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土地整理活动在浙江、江苏、河南、山东等地大规模展开,并且其理论、方法逐渐完善,从最初以单纯增加耕地面积为目的开始转变为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为目标。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有增加有效土地面积的潜力、农村聚落优化的潜力、改善生态环境的潜力、土地增值潜力等四个方面。但当前的大部分研究关注于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耕地的潜力。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关于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及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张小莉  秦成 《大众科技》2012,(1):270-271,262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是农村居民点问题研究的核心。文章以凌云县为例,在分析总人口、城镇人口、农村人口规模的基础上,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法对农村居民点理论潜力进行测算。最后通过层次分析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得出凌云县规划目标年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  相似文献   

3.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形成过程展开论述,系统介绍了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概念、原则,并总结了进行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现实意义。表明,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是适合子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和现有土地资源的利用水平的一项有利国策。  相似文献   

4.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加快城乡统筹的步伐,加强农村居民点整理。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生产方式、生活观念向现代化转型,农村土地资源浪费、设施不足、内部空间布局不合理的矛盾日趋显化,因此,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集镇村庄发展规划,对农村利用不充分的建设用地进行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对进一步缓解城乡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泰安市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根据实地调查了解各区农村居民点的用地现状及整理进程,明确各待整理区的类型与发展方向,制定符合实际的整理模式和时序,可为土地整理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本文采用实地调查、多因素综合评价及K均值聚类法,对泰安市农村居民整理分区的整理模式及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市可供整理的闲置农村居民点用地共10875hm2;紧靠城市边缘的农村居民点可通过城市化过程最先整理;城市控制区内的整理相对容易且潜力大,重点应通过拓宽整理资金的融资渠道加速其进程;城市内部村庄整理难度最大;地处农村腹地和经济状况较差的村庄,应以培育为主、整理为辅。本文分区及潜力测算基于实地调查,突出了测算城市区域内部空间的共性和差异性,分区结果具有现实可行性,所划农村居民点整理区内居民点空间结构调整方向明确,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前土地整理活动在浙江、江苏、河南、山东等地大规模展开,并且其理论、方法逐渐完善,从最初以单纯增加耕地面积为目的开始转变为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为目标。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关于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及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新衣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居民点整理存在的问题,探索今后村庄规划的方向,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对其进行研究。本文借鉴一些规划比较成功地区的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与措施建议。研究结论为:村镇规划应建立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专项基金,多途径筹措资金;编制科学合理的村镇规划并强化规划实施力度;建立和完善集体土地基准地价和地价评估体系;最后指出今后村庄规划的方向一发展生态型村庄。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进行过有关乡村居民点建设的活动并取得了相当的经验和效果,其内容随着其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变化,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逐步形成了各自相对完整的体系。对其进行国际借鉴可以使其在制定农村居民点的发展策略时少走弯路。以联邦德国和比利时为代表的国家侧重于从土地整理的角度来探讨乡村居民点的发展问题,而以日本和韩国为典型代表的国家则是从振兴农业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村庄建设。  相似文献   

9.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综合评价——以南昌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美娥  郭大千  乐晶 《科技风》2011,(13):260-261
本文以南昌市为例,在分析南昌市农村居民点现状,进行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测算的基础上,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级,最后提出了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外有关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进行过有关乡村居民点建设的活动并取得了相当的经验和效果,其内容随着其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变化,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逐步形成了各自相对完整的体系。对其进行国际借鉴可以使其在制定农村居民点的发展策略时少走弯路。以联邦德国和比利时为代表的国家侧重于从土地整理的角度来探讨乡村居民点的发展问题,而以日本和韩国为典型代表的国家则是从振兴农业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村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刘善开  韦素琼  陈松林  高月华 《资源科学》2014,36(11):2282-2290
通过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和Voronoi图Cv值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福建省德化县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德化县农村居民点整理后可能增加耕地的理论潜力,并从自然适宜性、生态安全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4个方面,选取10项评价因子,构建德化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综合修正指标体系及模型,对其修正。最后采用自然断裂法将现实潜力划分为潜力优势区、潜力内敛区和潜力限制区,分析各区整理潜力的限制因素。结果表明:1德化县农村居民点Voronoi图的Cv值为160%,空间分布类型属于集群型。从乡镇尺度上看,国宝乡和汤头乡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类型属于随机型,其他乡镇均为集群型;2德化县各乡镇自然适宜性修正系数为0.030 7~0.130 9,生态安全性修正系数为0.018 8~0.106 6,经济可行性修正系数为0.017 0~0.205 2,社会可接受性修正系数为0.006 5~0.364 8,综合修正系数为0.255 4~0.604 0;3德化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为742.60hm2,占理论潜力值的49.95%,说明其整理过程中受各项限制性因素制约潜力释放能力较小;4从空间分布看,潜力优势区主要分布在德化县中部的盆地地区,潜力内敛区主要分布在离县城较近的德化县南部和西南部,潜力限制区主要分布在德化县北部山区乡镇和县城所在地浔中镇与龙浔镇。  相似文献   

