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一、税费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 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调整为"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在这一体制下,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来源由向农民收费转向了各级政府财政拨款的形式;教育责任由农民转向了各级政府,在各级政府责任中体现以县为主.这一系列重大调整与转变给农村义务教育造成了巨大影响,其中有积极作用,但消极影响更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叶茂  韩传银 《湖北教育》2002,(20):26-28
国务院实行“以县为主” 的管理体制后,农村义务教育在管理上发生了两个重大转变,一是把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从主要由农民承担转到主要由政府承担;二是把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从以乡镇为主转到以县为主。同时,今年在我省推行的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使农村教育投入机制月随之发生了重大改革这些变化对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都将产生直接的影响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3.
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明确各级政府责任,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的领导和管理(一)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县级人民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负有主要责任,省、市州、乡镇等各级人民政府承担相应责任。(二)省人民政府负责统筹制定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规划以及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措施;根据国家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核批各县市区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逐县市区核实财力水平,统筹安排财力,对财力不足、发放财政供养人员工资确已达到合理比例仍有困难的县市区,通过调整财政…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投入还存在众多问题,本文基于制度分析的视角对目前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进行了透视。同时对税费改革视角下,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以“县”为主的模式提出了质疑,认为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融资制度难以担当义务教育融资的重任。其背后的政策含义就是要建立各级政府合理的义务教育成本分担体制。  相似文献   

5.
“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源于农村税费改革,是针对税费改革后乡、村两级财务困境提出来的。“以县为主”要求县级政府要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全额纳入县财政预算,要切实担负起对本地教育发展规划、经费安排使用、校长和教师人事等方面进行统筹管理的责任;乡镇政府要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  相似文献   

6.
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展、问题、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落实“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目的是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保证经费投入,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关键是从根本上实现两个转变:即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从主要由农民承担转到主要由政府承担,把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从以乡镇为主转到以县为主;重点是解决好教育管理的权责结合、人财事相对统一的问题.提高教育资源的统筹和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7.
祁门县平里镇位于安徽皖南山区。“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保证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村税费改革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然而,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并不意味着乡(镇)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没有责任或责任减轻了。相反,从我镇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实践看,乡(镇)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上,更应强化自身的责任,要按照新体制的要求,及时调整和转变乡(镇)政府管理农村义务教育的职能。一、乡(镇)政府要提高新形势下对农村义务教育战略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当前,全国上下…  相似文献   

8.
转变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实质是把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从主要由农民承担转变为主要由政府承担,把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从以乡镇为主转到以县为主,其中“以县为主”是核心。作为政府职能机构,教育行政部门要能动地适应体制的调整和完善,协助地方政府,切实履行好管理职责。笔者认为,主要要从三个方面适应和调整:  相似文献   

9.
转变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实质是把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从主要由农民承担转变为主要由政府承担,把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从以乡镇为主转到以县为主,其中“以县为主”是核心。作为政府职能机构,教育行政部门要能动地适应体制的调整和完善,协助地方政府,切实履行好管理职责。笔者认为,主要要从三个方面适应和调整:  相似文献   

10.
一、“两项举措”在农村教育中的成效近年来,各地在实施“两项举措”,即税费改革和“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和较好的成效,为研究我国县(区)教育的发展路径提供了有益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体制调整迅速,教育“三保”明显加强农村税费改革是新时期农村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是从制度上理顺和规范农村分配关系,从投入体制上明确政府对义务教育的责任。办学经费由政府负担,教育管理体制必然要作相应的变革和调整,中央作出调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决定,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的“两个转变”(把农村义务教育的…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政策实现了“三大转变”: 投入主体由“农民”转向“政府”;投入管理体制由“乡镇为主”转向“以县为主”;收费办法由“多费制”转向“一费制”,并进一步向“免费制”过渡。但为确保政策实效,还必须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法制化进程,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民间资本的投入水平,改革政府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这是对原有农村基础教育财政管理体制的一个重大突破。但从近几年的实施效果看,目前制约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最根本的投入问题并没有从制度和机制层面上得到彻底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义务教育依然没有走出困境,局部地区的状况仍在继续恶化,“以县为主”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总量严重不足的问题,也不能切实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有效实施。那么,“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如何有效运行、“以县为主”后各级政府责权如何划分,  相似文献   

