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金志明 《上海教育》2009,(15):74-75
【主要贡献与主要实践】 长期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研究教育理论。1983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亚太地区普教专家”称号,2000年获中国第二届内藤国际育儿奖、“樟树奖”等。离休后,他“踏遍青山人未老”,在更大范围内开展教育改革实践和理论研究,主持国家重点课题《面向21世纪的中小学教育模式实验》。他亲历了中国20世纪前半期的教育,参与了新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过程,被称为中国基础教育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2.
《华章》2006,(3)
著名教育家吕型伟参与了对旧教育的接管、整顿、改造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初创、探索。改革开放后,中国基础教育一些重大改革反映出的教育理念中都有他的思想。离休后,他在更大范围内开展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他亲历了中国 20世纪前半期的教育,参与了新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过程,被称为中国基础教育的“活化石”。吕型伟从事教育工作70个春秋,但仍然不敢说掌握了其中的奥秘,所以他不承认自己是教育家,只承认是教育工作者,当然还要加上个“老”字,老教育工作者。 88岁高龄的吕型伟,虽然早在18年前就已离休,但他仍然一直活跃在中国基础教育的阵地上,更重要的是他始终在思考着中国基础教育的何去何从。本文是他在“百年中国教育论坛”上的演讲稿,原文标题是《我们究竟在探求什么?——建国后基础教育的回顾》,分4个部分,为方便读者阅读,本刊摘编成3个部分,并分别加了小标题。  相似文献   

3.
吕型伟先生是当今教育界的历史老人,人称新中国基础教育的"活化石"。自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他主持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开始是普通教育整体改革,后称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至今绵延5个五年规划。前3个五年规划,我有幸担任课题学术秘书,后2个五年规划,由我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原副总编辑吕达接手负责。如果从课题研究算起,本人跟随吕老已有20余年了。感受颇多,略述一二。  相似文献   

4.
日前,我国教育界名流齐聚上海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共同畅谈、研讨具有中国基础教育"活化石"称号的吕型伟教育思想。已有90高龄的吕型伟先生,17岁开始教育生涯,做过教师,当过校长,担任过上海市教育局副局长和我国有关教育组织重要领导人,主持过许多重大教育研究项目。他把毕生精力、心血和智慧都奉献给了教育这一崇高事业,为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是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这次"吕型伟教育思想研讨会",旨在宣传吕型伟的崇高品格、独特的教育思想、可贵的献身精神和丰硕的教育业绩。我们本期特辟专栏,刊登几位教育专家学习吕型伟教育思想体会的文章,目的也在于此。作者文章中引用的吕型伟的话,均出自新近出版的《吕型伟教育文集》四卷本。  相似文献   

5.
《华章》2006,(5)
展望整个教育界,亲历教育百年的人大概没有几个。从教育救国到科教兴国,吕型伟经历了70年,也算时间很长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基础教育可以说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吕型伟是过来人,经历了全过程,而且处于改革的前沿,有时还参与决策。与吕型伟一起参与接管、实践的同志多数已经故去,少数还在世的基本上已经年老体衰,而吕型伟还健康地活着,还在东奔西走,还在搞改革实验,还在学习探索,而且有实验基地。所以,有人说吕型伟是新中国基础教育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6.
我们究竟在探求什么?--建国后基础教育的回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亲历中国教育百年的人大概没有了,但从1936年教育救国到现在的科教兴国,我经历了67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基础教育可以说是不断地在进行改革。我是过来人,经历了全过程,而且处于改革的前沿,参与实践,有时还参与决策、制定文件。与我一起参与接管、实践的同志多数已经过世,少数还在世的同志也已年老体衰,而我还健康地活着,还在东奔西走,还在搞改革的实验,还在学习探索,而且还有实验的基地,所以有人说我是近现代特别是新中国基础教育的“活化石”,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最近我在思考,新中国成立之后对教育的追求一直是围绕着两个问题,一是…  相似文献   

7.
双周     
吕型伟教育思想研讨会举行9月15日本刊讯90岁高龄,执教73年,当代教育家吕型伟被称为中国基础教育发展历程的"活化石"。9月15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吕型伟教育思想研讨会"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隆重举行。教育界群贤毕至,国内百余位教育专家和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国家督学、云南省教育厅原厅长罗崇敏发表了对教育改革的看法。他把中国教育比喻成一只肥胖的鸭子,但因为缺少两只翅膀——民办教育和国际化教育而飞不起来。也就是说,未来中国基础教育的活力会在民办教育与国际化教育两个方面充分体现。令天的基础教育有问题,大家都看得到。北大教授郑也夫近来颇有批判之语。他将当前教育的现状比作压缩饼干,"学生的天赋和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不平等、基础教育均衡化和"互联网+教育"并行发展的背景下,校外补习进入新阶段,其特征是广泛参与和深入参与。校外补习逐步发展为政府和市场共同提供的校外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受到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因素的影响。当前校外教育领域出现三大趋势:一是基础教育均衡化政策和高等教育的分层发展战略促使基础教育竞争从校内转向校外;二是经济不平等的环境中,父母加大了对校外教育的参与,密集化育儿文化出现并广为扩散;三是互联网等技术的普及消除了校外补习的有限参与障碍,拓宽了家庭教育选择的范围。政策—文化—技术的互动促使家庭的校外教育活动参与日趋制度化。其后果是基础教育从"高校内竞争、低校外竞争,低补习参与"的低水平均衡转化为"低校内竞争、高校外竞争、高补习参与"的高水平均衡。在后补习时代,校外教育活动逐步成为社会分层与流动的主要工具。政府应调整对校外教育的认识,承担起弥合校外教育参与的阶层差异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他初中毕业,17岁就当了乡村小学校长。上海解放后,他参与了对旧教育的接管、整顿改造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初创、探索,当过中学校长,并长期担任市教育局的领导工作。“文革”结束后,他参与领导了上海基础教育的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后我国基础教育一些重大改革反映出的教育理念中都有他的思想精华和火花。离休后,他“踏遍青山人未老”,在更大范围内开展教育改革实践和理论研究,主持国家重点课题《面向21世纪的中小学教育模式实验》。  相似文献   

