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节水型农业是以节水高产为中心,以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为目的,并保证水资源系统的良性循环为条件的农业。它主要研究解决节水高产、水资源供需平衡、输水灌水、农田蒸发和作物蒸腾中的理论和应用技术问题。本文以南皮节水农业综合试点为例。系统阐述了上列问题。供在不同  相似文献   

2.
王克强  刘红梅  黄智俊 《软科学》2006,20(5):106-108,112
用博弈论的方法从双寡头市场的角度探讨了供水企业在进行节水灌溉设施技术创新活动中的合作与不合作行为,分析了在这样的市场结构中节水灌溉设施技术创新的微观博弈机制。通过比较不同假设条件下供水企业进行节水灌溉设施技术创新的预期利润,得出了不同情形下的纳什均衡。  相似文献   

3.
采用田间对比试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根层土壤含水量作为控制指标的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在寒地气候条件下,其产量水平相近外,节水幅度、水的生产效率均明显高于浅湿灌溉和常规灌溉处理。通过连续2年的实验结果综合分析,认为不同频率水文年型中比较适宜寒地稻作的节水、低耗、高效的灌溉新技术,对于提水灌溉的稻作尤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李鹤 《中国科技纵横》2014,(20):267-268
本文针对缺水区的生态条件,以前人研究为基础,以大田试验为支撑,系统研究了覆膜条件下玉米发育过程和形成规律及水分对其影响,并探讨其生理原因,进一步挖掘节水玉米的产量潜力,实现节水高效并提供理论依据;探索覆膜条件下玉米产量与不同阶段土壤水分和灌水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寻求出了以提高水分利用率为目标的节水、优质、高产的作物较佳灌溉模式,为较优调控水-土-作物-环境关系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本文在试验区的试验对寻找一套合理灌溉方式和灌水量指导当地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5.
采用田间对比试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根层土壤含水量作为控制指标的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在寒地气候条件下,其产量水平相近外,节水幅度、水的生产效率均明显高于浅湿灌溉和常规灌溉处理。通过连续2年的实验结果综合分析,认为不同频率水文年型中比较适宜寒地稻作的节水、低耗、高效的灌溉新技术,对于提水灌溉的稻作尤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属水资源缺乏地区,实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虽然能缓解山东省水资源紧缺的状况,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灌溉缺水问题。尤其水资源严重不足和开发利用条件较差的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应积极发展旱地农业节水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工程节水措施、农艺节水措施、管理节水措施和补充灌溉节水措施四个方面。本文对此做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节水灌溉是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及当地供水条件,为了有效地利用水资源,获取农业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而采取的多种措施的总称。一般采用输水技术、灌水技术、农业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等四项基本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阜新市的自然条件、特殊社会条件(经济转型)、及节水灌溉现状的分析,提出了阜新市节水灌溉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资金筹措方式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梁季阳 《资源科学》1997,19(1):23-27
农田节水灌溉的重点在两方面:一是灌溉技术:二是科学的灌溉管理制度。本文构造了节水灌溉系统框架;供水子系统、农田需水系统,农田水分动态系统和节水灌溉决策支持系统。论述了节水灌溉的管理信息系统,最后给出了在限制供水条件下最优灌溉的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和系统求解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灌区工程设计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约束条件,为减少冻害与用水量,对比不同灌溉制度设计,提出了灌溉制度优化方案,成果在同条件地区推广应运,可起到节水、节资、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潘卫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5):175-177
介绍了中水回用水量的确定方法,及在不同中水水源条件下,处理工艺的流程选择,通过对中水的处理成本和中水水价的对比计算分析,阐明了中水回用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进一步证明了中水回用是节水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唐山市小麦节水生产已有很大发展,但仍然存在水肥高投入、高浪费的问题,大量灌溉依靠超采地下水.在传统节水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冬小麦节水、高产潜力,探讨工程、农艺、生物、管理等综合节水技术,即拟定出不同水文年的灌溉制度,探讨水肥调控方法,确定不同土质的畦田规格,达到冬小麦节水、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16,(21)
为建设"优质、高效、高产"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从2013年起,四川省加快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建设力度。但高效节水灌溉措施中的滴灌措施系统造价普遍较高,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制约了四川省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文章以得荣县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为基础,论述了在保证项目可行性、实用性和可靠性的同时提高经济性的优化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田水利是农业基础设施的主体和中心环节。发展农田水利节水技术与措施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是改善农村生态与环境的重要保障。本文介绍了黄骅市节水灌溉的现状,提出了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发展节水灌溉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和工程布局。发展节水灌溉在黄骅这样的缺水地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促进了黄骅市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术,是把工程节水和覆膜栽培两项技术进行集成组装的一项农业节水综合栽培技术。玉米膜下滴灌利于保墒,提高地温,改善土壤供肥、供水条件,提高肥水利用率。此项技术能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条件,合理地利用空间和时间,可有效增加膜下滴灌的种植户的收入。  相似文献   

16.
关于我省几种节水灌溉方式实际应用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省西部地区几种不同的节水灌溉方式进行了的调研,分析了不同的节水灌溉方式适用范围和优缺点。通过对比分析为今后节水灌溉工程模式的选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运用面板计量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各区域人力资本与节水潜力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大部分地区的人力资本与节水潜力间存在不同程度的Granger因果关系。受教育程度、技术进步等因素对节水潜力的影响,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异质性。此外,部分地区不存在短期关系,说明其人力资本和节水潜力变化只有在基于长期判断时才有价值;人力资本与节水潜力之间的关系不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说明从此视角制定的节水政策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18.
孙建光  韩桂兰 《资源科学》2009,31(5):757-762
本文立足当前塔河流域的成本水价,基于流域主要节水技术成本投入,构建了流域农业节水水价;然后,利用已有研究资料和流域不同作物的水分生产函数,进一步构建了流域农业水价的需求效应模型;分析了未来塔河流域不同农业节水水价的节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节水水价的未来农业水价的调整可大幅降低灌水量,提高节水效应;②流域水价弹性系数会由缺乏弹性变为富有弹性,这成为流域农业水价调整可行性的一个标志;③不同作物水价需求弹性效应差别很大,这使未来流域农业水价的需求效应分析事关流域粮食安全和用水户的水价承受力问题,成为未来塔河流域农业水价调整研究的重要相关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9.
开封市属于资源型缺水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2.2亿立方米,过境水资源主要来自黄河干流,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开封市主要的地表水供水工程为境外引黄河水灌区。对开封市的水文水资源特点、用水结构、用水定额、用水效率、节水方向、节水措施进行分析,依此来分析开封的节水潜力。  相似文献   

20.
王亦宁  李培蕾  谷树忠  姜楠 《资源科学》2010,32(6):1204-1212
本文指出当前节水技术推广中,存在重视供给而忽视需求的状况。进而以永定河流域的农户调查为基础,结合经验判断和计量实证,对影响农户节水技术需求的直接变量(耕作成本、耕作收益和资金投入)和外部制约因素(自然条件、经营制度、技术观念、整体经济环境、水价标准、水费收取方式和作物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永定河流域渠灌区的农户使用节水技术的愿望不强,而井灌区有较强愿望。低压管灌方式构成了井灌区农户集体理性决策下的主要节水技术需要。个人资金投入因素对于采用低压管灌技术的影响程度较之于滴灌更高。最后指出了我国节水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