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最新“抗拆”事件的代表,在政府部门的妥善工作下,67岁的温岭老农罗保根同意签约拆迁。和之前诸多“抗拆”人士一样,罗保根被称为“最牛钉子户”。然而此前,看到报纸、网络上“最牛钉子户”的称号,罗保根很不喜欢,他不认为自己是“钉子户”。无独有偶,衢州市区原木材厂片区拆迁地块的一名拆迁户,对于当地媒体上报道他为“钉子户”表示强烈不满,“你们报纸别再叫我‘钉子户’了!”  相似文献   

2.
朱香华 《大观周刊》2012,(52):40-40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城市房屋拆迁的规模也随之不断加大,伴随着城市房屋拆迁的步伐,我国很多地方也陆续出现了史上很牛的“钉子户”。面对这些“钉子户”事件。本文首先介绍了拆迁和城市房屋拆迁的相关概念,然后分析了城市房屋拆迁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3.
调查记者常常同时面对人性的乖张和制度的荒诞,"最牛钉子户"也是如此——它其实是两个故事,一个是荒唐的拆迁和土地制度,另外一个则是吴苹夫妻的命运,无论哪一个,都仍在继续2007年3月22日下午,当我翻过封锁现场的铁门,从保安的眼皮底下溜过"隔离带",爬向"最牛钉子户"户主杨武据守的孤堡时,我以为自己对这个报道已经至少有了七成把握。当年3月19日,九龙坡区法院裁定开发商在三日内拆迁杨武的住房,而22日是期限的最后一天,也是我到重庆的第一天。我给杨武留下我的名片,亲眼看着他存储了我的手机号码,叮嘱他夜里如果遭遇强拆,一  相似文献   

4.
重庆“钉子户”事件在经历了整个社会的大量关注之后,最终还是以“补偿拆迁”的方式顺利解决了√在整个事件中,媒体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最先网络上民众议论纷纷,到传统媒体跟进事件报道进程,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各尽其能,促进了事件的圆满解决。而从媒体对“钉子户”事件的关注到整个事件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正>一、事件回放2007年2月26日,在猫扑、天涯等网站上出现了这样一幅图片:在一片工地中央,有一栋突兀的二层小楼,周边的地基已被挖空,小楼犹如建在孤岛之上。当时的图片说明写道: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步行街边上。这张照片是作者站在轻轨杨家坪站的站台上拍摄的。3月8日,《南方都市报》以《网上惊现"史上最牛钉子户"》为题独家报道了此事,由此掀开了媒体对该事件报道的序幕。其后,"最牛钉子户"被新闻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内容分析法,对《北京青年报》、《新京报》、《京华时报》三家有影响力的北京都市类日报的医疗报道进行倾向性研究发现:其报道议题偏向医改类、诊疗类和医药类;其引用消息源偏向"官方";"医方"正面形象多于负面形象,但负面形象比例高于"患方"和"官方";医疗报道受社会语境、记者报道操作等因素影响,存在"系统性偏向",对各方意见和各类议题处理有失"平衡"。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总结本市城建系统的工作时,大家认为,去年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跟报纸宣传的密切配合分不开。报纸宣传的舆论影响,有时要比领导的讲话作用还大。就拿拆迁工作中解决“钉子户”、“拦路虎”这类事来说吧。有些人不顾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借着搬迁的时机,向国家提出许多苛刻条件和额外要求,你不答应,他就不搬。施工单位的领导常说,修路、盖楼,任务多大也不犯怵,拆迁动员,一户,让人也头疼。这个多年使人们感到棘手的问题,去年《北京日报》帮着解决了。记者从“钉子户”和“拦路虎”中,挑选了一两个典型,然后把搬迁户和拆迁单位双方的要求和条件写成稿  相似文献   

8.
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衍生的拆迁问题历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在框架理论下,将《南方周末》2000-2018年间的拆迁新闻报道作为研究对象,从报道数量、报道主题、消息来源、情感基调、报道类型五个方面进行实证内容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在这一议题中的框架呈现进行了总结归纳。研究发现,《南方周末》在近十九年对拆迁事件的报道中遵循了有关框架的限定,这与其人文关怀的价值取向密切相关,同时也存在着框架的变动,这里涉及到的是与社会现实的密切互动。  相似文献   

9.
暴力拆迁2009年11月13日,在这个明朗的清晨,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金华村却剑拔弩张如临大敌,拆迁队全副武装志在必得,决心铲平眼前的"钉子户",而唐福珍及其家人却在把国旗高高插到楼房顶端后准备好了汽油等物品,他们把"房在人在,与房共存亡"的横幅挂在醒目处。拆迁队伍继续向前推进,唐福珍拎着汽油桶爬上楼顶天台。她向自己身上泼洒汽油,毅然点燃,熊熊烈火燃烧起来……楼下的亲属与拆迁人员发生激烈肢体冲  相似文献   

