长期连载“拜见棋盘”栏目。有一次到了林海峰家里,他拿出的是六寸五分的天地枉本榧棋墩,木纹通直细腻、色泽金黄透亮,尽显王者风范。记者询问来历,林介绍说是1965年从坂田手里初次夺取名人头衔后,平时就对他极其关照的藤田梧郎先生送给他的纪念。此盘据说是在大正或明治年间制作,但见其成色,记者不禁流露出“名盘不上年纪”的感叹。  相似文献   

6.
本局是第二期日本最强决定战循环圈第七局,此前坂田以五胜一负的战绩领先,其中包括本讲座前两期介绍的战胜强豪吴清源九段的精彩对局,此刻双雄再次交手,此局的胜负也许就将决定谁能夺得“日本最强”桂冠。  相似文献   

7.
我的尝试     
尹航 《围棋天地》2011,(15):88-88
与“二一多妙手”相辅,我想“一一出鬼手”应该可以紧随其后。几乎只有在二一的位置上有了棋子,才会产生一一成为鬼手的可能吧!二一有子,下在一一的位置上必然是送吃,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大致分为防劫、防聚杀、两边各做一眼等。当然,在二二以及其他的位置上有棋子的时候,也有下在一一的可能,不过这种情况下多是为了两边各做一眼,因此也就比较容易被注意到。  相似文献   

8.
《围棋天地》2008,(2):1-1
2008年2月15日,坂田荣男九段就将年满八十八岁,这一年纪在民间历来有“米寿”之说。日前,日本《围棋世界》杂志特地安排当红女棋手万波佳奈四段提前为板田祝寿。一老一少相谈甚欢。坂田开玩笑说万波未必知道自己,但是自己却早已久闻万波的大名,但实际上,万波却是坂田的崇拜者,少年学棋时不但经常研究坂田的对局集。  相似文献   

9.
《围棋天地》2004,(23):40-40
围棋什么最痛快?有说是吃子,无论视觉还是手感。一位名手曾经说过,即使是职业高手,感觉最痛快的依然是杀棋,尤其是将对方棋子从盘上提取的时候。日本《棋道》杂志还曾刊登过一篇提子最多的名局的专题。  相似文献   

10.
《围棋天地》2013,(10):79-80,111-112
当双方棋子处于胶着状态时,一步妙手有时可以扭转乾坤,一着恶手带来的可能就是万劫不复。在生死之间,需要出奇制胜的手筋。  相似文献   

11.
坂田荣男在日本围棋史中绝对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在坂田的全盛时期,曾以剃刀般锋利的棋雄居本因坊达七年之久,并成为全日本第一位名人本因坊。在这一段时间内,坂田获得了大大小小无数次冠军。可以说,坂田那剃刀般的棋风和令人拍案叫绝的制孤技术给当时的日本棋坛带来了新的思维模式,对日本围棋的流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00年2月,八十岁高龄的坂田举行了引退仪式。新闻发布会没有过分的铺张,就像他为人处世一样简洁。不论是过去、现在他似乎总是相当低调的。但是,事实上他所做的的确不少,低调的处世亦同样不妨碍他的自信一般,…  相似文献   

12.
方继孝 《收藏》2012,(15):104-109
抗战前,夏丐尊和叶圣陶两家同住上海虹口熙华德路汾安坊3号,过从甚密。这期间,夏丐尊和叶圣陶合著了《文心》,以故事体裁写关于语文的知识,把抽象的道理和日常的具体事情融成一体,生动活泼,深入浅出。《文心》后在《中学生》上连载,很受读者欢迎。1934年,《文心》单行本出版,风行一时,共印20版。日本《新中国事典》称誉这本书是"在国语教育史上划了一个时代"。陈望道、朱自清分别为本书写《序》,朱自清在序文中有一段风趣的话:"本书写了三分之二的时候,丐尊和圣陶做了儿女亲家,他们俩决定将本书送给孩子们做礼物。"  相似文献   

13.
诗中棋     
宋代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山行过僧庵不入》一诗里写道:“茶炉烟起知高兴,棋子声疏识苦心。”想来诗人和寺僧是老棋友了,彼此熟悉相知,因此,诗人虽未步入僧庵,见到茶炉烟起,就知道寺僧又在高兴地下棋了。有人说下棋是脑力操,下起棋来确实要煞费苦心的。棋子走得快时,往往是顺利的时候;遇到困难需要焦思苦虑的时候,下棋的速度就自然缓慢下来,所以诗人说,听到棋子声响渐疏就知道弈棋者的苦思劳心了。两句诗,寥寥十四个字,便向读者描绘出:庙内(也许是树下的石桌上吧?)正有人下棋,一旁小僧正在煮茶;庙门外,诗人正在庙门外趑趄不前,也许  相似文献   

14.
杨烁 《围棋天地》2014,(18):68-78
日本棋院机关报《棋周刊》自2013年2月起,新开设了一个重磅的连载栏目:200名职业棋手选出的“想一直讲下去的好手·名手”。获得票数前十的十步名手,每隔一到两个月在报纸上陆续刊出,至2014年8月全部连载完毕。  相似文献   

15.
虽然背负着其实已经超越其实力的期望,但是坂田仍然一往无前地攻城拔寨,视天下英雄如无物,可是就在坂田如日中天的时候,他的王城却在一名年轻的武者面前轻易陷落了,这结果坂田不曾想到,林海峰不曾想到,天下人恐怕都不曾想到。那么,坚不可摧的城墙究竟是从何处被突破的?  相似文献   

16.
我的尝试     
尹航 《围棋天地》2011,(14):90-90
“二一多妙手”这句话,想必各位都是耳熟能详。然而,二一究竟多到怎样一个程度,可能大多数人都没有关心过。前段时间我在搜索资料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了一篇日本的论文,上面统计了750道题4024个图当中,各种点在不同顺序下的出现频率。  相似文献   

17.
平江不肖生风靡一时的代表作《江湖奇侠传》(1922年应世界书局之约开始创作,于1923年1月在《红》杂志二十二期上开始连载。《红》杂志改版后,由《红玫瑰》陆续连载。单行本先由世界书局,后由中央书局出版),是他奠定的现代武侠小说不朽地位的一部巨著,尤其在江湖与武林的迷幻离奇的表现方面,受湖南民俗影响,将写实与神怪相结合,民间传说  相似文献   

18.
李斯 《垂钓》2007,7(8):13-13
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中华名人垂钓俱乐部、深圳坂田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07年“坂田杯”全国名人钓鱼邀请赛,将于今年9月8日~9日在深圳坂田俱乐部举行。  相似文献   

19.
最近,《新民晚报》连载了著名电影演员刘晓庆的文章《我这八年》。笔者细读了多篇,觉得晓庆是一位痴心、醉心于艺术并  相似文献   

20.
枯棋与势棋     
查丕栋 《围棋天地》2006,(13):67-68
阅读古代咏棋诗的时候,发现诗人写到棋子时,有用“枯棋”一词的。如宋胡宿《寄昭潭王中立》诗日:“十干美酒花期隔,三百枯棋弈思沈。”黄庭坚《弈棋二首呈任公渐》诗日:“偶无公事负朝暄,三百枯棋共一撙。”为什么把棋子称作“枯棋”呢?这个问题引起了笔者的好奇之心,很想探索个究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