13.
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税费改革后我国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着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农村中小学教育保障条件大大减弱;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仍不能得到较好解决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根本解决县级政府的财力结构与其负担的义务教育责任不相称问题。本提出其解决方案为重构农村义务教育事权划分格局,即在农村义务教育管理在由乡镇为主转为以县为主的基础上,构建起“国家办学,分类承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4.
“一费制”收费办法为规范教育收费、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要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政府义务教育的财政责任应与其财政能力相匹配,建立有效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切实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一费制”项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5.
新闻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的各种收费项目急剧膨胀,农民负担居高不下。据统计,1999年全国农民直接承担的税费负担总额约为1200多亿元,农民人均负担税费为130多元。其中,农民缴纳的农(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屠宰税各项税收收入近300亿元;农民直接缴纳的村提留和乡统筹费约为600亿元;“两工”中的以资代劳及其他各种社会负担(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集资、罚款、摊派等)约为300亿元。各项农业税、“三提五统”和“乱收费”形成了农民沉重的税费负担。农民不堪如此沉重的税费负担,怨声载道,“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三农”问题日益凸显。在这种农村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面临较大危险的关键时刻, 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经过调查研究,决定在农村实行“税费改革”。 1998年10月起,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财政部、农业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三个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国务院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小组,着手研究制定改革方案。1999年3月5日,朱镕基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进一步完善财税体制改革,重点是全面清理和规范收费,逐步实施“费改税”。2000年3月,中共中央、图务院正式下发了《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率先在安徽全省进行试点,标志农村税费改革正式启动,并成为整个税费改革的突破口。2001年,江苏省依靠自身的财力自主进行了改革试点。 2002年中央在总结安徽、江苏等地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积极稳妥、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将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到河南、河北、内蒙古等16个省份,浙江和上海两个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经国务院批准,也根据自身财务情况进行税费改革。2003年3月27日,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农村税费改革工作试点在全国全面推进。截至2003年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已在全国20个省份全面展开,其余11个省份继续在部分试点县进行局部试点,试点地区农业人口达到6.2亿,约占全国农业人口的四分之三。农村税费改革的内容是“三个取消”、“两个调整”和“一个逐步取消”。“三个取消”,指取消生猪屠宰税、取消乡镇统筹款、取消农村教育集资等专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及政府性基金和收费。“两个调整”,即调整农业税政策、调整农业特产税征收办法。对原统一规定的农村劳动力积累工和义务工则“逐步取消”。农村税费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能否做到“三个确保”:一是确保农民负担得到明显减轻;二是确保乡镇政权和村级组织必不可少的经费;三是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正常投入。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政府办学体制,改变了以前实行的“县、乡”两级负担的体制。税费改革之前,就全国而言,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各种教育集资占整个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45%;改革以后,逐步取消了这两项经费来源, 而新的经费保障体制尚未确立,因而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产生了巨大影响。许多学者和课题组对此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认为税费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拖欠教师工资问题突出,教师流失严重;二是农村义务教育大量负债难以偿还;三是农村校舍危房改造难以进行;四是中小学布局调整配套资金难以落实;五是学校公用经费严重不足。针时这一重大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都在积极探讨解决之道,并在实践中逐步加以实施和完善。在江苏省教育厅有关领导的关心与帮助下,南京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系龚放教授等领衔,对税费改革背景下的江苏农村义务教育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他们富于建设性的调查研究成果,无论是对上层进行教育行政决策,还是对基层开展义务教育工作,都具有普遍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税费改革与农村义务教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费改革是继土改运动和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新中国农村的第三次重大改革,对整个农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取消了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进行财政转移支付,改变了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体制。如何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不低于税费改革以前的水平,受到了各级政府和教育界的关注,许多专家、学者对此提出了颇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税费改革是继土改运动和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新中国农村的第三次重大变革,对整个农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取消了教育附加费和教育集资,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进行财政转移支付,改变了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体制。农村义务教育是农村社会事业中涉及面广、需要确保必要投入的一项公益事业。这就需要思考如何调整并完善农村教育投入机制,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充足和顺畅,以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的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旨在强化各级政府特别是县级人民政府的责任,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有效推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但是,由于新体制遭遇了税费改革,忽略了地区间的差异,加剧了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投入不足的矛盾。因此,确保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机会平等,必须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投入体制,为教育均衡发展创造有效的政策和制度保障。从制度上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管理和投入责任,关键要考虑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的巨大差异,公平分配国家的公共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9.
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落实到位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把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体系予以保障,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这是牵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改革。因此,县级政府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教育投入,努力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全额纳入预算并切实予以保证。要依法将本县(市、区)义务教育经费预算和执行情况定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并接受人大的监督和检查。农村税费改革后,省、市、县(市、区)都要保证义务教育的投入。各级政府要认…  相似文献   

20.
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这标志着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一新的管理体制核心是财政投入体制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