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乎人文,天下化成。”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文化母体,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儒家、道家、法家的经典著作中都蕴含着许多哲学思想和人生道理,它们生生不息,历久弥新.是优秀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的总和,形成了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体的伦理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5000年的文明史,博大精深,从未间断。在此,我想谈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主要精神及其现实意义。一是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就是提倡人们应该效法日月星辰刚健运行那样奋斗不息、积极进取,坚持独立意志、人格尊严和做人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实践中,在教读《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的相关篇目时,笔者发现遵照课标中的要求,联系学生学习实际,可以在讲读经典的同时,进行有效的写作指导。通常情况下,教师有目的地予以作文写作的点拨,就可以让学生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4.
经典文本,通常是指那些经过历史沉淀、实践检验、大众认同而最具有典范性、权威性、原创性、奠基性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实践中产生过广泛而积极影响的文化产品。经典文本是人类智慧与创造的结晶,是人类文化发展轨迹和程度的重要标志,代表着人类曾经达到的生命境界和思想高度,是人类一切文化传承和创造的基础和参照,具有独创性、典范性和永久性等特点。作为中文专业教学领域中的经典文本主要指文学经典文本和文论经典文本,同时也包括相关的文化典籍和人文著作。经典文本在中文专业教学中具有人格境界与表达方式等方面的示范意义,本文结合写作课程教学来探讨一下经典文本阅读在中文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5.
关丽 《教师》2011,(13):69-69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瑰丽灿烂,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诵读经典诗文,让语文焕发生命的光彩。  相似文献   

6.
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结晶,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无形力量,是滋养学生的"美味佳肴"。如果我们能够以有效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受到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熏陶,在耳濡目染中吸收并蓄积中华传统文化的养料,必然可以在促进他们人格塑造的进程中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为此,上海市嘉定区第一中学在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积极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舞台艺术形式来感染学生。  相似文献   

7.
林斌 《学周刊C版》2010,(9):201-202
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是传承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重要途径,为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福建省已将文化经典阅读列为高考必考内容,而其他省市也有这种趋势。  相似文献   

8.
国学经典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根基。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人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诵渎国学经典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经典美文,有的立意高远,有的语言精美,有的构思巧妙……是指导学生写作不可多得的范本。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既要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品味其极高的艺术价值,又要指导学生探究、模仿其高妙的写作技巧,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经典美文潜在的写作范文价值。本文就多读经典,激发兴趣;利用教材,品词析句;读记结合,深入思考;依托文本,读写结合这四方面谈谈经典美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指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华经典诗文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教育的精华,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是对青少年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小学少先队工作中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道德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典积淀着民族的思想智慧,闪耀着先贤的理性光辉,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浓缩着崇高的道德精神.诵读经典,对于治学修身,熏陶性情,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位,增强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中学生必须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传统文化智慧。从2007年起,福建省率先将文化经典著  相似文献   

13.
网络写作的出现和发展对传统写作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消解着传统写作的精神主体。本文通过分析后现代解构主义的社会哲学思潮对网络写手的影响,写作主体以及写作精神的变迁,网络写作的商业化等要素来阐述网络写作对传统写作精神主体的消解。  相似文献   

14.
刘志 《成才之路》2011,(30):81-81
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仰赖于我们有着丰富辉煌的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华夏子孙共饮这一江文化之水。中华民族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文学经典养育出来的:《诗经》里的反抗精神;《老子》《庄子》《易经》所显示出来的深沉智慧与超然的人生态度;孔子《论语》所体现的仁爱精神;屈原的《离骚》、杜甫的诗歌所体现的爱国情怀等等。  相似文献   

15.
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人类文明的成果,正是通过这些经典诗文而传承的。小学阶段是孩子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在这一阶段.让孩子们学习一点经典诗文.和先哲交流思想感情.学习了解中国文化特有的思想和内涵.这对他们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孔芳 《现代语文》2010,(9):66-67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是青少年茁壮成长的精神食粮。语文教材中那些语言清新,情趣盎然,文质兼美的古诗文是我国古代名篇中朗朗上口的佳作,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结晶。  相似文献   

17.
杨双喜 《成才之路》2023,(16):137-140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国学经典,不仅符合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很大帮助。文章分析国学经典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面临的难题,明确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国学经典的意义,并对国学经典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进行探究,以期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8.
陈晔 《江苏教育》2014,(12):64-64
经典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教育的重要资源。传承经典文化,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也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源泉。教育,作为传承经典文化的重要推手,必须在校园内旗帜鲜明地开展国学经典的教学,这是“根的工程,花的事业”。当下,不少学校注重开展国学经典的教学,提出了“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的培养目标,形成了“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的办学特色,以经典文化为引领,使师生更多地了解、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从而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中华历史文化发展至闭关锁国,让原本与世界接轨的中国逐步脱离全球轨道。“闭关锁国”致使中华传统文化逐步落后于西方工业文明,代表农业文明的中华传统文化不再具有领先世界的水平。继而,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华文明在西方文明的碰撞下,呈现日益颓弱趋势,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文化自卑”。面对这种文化自卑,有识之士采取各种文化立场予以应对。直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人民才有了从根本上解决文化危机的思想动力。尔后,历经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大改造、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逐步确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回溯历史,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唯有坚持文化自信,才能不忘本来、汲取外来、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20.
正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传递,更是一所学校的精神内涵。打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让经典名句、圣贤哲语浸润学生的心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和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把中华民族精神体现在日常行为中,不仅只是提高了学校的文化品位,更让孩子们从中了解和体悟到经典名句的深意,并将会受用终身。河南省淮阳县外国语实验小学始建于2003年9月,校园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淮阳县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