10.
由拆迁引发的社会问题和社会冲突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和谐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城市房屋拆迁相比,农村地区征地拆迁在拆迁制度不完备等因素的影响下使得其矛盾更加突出.本文以《人民日报》作为考察对象,采用量化分析的方式对我国当前农村征地拆迁议题的新闻报道进行了实证考察,并揭示和评价《人民日报》的表现.通过对主题内容、消息来源、农民话语引述等8个指标的量化分析,发现《人民日报》农村征地拆迁议题在问题呈现方式上侧重于解决问题而非呈现问题、在消息来源等方面偏向于政府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新闻常规实践中要提高报道数量、增加深度报道、扩大农民话语空间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最新颁布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开始施行,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所提出的"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拆迁档案管理制度"进行了深化,为以后做好房屋征收补偿档案工作制定了指导方针。本文就建立房屋征收补偿档案的意义与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2007年3月,重庆“最牛钉子户”成为全国民众关注的焦点。全国民众的目光聚焦在重庆这座孤楼拆迁现场,这个历时近3年、因拆迁双方僵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南海仲裁案"出发,对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中国主流媒体和以《华盛顿邮报》为代表的美国主流媒体关于"南海仲裁案"的相关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从形式特征、报道内容、报道倾向三方面分析《人民日报》和《华盛顿邮报》如何报道南海仲裁案,揭示重点报道内容所蕴含的意义,分析其建构的中、美、菲三国不同的国家形象,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深层次的成因。  相似文献   

14.
当年的拆迁队长应聘成为“专职钉子户”,他想要的是什么?成为自己曾经的“对手”.面对的则是当初的自己,他如何感悟这戏剧性的转换?现在的拆迁还是他熟悉的拆迁吗?他胜算几何?  相似文献   

15.
曹钦 《东南传播》2013,(1):105-108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中国青年报》上以"留守儿童"为标题的153个文本从发表时间、报道体裁、报道倾向、报道切入点以及再现出题进行分析,得出媒介上留守儿童的形象多以被关爱的弱势群体及问题儿童为主,辅之以励志向上的正面形象,并进而给出了在日后报道中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新华日报连续七轮开辟"来自记者联系点的报道"专栏,笔者也曾多次采写"走转改"、"联系点"报道。2月22日,由笔者采写的《拆了老公寓,不拆邻里情》在新华日报头版头条刊出,这篇讲述一群普通老百姓拆迁故事的报道,不仅在业内赢得认可,而且感动了许多基层的读者。"走转改"如何避免走  相似文献   

17.
张贤平  黄永红 《东南传播》2016,(12):101-103
"女儿会"已经成为地方政府打造城市品牌,传承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传播渠道,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拟态环境,构建了土家"女儿会"的媒介形象,但不同媒体对"女儿会"媒介形象的表现呈现不同特点。本文分别选取《恩施日报》、《恩施晚报》、《湖北日报》和荆楚网为样本,通过分析省级党报、地方党报和新媒体有关"女儿会"内容报道的侧重点,意在研究其"女儿会"报道中媒介形象的偏差表现和成因,同时,比较这种偏差与"女儿会"原生态形象和受众认知中"女儿会"形象的异同,从而探讨这种异同对"女儿会"作为民族文化传播传承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玉沙村改造作为海口市乃至海南省首例城中村改造,之前十多年进行了三次启动都因经验、做法、财力等种种原因而未果。2007年6月,海口市政府再次组织实施玉沙村改造,并由龙华区政府作为项目拆迁人,于2007年9月5日入户调查,11月26日开拆,至2008年1月7日拆迁完毕,历时43天,其中无一阻挠拆迁的钉子户,无一重大群体事件,实现了和谐拆迁,这是市、区政府运用集体智慧、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幼儿教师作为特殊的职业群体,媒体通过选择、加工重新结构化呈现出来的"幼师"形象,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众对幼师群体的认知。本文选取《人民日报》近10年来对幼师形象报道进行分析发现,《人民日报》对幼师群体的关注度逐年上升,其中负面新闻报道的数量有所增加,但多以客观公正的舆论引导为主。  相似文献   

20.
信息交流     
在《"台州广电杯"重大突发事件与媒体的应对策略征文》专栏里,继续选发几篇来稿。《突发性事件公开报道: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元素》一文论述了公开报道重大突发性灾难事件与展示国家形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