12.
滁州市南谯区农村居民点土地置换潜力测算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农村居民点土地置换是解决区域发展中建设用地指标约束,提高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滁州市南谯区为例,通过构建集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手段的综合研究方法,在影响农村居民点土地置换的指标主成分提取、区域内部分级基础上,提出不同等级、不同时段的人均居民点占地标准并应用于农村居民点土地置换潜力测算研究,将测算结果与根据村庄布点规划确定的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论主要有:南谯区农村居民点土地置换人均占地标准设置第一等级乡镇2010年、2020年分别为150m2/人、130m2/人,第二等级乡镇2010年、2020年分别为175m2/人、150m2/人,第三等级乡镇2010年、2020年分别为200m2/人、180m2/人;南谯区2010年农村居民点土地置换潜力为4576.34hm2,可置换比例达57.64%,2020年置换潜力为5488.17hm2,可置换比例达69.12%;测算潜力值高于根据村庄布点规划标准确定的农村居民点置换潜力,认为在同样的人口统计口径标准下,本文测算的置换潜力值的可实现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3.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与“挂钩”分区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简称"挂钩")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该项工作应从城乡互动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农村居民点整理可补充有效耕地面积和新增城镇建设用地的耕地需求量两方面因素而开展。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基于经济社会限制性和耕地自然适宜性的评价与分析,利用综合修正法估算了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现实潜力;然后通过建立挂钩能力指数模型,分析了城镇建设用地新增需求与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之间的关系,并将平谷划分为三类挂钩区,进而提出相应的挂钩整理与运作模式、资金保障措施以及补偿安置方式。研究结果体现了区域间的共性与差异,符合当地实际,对保障挂钩政策的落实和指导挂钩项目区的选取具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孟霖  郭杰  欧名豪 《资源科学》2014,36(11):2291-2298
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与整理潜力分析是划定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制定差别化分区管制措施的基础。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不仅与自然、社会、经济因素有关,也与政府和农户意愿密切相关,本文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选取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经济水平、政府意愿和农户意愿五方面的12个指标评价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通过整理适宜性与整理潜力的空间叠置分析,划定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并制定差别化的分区管制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整理适宜性和整理潜力的区域分异,徐州市可划分为优先整理区、优化调整区、滚动发展区和控制改造区四类区域,从整理优先次序、空间形态调整、组织模式、资金筹集模式等方面明确其差别化的整理管制措施。本文基于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与潜力评价划定整理分区,并制定区域差别化的整理管制措施,可为循序渐进的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土地整理已经成为我国土地管理中的热门话题,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农村居民点整理则是农村土地整理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郊区—北京市顺义区为例,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目标、意义、主要形式以及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策略模式和运作模式。最后得出结论:在经济发达的平原型大城市郊区,市场运作模式是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可行模式—这是农村房地产开发的创新模式,也是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土地需求的压力与日俱增。通过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效整治是提高农村土地的集约化程度和用地效率,是促进农村土地有序、合理与科学化利用的重要手段。论文以明溪县沙溪乡村居民点6个小组为项目进行了实践研究,详细分析各小组的基础设施、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等,提出了这6个小组各自适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农村居民点整理中的利益分配——以陕西省东樊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茜宇  张占录 《资源科学》2015,37(7):1376-1383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中的利益分配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为农村居民点整理利益分配优化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农村居民点整理项目利益来源于城乡土地区位差别而产生的级差地租,经济上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指标出让收益,利益分配主要是对指标出让收益的分配;2东樊村项目的利益来源是建新预留区的土地转为城市工业用地而产生的级差地租,中介方和政府、东樊村村集体、B村村集体或村民、东樊村村民和其他方的指标出让收益分配比例为56.32%、26.01%、12.31%、5.11%和0.25%;3现状利益分配存在着土地增值收益范围难以确定、政府在项目中的收益分配界线模糊、中介方收益比例在资金分配结构中比重过大、村民间利益分配存在局部不公平的问题。研究提出5个方面的建议:1界定土地增值收益的概念和范围;2确定各主体利益分配的合理区间;3扩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平台效应;4建立农村土地和房屋流转制度;5加大农民参与力度,来完善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利益分配。  相似文献   

18.
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通常是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农村居民点整治过程中,典型的空间、组织及产业整合运行方式的理论性概括。从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的基本概念入手,开展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和把握不同发展背景下的农村居民点演变机理,总结区域内成长性好、代表性强、特色鲜明和易于推广的农村居民点整治范式,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推进农村居民点整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规划调控下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亚锋  吕昌河  周玉  杨瑞 《资源科学》2016,38(7):1266-1274
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是土地整治的重要内容,也是土地整治规划的核心环节。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控下,将农村居民点划分为城镇化型及非城镇化型两大类;针对非城镇化型,构建农村居民点综合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其综合影响力,并结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关规定,将其划分为内部改造型、原地优化型及迁村并点型;根据不同整治类型,采用模式法构建相应的整治潜力测算模型。并以宜城市小河镇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预计到2020年小河镇通过整治可释放潜力117.83hm2。本研究将为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