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孟老师读的书堆起来不亚于一座"小山"。孟老师不仅书读得多,而且读得也非常好,学校里许多老师都想让他教自己的学生朗诵。孟老师上课很幽默。一次我们没读好,他就学我们读,读的时候拐  相似文献   

2.
<正>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作活动。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水平,还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朗诵是听读活动中最重要的教学形式,它对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长久以来,语文教学忽视诵读,教师"讲解"、学生"理解",围绕"高考"的指  相似文献   

3.
朗诵,顾名思义,就是对作品进行有感情、有内涵地诵读,从而对作品的思想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当我们听上乘的朗诵,会觉得自己渐渐地进入了作品的境界,从朗诵者的声音里受到了强烈的艺术熏陶。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一篇内容丰富的作品通过有声的语言化它诵读出来呢?  相似文献   

4.
一、案例 片断一: 师:同学们,听了刚才两位同学的分角色朗读,你们觉得他俩读得怎么样? 生1:a同学读得好,声音很洪亮。  相似文献   

5.
我站在窗台前,一只鲜艳的红蝴蝶飞进初秋的校园……“别走,美丽的红蝴蝶。”俄暗暗祈祷然。然而,蝴蝶却翩翩而去,融入那浓浓的白云间,只把美丽的情影留在我的心中,我望着那渐逝的红点一眼前晃过一只人人的红蝴蝶结和一张宛如蝴蝶般美丽的脸,那可是您——胡老师y听胡老师的课一简直是一种享受,她的声音就像幽谷中滴落的清泉,纯而美,她常常给我们朗诵课文,不管是怎样的文章,即使是最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她也读得有声有色、她的感情是那么充盈,记得她给我们读林觉民的《与妻书加。J,她的声音常常硬咽,而台下的我们却早已热泪盈…  相似文献   

6.
听课记     
曾经听一位名师授课,是一节关于新课程的目标设置与教学的课。 我很佩服。一节课.六十分钟,教师处理了一篇课文——一首很长的现代新诗。课堂上,教师只是亲自把诗歌声情并茂地朗诵了一遍.朗诵到动情处,教师声音哽咽,似乎不能再继续下去.悲伤的颤音从舞台上滑落到大厅里每一个角落。滑人听课教师的耳鼓乃至心田并久久地回荡。  相似文献   

7.
一、案例片断一:师:同学们,听了刚才两位同学的分角色朗读,你们觉得他俩读得怎么样?生1:a同学读得好,声音很洪亮。生2:a同学读得很有感情,特别是第一句读出了景色的美。  相似文献   

8.
刘成 《师道》2008,(7):51-51
日前,笔者听了两堂“同题异构”型诗歌研究课,课题为李清照的《醉花阴》。两位老师都注重诵读,他们凭借自己上乘的朗诵水平亲自作示范诵读,达到声情并茂的境地,赢得观课教师的一致好评,认为他们读得美、读得雅,读得有情有韵。可是许多老师却忽略了这样的细节,在示范诵读完毕之后,两位老师都不约而同地安排同学们进入自由诵读的环节,然后就开始鉴费陛的解读探究。其实笔者最期待的一个细节被忽略了,那就是教师朗诵完毕之后,能够让一位同学作代表性朗读,教师以此为契机,  相似文献   

9.
肖川 《师道》2008,(7):96-99
我打算用一生来写这三本书,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有的文章不很理想,需要替换下来,有的文章整体上还不错,但仍需然要润色,需要不断推敲。我非常认同约翰·布雷恩的观点:“如果一本书不能被大声朗诵出来的话,它就不是一本好书。”一篇文章只有当它不仅能够给人心智的启迪,也能够给人以美的陶冶的时候,才能算是二篇好的文章。  相似文献   

10.
如果房间洁净,心中安静,如果说整栋房子只有我一个人,连影子都悄然隐匿起来,这时,我最愿意做的事就是朗诵。坐在地板上,随手拿起一本诗集,挑一首喜爱的来朗诵,开始时可能感觉平淡,吐字犹豫,那些句子跟声音决不相融。如水与油,执拗地在各自的领域。然而,当字句一一闪过。如熟悉的路牌被心灵艰难地辨认,我慢慢感  相似文献   