11.
怎样评价中国的基础教育?现在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王厥轩在基础教育领域耕耘了近40年,最近他写了一本书《中国教育绝不输给美国》,从宏观大义上全面地评说中国基础教育,廓清了人们对基础教育的许多认识,很有看头。中国民众对教育的诟病,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针对应试教育,一个是觉得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太重。对第一个问题,作者提出,之所以在全国出现"素质教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教育报:近段时间以来,我们的教育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这让我相信中华民族的未来不是梦,但在基础教育阶段,有些教育方式还有待改进。"愿意学就学,不愿意学任他去"成了一些教师的教育法则。我的孩子曾因受到不合理对待而对学习失望,虽然他现在明辨是非、乐观自信、勤奋好学,  相似文献   

13.
刘彩宾 《教育》2013,(12):62-64
中美教育因各自的渊源和发展而差异巨大。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不能简单地以美国为参照系。照搬移植与"拿来主义"定会招致"水土不服",甚至消解原有的教育优势。观察与思考中美教育差异,辩证看待双方的优势与弊病,探索既能适应中国国情,又能汲取世界教育精华的教育模式,才是酝酿和实施教育改革的出路。中国基础教育是否"赢在起点"中国基础教育"赢在起点,输在终点",似乎是中美教育比较的一种概  相似文献   

14.
单中惠 《教育》2013,(10):64
对于整个学校教育系统来说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教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育在西方国家乃至世界上许多国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由前法国财政部长、时任欧洲联盟主席德洛尔担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题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指出"基础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走向生活的通行证’,它使享受这一教育的人能够选择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参与建设集体的未来和继续学习。"在这个意义上,外国中小学教育问题史研究是教育界一个重要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史宁中教授是我国改革开放后首批公费留学博士生,他不仅在数理统计领域造诣极深,而且在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等领域也颇有建树。作为高校教育管理者,史宁中教授亦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取得了丰富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成果。抓住机遇,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特色,构建全方位的教师教育体系,大学—政府—学校(U-G-S)模式享誉全国;独辟蹊径,垦拓农村教育,引领中国农村教育研究,为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跻身国家核心智库打下坚实基础;关注过程育人,重视思维炼制,提出"四基""四能""三会"的教学理念,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及发展贡献智慧,影响深远;立足国情,关注职业教育,科学判断,放眼未来普职新格局;高瞻远瞩,能谋善治,创新方法,带领学校走上发展快车道;会通文理,审慎育人,重视人才培养,为高考进一步科学化提供了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16.
2007年6月25日~27日,由浙江省教育学会和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联合主办、衢州市教育局和衢州市教育学会承办的"浙江省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学术研讨会"在衢州召开。会议主题为:探讨现阶段区域教育均衡化过程中急需突破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及期望省政府、省教育厅出台有关政策的建议。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省教育学会会长张绪培出席研讨会并作重要讲话。来自全省11个地市、26个县(市、区)的50余位主管基础教育副局长和教育学会会长等代表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共收到各地交流研讨材料28篇。本期我们刊发韩国存同志的交流研讨材料,他就相关问题表述了自己的观点,欢迎读者参与讨论。本刊也摘编了本次研讨会上有关会议主题的专家观点、实践经验、代表建议及厅长的解答,以其给广大读者有新的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教育关系到教师高质量发展。21世纪以来,“师范教育”一词被“教师教育”替代、将教师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教师教育这三大事件都是着眼于教师高质量发展。教师教育联结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础教育“基点”与高等教育“龙头”。基于基础教育“基点”的教师教育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基础教育能否“搞得越扎实”、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点,从而起着基础性支撑作用。作为高等教育“龙头”的教师教育就在于引领与创生:引领意义包括引领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教师发展的方向,以及在“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教师教育模式中起主导作用;创生意义则在于创新教师教育模式。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蕴含了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教师教育体系构建这三大要义。在新的形势下,师范院校要守正创新,即扬师范院校的师范之长守教师教育之正,补师范院校的学科之短创教师教育之新。  相似文献   

18.
雷沛鸿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教育革新家,他四度出任广西教育行厅长,在全省范围内推行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运动,从宏观上、整体上实施教育改造。他的成功改造在中国近、现代教育中外是罕见的,从他的贡献上来应该在中国现代教育史给他一个显著位置。  相似文献   

19.
《教师教育研究》2018,(2):112-120
教育家段力佩,长年扎根基础教育,坚持教育改革,总结的"十六字经验"、"八字教学法"和"三自"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界产生重大影响。段力佩重视教师教育与培训,其教师教育思想也很丰富。他提出的"教书要育人","在教学实践中培养教师","领导必须兼课、深入教学一线"等主张,以及教师应具备的优秀品质,都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段力佩的教师教育思想,植根于中国知识分子自主探索中国特色的中学教育办学实践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师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20.
感受吕老     
吕型伟先生是当今教育界的历史老人,人称新中国基础教育的"活化石"。自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他主持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开始是普通教育整体改革,后称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至今绵延5个五年规划。前3个五年规划,我有幸担任课题学术秘书,后2个五年规划,由我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原副总编吕达接手负责。如果从课题研究算起,本人跟随吕老已有20余年了,感受颇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