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太极拳运动动作变化多端,每一动作既要求手、腿、身、步的高度配合,还要求身体运动与内在精神意气的协同一致。即所谓“外三合”“内三合”之说,意与气合是内三合中所强调的主要关于“意”与“气”的凋节配合。意与气合广泛地存在于体育运动之中,而太极拳在意与气的要求或体验上特别突出和明显,它是太极拳教学训练中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引起很多人的关注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浅析太极拳教学中的“意”与“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太极拳的教学水平,使太极拳练习者技能得到进一步增强。本文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太极拳“意”与“气”进行了阐述,提出太极拳教学中应注重“意”与“呼吸”及“气”的配合。 相似文献
4.
“暗示”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暗示”是现代体育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对人的生理及心理的影响已得到证实,运用到教学中它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合理地运用暗示手段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掌握太极拳知识、技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文章从言语、动作、形象、标志物、音乐等五种暗示方法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具体运用,阐述了暗示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揭示了太极拳中的矛盾运动,以期为广大太极拳爱好者能够比较深入地认识太极拳,习练太极拳,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肢体力是肌肉收缩拉动骨骼,骨骼以关节为转轴,带动人的肢体运动而发出的一种机械力。那么太极拳运动技击中,人体所发的肢体力干什么去了?发挥了哪些作用?这是我们必须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弄清这个问题,对正确认识传统劲力理论和指导练拳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肢体力在太极拳运动技击中有以下作用。 相似文献
7.
8.
《武氏太极拳全典》由永年广府武氏太极拳第五代直系传人孙建国先生潜心编著十年而成,即将由深圳灵智伟业出版。我国著名武术家吴彬先生为本书题名,陈杨武吴孙等各派太极名家皆为本书题词祝贺。新书内容分上下两卷,收录有前辈《拳谱》《拳论》的套路分一路中捋架、二路炮捶、三路小架、单双推手、发功、拆招应用、精简24式和 相似文献
9.
高校太极拳“意”与“气”教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高校太极拳"意"与"气"教学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对太极拳运动"意"与"气"认识;强调"意"与"气"的配合和对太极拳内气和用意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姜娟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5):15-16,35
运用文献研究法,将太极拳理、拳论中的"气"融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中予以研读.认为太极拳健身文化之"气"有"人身之本原"、"人的精神"和"人的呼吸"三个方面的涵义,并为这三个方面寻到了传统文化的语境,进行了现代语言的初步阐述.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探讨太极拳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文献比对、实验跟踪、问卷调查等为手段,以四十二式太极拳教学为研究对象,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太极拳教学中突出技击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加深对太极拳拳理、拳式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是树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较好方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作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内容重要组成部分的二十四式太极拳,依其舒展简洁,速度均匀,中正圆满,浑厚庄重的特点,深受公众喜爱。但由于传统教学周期长,形式单一,学生学习被动机械,外加学生年轻好动,喜欢快节奏的特点,造成了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影响了教学效果。为此,作者通过探索实践,把"互助式"学习法引入到太极拳教学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太极拳符合中医养生学的指导思想,中医理论在太极拳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减少疾病,实现体育终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太极拳在我国传统武术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太极拳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传统哲学思想阴阳学说在太极拳的盘架、拳理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指导作用.文章就是在对太极拳中阴阳学说的使用进行了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阴阳学说是解释世界万物的基本规律相互对立统一且是物质的.太极拳的一招一式中无不体现着这一哲学道理.例如虚实、刚柔开合、动静等.所以太极拳任何一个动作的变化都是一种阴与阳的转换,可见阴阳学说在太极拳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吴海清先生,生于1918年正月初三,河北省清河县人氏。幼年习武,练八方捶等拳术,后与顾印珂(外号“顾半趟”)先生一块磕头拜武氏太极拳第一代传人葛福来先生为师,开始学习武氏太极拳。顾印珂是吴海清先生的亲姐夫,二人早起晚归勤学苦练, 相似文献
18.
(一)理 夫物散必有统,分必有合,天地间四面八方,纷纷者各有所属,千头万绪,攘攘者自有其源。盖一本可散为万殊,而万殊咸归于一本,拳术之学亦不外此公理。夫太极拳者,千变万化,无往非劲,势虽不侔,而劲归于一;夫所谓一者,自顶至足,内有脏腑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联而为一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所谓一以贯之者,其斯之谓 相似文献
19.
20.
文章以上海复兴高级中学高三两个武术班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对这两个组用一般教学法和攻防含义教学法进行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进行兴趣意向、动作掌握程度、考核成绩的对比,结果发现用攻防含义教学法教学的实验组的教学效果要比用一般教学法的对照组更好,更适合于现在的太极拳教学,使学生看到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全貌,继续改进攻防含义教学法,使之更加成熟完善,以进一步提高太极拳套路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