11.
帮老师纠错     
骆玲芳 《广西教育》2014,(44):51-51
正5月9日上午,我在班上给学生朗读《又是荠菜花开时》。我大声地读着文章,读得津津有味,读得抑扬顿挫,仿佛我就是作者本人,正在田野的菠菜地里、草地里寻找着我的"胜利"喜悦。偶尔抬眼扫一下课堂中的学生,我发现他们也都沉浸在我的优美朗诵中,像是在用眼睛"寻找"着可爱的荠菜花。读完文章,我便开始布置阅读习题了,这时,忽然有一个声音说:"老师,荠菜的荠是读‘jì’,不是读‘qí’。"猛地抬眼一看,原来是平时比较胆小的欧庆在给我纠正发音。"是吗?"多年的教学经验将我的课堂应变能力磨练得  相似文献   

12.
①如果房间洁净,如果心中安静,如果整栋房子只有我一个人,连影子都悄然隐匿起来,这时,我最愿意做的事就是朗诵。②坐在地板上,随手拿起一本诗集,挑一首喜爱的诗来朗诵,开始时可能感觉平淡,吐字犹豫,那些句子跟声音决不相融,如水与油,执拗地在各自的领域。然而,当字句一一闪过,如熟悉的路牌被心灵艰  相似文献   

13.
曾有人提出阅读教学“以读代讲”“以读代练”,提倡以反复的读去领悟文章的语言、意境,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在一些课堂上,特别是公开课上,学生学会了迎合老师的心理,在诸如“读得还不够”“要读出感情”等语言的激发下,孩子们故意加重语气,关注声音的变化。久而久之,语文能力的训练被搁置了,导致学生作业中错别字连篇,口头语言表达不当,也没有通过对课文这个“例子”的学习进行触类旁通的写作尝试,写出来的文章语言平淡,磕磕绊绊,全无章法结构。  相似文献   

14.
所谓“润色”,就是指借助一些修辞方法,将文章中原来写得较为平淡的语句修改得生动形象,句式整齐匀称,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示例原句:音乐是人类最美好的声音。没有它,生活将变得平淡。  相似文献   

15.
朗诵与写作     
从上小学起,我就喜欢朗诵。汉语的魅力在朗诵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好的文章会给人一种欣赏音乐的感觉,比如朗诵鲁迅的《雪》、朱自清的《背影》,你感觉是在听一首如泣如诉的小提琴曲;而朗诵苏轼的《赤壁赋》和王勃的《滕王阁序》,你感觉是在听一首气势磅礴的交响乐。  相似文献   

16.
张冰 《学子》2009,(11):19-20
台词考试的时候,考生可以事先准备一段诗歌、散文、故事、寓言或者话剧、电影中的一段独白。朗诵时间一般限制在三分钟以内。考生选择一篇自己熟悉的、喜欢的、能驾驭的文学作品,同时对所要朗诵的作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作品进行艺术表现,考官通过考生的朗诵,考查考生的声音条件和语音的规范程度、清晰度,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能力,对作品意境和人物形象的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17.
央视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大意是一个孩子非常胆小,课堂上从没举手发过言。一次,老师让学生放学回家后读课文,并把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录音交上来,老师这才第一次听到了这个孩子的声音。老师就在孩子的磁带里夹了张小纸条:你的声音真好听,你读得好极了,真有感情,老师希望课堂上也  相似文献   

18.
朗诵与写作     
从上小学起,我就喜欢朗诵。汉语的魅力在朗诵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好的文章会给人一种欣赏音乐的感觉.比如朗诵鲁迅的《雪》、朱自清的《背影》,你感觉是在听一首如泣如诉的小提琴曲;而朗诵苏轼的《赤壁赋》和王勃的《滕王阁序》,你感觉是在听一首气势磅礴的交响乐。  相似文献   

19.
看学生读     
前不久,我听了一位语文老师的课,她在让学生读《三峡之秋》这篇课文时对学生说:“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文章为我们描述了长江三峡美丽的景色,我想请同学们读一读,看你们是不是真正的融入到了这幅美丽的画卷之中”这位老师的话一说完,同学们就开始声情并茂地放声读起来,有的摇头晃脑;有的正襟端坐,有的神情严肃,一个个读得都非常认真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这位老师一直都在凝视着学生们的举止神情,还时不时地点头微笑。  相似文献   

20.
读出味儿来     
同学们,语文学习首先要学会"读",但同样是纸上的文字符号,为什么有的人读起来如同嚼蜡,自己感到索然无味,听的人也觉得很是乏味?有的人却能读得有滋有味,情真意切,让自己沉醉,让别人陶醉?实际上,只要我们肯读、会读,一样能把平淡的文字读出味儿来.那么,阅读的时候,怎样才能把文章读出一种趣味,读出一种韵味呢?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